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医学人文于英语教学的课程思政探索
——以Medical Story为例

2019-12-22 13:44王宗忠薛文隽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医学生医学人文

王宗忠,孙 芳,薛文隽,沈 军

(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 201318)

2016年12月7—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我们需要整体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重点布局高校思政课和其他各类课程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应该承担的功能定位和建设路径,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效应的总体要求”[1]。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可以领悟到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思路:一是学校教育应是德育大熔炉;二是育人要着力回归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战场;三是要从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构建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具体来讲,应该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探索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网络运用三维课程组织形式,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使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实现从思政课程主渠道育人向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的创造性转变。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高校必修课,肩负着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在各医学及医学相关类高校,大学英语、医学英语课程属于综合素养课程模块,也是通识教育课、公共基础课,可以将其作为隐性教育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以上海健康医学院为例,外语教学部外语教师认真学习相关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内容与文件精神,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共同致力于开发一门融医学人文教育于英语教学的全新特色课程思政课——Medical Story(医学故事),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课程思政作为长期的首要教科研任务来抓,希望通过浸润式教学,使医学生牢铸理想信念,培养医学人文素养。

1 医学人文教育的紧迫性

在我国稳步推进医疗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医患关系仍然较为紧张,医患矛盾突出,这就更加突出医学院校在培养医学生过程中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据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医疗机构每年医疗纠纷发生率已高达98.47%,全国每年发生的医疗纠纷逾百万起,平均每年每家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的数量在40起左右[2]。自2014年以来,我国连续发生多起恶性伤医暴力事件,使得曾经被誉为“白衣天使”的医护人员成为当下的高危职业之一。“压力大、危险系数大、不易得到社会认同”等负面评价已成为众多医学生对医生这份职业的标志性理解,职业认同感严重缺失,不利于医疗事业的发展,国内卫生行业正面临严峻挑战。

在医疗体系技术化和商业化背景下,医学实践与医学教育背离人文精神和人文伦理且越走越远。现行医学教育制度侧重于医学技能教育,人文教育明显缺乏,导致一些医务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修养、对病人缺乏耐心和同情心、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不好。近年来,各大医院纷纷强调人文回归,各大医学院校也开始强调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3]。

2 Medical Story课程思政理念

Medical Story是一门将医学和人文相结合的特色课程思政课,通过引入原版外国文学作品与原版外国医学主题影片、电视剧、报刊等,提高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医学人文素养,使其今后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需求。

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外国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中与医学相关的内容,师生一起欣赏、探讨并深入研究其蕴含的人文元素。每堂课会以一个经典的英文医学故事导入,先引导学生欣赏并理解英文故事内容,然后就故事蕴含的意义进行讨论或辩论,促使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进行深思,实践“文化育人”这一思想,把“大水漫灌”与“精准滴灌”结合起来,把大道理变成小故事,让学生想听、爱听。

上海健康医学院黄钢校长就是人文医学的积极倡导者。黄钢校长于2013年在《健康报》发表《在艺术中体会医学,在医学中感悟艺术》,通过欣赏国外名家画作这种形式,阐释了绘画艺术对培养医者博爱胸怀的重要作用。他引用伦勃朗的《拉普教授的解剖课》和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来讲述解剖学的发展,用《穆瑞医生》《芬格教授的躬身听诊》和《南丁格尔肖像》来讲述医者形象状况,借《大诊所》和《阿格纽的临床教学》来讲述外科学的发展状况,将绘画艺术渗透到人文医学教育中。黄钢校长曾经讲到,上海健康医学院要致力于建设成为一所具有人性、具有灵性、具有温度、具有感情的真正意义上的医学院,摒弃传统意义上只强调技术、科学的医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医学教育应该回归成为“人性的科学”,而非“物化的科学”。他指出,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Medical Story课程教学中,可邀请校内外具备医学教育背景的专家、学者、专业学院院长、主任、外籍文教专家等作为特邀教授,为医学生讲述充满灵性与人文关怀的医学故事,引导医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医学的真谛。

Medical Story主要借助英语语言课程教学平台,从人文角度讲述医学故事,根据内容叙事医学(Narrative Medicine)理论,其教学内容为外国文学或影视作品中涉及医学和病患的内容。

2.1 课堂教学设计案例一

先给学生播放1993年的美国电影《Philadelphia》(《费城故事》)片段,该片是一部以客观、严肃、冷静的叙事风格向观众展示一个艾滋病人的尊严以及他对生命的渴望的故事,主演——汤姆汉克斯在片中用精湛的演技展现了艾滋病人的绝望心态。看完这一原版影音片段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问题一: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当你得知你的病人是艾滋病人时,你会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他或她?问题二:假设你身边的亲友不幸患上艾滋病,你会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他或她?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并小组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用英语分享小组答案和观点。这种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观看原版英文电影的同时了解艾滋病人的心态,在提问—回答环节又以旁观者的眼光来看待病人,实现换位思考,培养同情心、同理心与人文情怀。

2.2 课堂教学设计案例二

授课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2016年上映的美国原声电影《Me Before You》(《遇见你之前》)。这部改编自纽约作家Jojo Moyes的同名英文小说,讲述了一名护理人员和高位截瘫病人之间的爱情。小说从一个护理人员的角度描述了照顾瘫痪病人所面临的挑战,同时在病人接受治疗过程中从积极到绝望以及最后选择让病人安乐死的心理变化。欣赏原版英语影视片段之后,教师引出安乐死这一话题,让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了解瘫痪病人的内心感受,真切体会病人的挣扎和痛苦。

3 Medical Story的创新点

在Medical Story教学中,教师要求每位学生收集整理各种Medical Story,并在课堂上以Presentation的演讲形式,用英语进行讲述和讨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学习和应用英语过程中,培养人文素养与人文情怀。

对学生而言,Medical Story这门特色课程思政课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使他们以一种全新的、不同的视角观察医学、反思医学。通过英文课程学习,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英语演讲技能,使学生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坚定用医学技能更好地服务于大众的信念。

这门课程并非只让学生受益,还能让授课教师摆脱常规英语教学偏重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培养的限制,从跨学科的角度来上一门语言课程,在跨专业学习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统一,将立德树人落实到英语教学中。

4 结语

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要求包括大学英语在内的各类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医学类高校要将大学英语、医学英语作为隐性思政课程,通过课程创新,潜移默化地培养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医学人文素养和医学人文情怀。

猜你喜欢
医学生医学人文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