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颖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商丘 476100)
我校于2010年提出开设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申请,同年获教育部门批准,并于2011年开始招生。为了更好地适应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发展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从2012级开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行卫生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我校是河南省首个开设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高职院校,省内并无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经验可供借鉴,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仍然沿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教学模式[1],对于技能培训有的课程安排在课余时间,有的课程在最后一学期集中进行,有的课程甚至不进行技能训练。这没有充分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的学生知识、技能与素质不能满足岗位需求。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是我校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多年办学经验基础上开设的新专业。由于卫生检验相关专业背景的师资力量不足,我们参照卫生检验专业本科层次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架,提高医学检验课程的比例,压缩公共卫生相关基础课程。原有课程体系已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不合理之处,学生反映医学知识过多,有些课程教学内容重叠,必修课程学时过多,选修课程太少。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是一个多投入、高成本、强技能的专业,为满足实验实训教学要求,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仪器设备。目前检验工作中使用的仪器普遍比教学所用的先进,自动化程度更高,经费缺乏的院校只能购置一般的仪器设备用于学生实验实训,因而难以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从事实验室相关工作,但是由于该专业是小专业,招生人数较少,有些院校没有对实验队伍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既懂理论又熟悉实践的实验教师,实验室利用率不高,没有专门的实验员,直接影响实验实训教学质量。
社会对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认同度不高,我校自开办该专业以来招收的大部分学生是从别的专业调剂过来的,毕业后仍希望能进医院工作。而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是面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中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卫生监督所、环境保护部门的卫生检验技术岗位,这些岗位工作人员基本都属于参公管理人员或公务员,对学历要求比较高,因此高职毕业生对自己的未来比较迷茫,对口就业率低。
首先对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需求、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等进行调研,专业负责人提出人才培养方案初稿,组织召开行(企)业一线专家和教师联席会议,共同分析卫生检验与检疫岗位群、岗位工作任务和核心能力,逐级分解每个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素质,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稿[2]。同时,参照理化检验技士、卫生检验员、水质检验工、食品检验工等国家职业标准及职业要求,明确需要开设的专业技能课程、基础课程和人文社科课程。最终确定人才培养计划,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过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专业课程体系。基于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从业人员体检3个主要工作岗位分解工作任务,剖析职业技能要求,完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包括食品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空气理化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生物材料检验及仪器分析),从课时数和课程要求上进一步强调理化检验的重要性。我校开设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以来,多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期达到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人文课程的统一。同时,增加专业选修课及公共素质类选修课,让学生自愿选择。
建设设备先进、科技含量高的实训基地,是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的重要基础。只有让学生在符合教学需求和专业要求的实训环境中训练岗位技能,才能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达到促使学生快速适应岗位的目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目的一是为课程教学所用;二是开展对外服务,为培养卫生检验相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也为科研和社会工作提供服务。
为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3],对4门专业核心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最后一学期每周进行卫生理化检验技能、微生物检验技能综合实训,培训方式为以小组为单位分项目集中训练。同时,在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让学生多练习,查漏补缺,提高实践能力。综合实训打破了传统实训教学的束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能够使其循序渐进、系统掌握知识,并综合应用知识。开展综合实训从总体上提升了卫生检验实训教学水平,显著提高了学生操作技能,为以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需求将实习单位多元化,包括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检中心、环境检验中心、医院、第三方检测单位的生产、销售等部门,以适应就业市场需求,有利于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校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远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