课程“8”字质量改进螺旋体系的创建探索与实践
——以临床医学概要课程为例

2019-12-22 14:55满林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目标质量课程

满林华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制的重要举措,促进职业院校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1]。经过诸多教育学者、专家及全国27所试点高职院校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五纵、五横、一平台”诊改体系。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也是诊改“五横”层面的核心纽带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课程诊改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

1 “五纵”系统与课程层面的内在关联性

“五纵”系统是对“五横”层面具体工作或任务按标准实施的支撑与保障,在诊改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2]。因此,厘清“五纵”系统对“五横”层面课程的职能,方能科学、有效地创建“8”字质量改进螺旋体系,实现持续性的自我诊断与改进。

1.1 决策指挥系统

课程层面的决策指挥系统应在其专业诊改后的框架下进行,教研室根据教师的专业、职称、双师及年龄等要素科学合理组建课程组团队。课程组根据专业课程建设规划及课程的实际基础与现状,打造与其相适应的目标链。瞄准目标,找出差距并进行原因分析,确立课程建设规划目标,制定课程建设标准和建设方案。

1.2 质量生成系统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课程所承担的目标任务,对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所需知识进行广泛调研、分析整理,制定课程建设标准,明确课程建设进度、措施及成效等。与企业或行业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及课堂教学标准,优化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设计并组织开展教学工作。通过课堂教学诊断逐步优化教学单元或项目设计,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评价方法等质量控制点。

1.3 资源建设系统

依据课程教学资源需求,组织编写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库、实训项目等,开发动画、微课、教学视频、教材、网络课程子平台,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库建设,配备能够满足实验或实训教学的仪器设备。

1.4 支持服务系统

加大教学改革研究和产学研基地建设,深化产教融合,营造具有企业氛围的职业教育课堂文化。引导、鼓励教师下企业进行岗位能力锻炼和技术服务,结合教师受教育背景、授课课程知识体系及实践经历等要素,制订课程组教师下企业实践计划,保障课程教学条件的匹配。

1.5 监督控制系统

课程层面的监督控制系统是对课程质量控制点进行的实时监测,保证课程诊改的动态有效性,包括前台和后台监控两个部分。前台监控是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教师本人,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及技能操作等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学目标达成度;后台监控是通过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实时采集、分析、评价和反馈监测结果,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反馈,发布质量报告等,为课程的持续诊改提供数据参考。

2 课程诊改的起点

诊改的主要任务是促进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自我革新和动态提升,是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一种可执行的手段[3]。据此,开展课程诊改时,课程组成员要区分静态性的课程评价与动态性的课程诊改之间的内涵差异,思想认识上由被动性阶段式项目迎评变为主动性持续式常规诊改。从课程建设规划与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的匹配性、课程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性、课程知识体系与职业岗位标准的衔接性、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课程教学内容实施的支撑性、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性、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评价的科学性6个维度出发,以问题、需求为导向进行自我剖析、反思。根据查找出来的问题进行分类罗列并以此作为课程诊改的起点。

3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8”字质量改进螺旋体系构建

3.1 目标链

临床医学概要是药品类专业群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对课程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临床药物治疗学、实用药学服务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药品销售等工作提供必要的临床知识,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本课程是我院省级优质高校和重点专业群项目建设课程,课程组以诊改为契机,结合本专业课程建设发展规划与课程实际基础现状,重新制订了本课程建设规划,使其符合专业建设需求。

3.2 标准链

课程组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深入药品企业、医院药房等,与药师职业岗位群的从业人员及我院应届毕业生和专业课授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调研药师职业岗位群的临床医学知识需求及特点。依据《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课程层面的质量控制要求,从教学团队、课程设计、教学资源、教学评价4个维度制定课程建设标准和课程建设方案,内容覆盖课程教学实施的全过程要素。

3.3 课程实施

根据课程调研分析、整理的结论,以药师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学会问病荐药。课程组参照《零售药店经营服务规范》中的常见病症目录和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以内科、妇科、儿科常见疾病为主,其他临床分科常见疾病为辅,对教学内容加以优化、重组。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实训操作手册,重新制定了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并且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对其质量进行把关,教学任务由课程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

课程教学项目采取理实一体化设计,融入爱岗敬业、关爱生命等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探索药品行业的课堂思政教育方式。选用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法、以临床病例为基础的CBL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并将多种方法相结合展开教学。改变先讲授、再病例分析的教学模式,逐步强化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临床知识应用能力。将课前任务、课堂讨论、技能操作、出勤纪律等过程性考核比例调整为50%,逐步弱化终结性的期末卷面考核。

3.4 课程诊断

一是学院教学工作部每学期常规性组织专家开展三期教学检查(期初、期中、期末),对课程教学的准备、运行及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诊断。二是学院开展课程立项评选,对照课程建设标准、任务点及完成情况进行常规性诊改。三是通过平台在线监控,实时采集数据,对课程运行质量进行监测,定期发布采集数据,扎实推进课程的实时诊改。四是课程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对照课程建设标准自查自评课程建设进度、阶段性成效、存在问题及下阶段的改进内容。除此以外,每学期还有学院督导专家随堂听课、学生评教等,以及开展企业专家、家长、毕业生等多方复诊。对照课程建设标准的质量控制点,及时发现问题,确定课程目标达成度,促进课程质量螺旋式提升。

3.5 课程改进

根据诊断产生的数据,对课程相关建设内容进行及时预警纠偏、实时整改。诊断若是出现未能达到目标的预警内容,应及时进行补充完善,并返回至设计环节重新设计;诊断若是出现新的问题,课程组应组织学习、展开调研,创新解决新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目标达成后,再次确立新目标,开展下一轮的螺旋式诊改。

4 结语

通过对临床医学概要课程“8”字质量改进螺旋体系的实践探索,“五纵”系统与“五横”层面相互交织、相互依存并有机融合。课程诊改的实施,在人力、物力、财力及制度上需要“五纵”系统的支撑和保障。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形成共识统一、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聚焦区域产业发展,以专业建设需求为目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标准、实际基础现状为起点[4],瞄准目标、找出差距,创建“8”字质量改进螺旋体系,实现课程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猜你喜欢
目标质量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质量投诉超六成
睡个好觉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