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棋,刘 锐
(玉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玉林 537000)
激励机制对于中职院校班主任的工作表现和个人利益有很大影响,因此研究中职班主任激励机制对中职院校发展及学生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早期对中职院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忽视,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例如班主任队伍管理水平下滑,教学质量下降等[1]。近年来,国家的相关政策明确提出加强中职院校班主任梯队建设的指导方针,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使班主任获得更多的认同感与存在感。因此本文着重在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对中职院校班主任激励机制的构建提出更加科学合理建议的同时,也为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目前,许多中职院校的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低,工作被动,与学生互动性差,不能与学生形成和谐的关系,长期如此将影响学校的整体管理与教育质量水平。笔者在中职院校长期担任班主任,了解到中职学生大部分为中考落榜者,自身带着厌学情绪,考试失利后心态失衡,到中职院校继续学习,或是家庭安排学一技能;或是自身无处可去,寻一去处;或是跟随大众,随波逐流,对未来基本持无所谓的心态,这些因素构成了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其一,工作难度大。中职学生素质差,处于叛逆期,班主任需要直接与他们进行沟通,并指引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树立良好的行为,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其二,工作量很大。平日的教学工作加上对在校住宿生的管理,班主任需要从早到晚都对班级进行管理,甚至要做好半夜处理突发事件的准备。其三,工作压力大。学生整个中职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的监督和管理重担都肩负在班主任身上,既要照顾学习,还要关注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班主任的责任不可谓不重,压力随之而来[2]。
目前,中职学校在班主任队伍管理中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首先,补贴过低。班主任补贴与正常教师待遇相比过低,同时,班主任课时量的计算方式也不合理,班主任对班级长期管理,其课时量的计算应该多于普通教师。
其次,班主任的工作与教师工作存在矛盾冲突,难以平衡。班主任既要从事正常的教学活动,又要负责学生管理,既要着力加强对班级的管理,又要提高学生就业率,这对班主任而言很难进行权衡和兼顾。
再次,学校对班主任工作认识不足,支持力度不够大。目前学校基本对班主任岗位持粗放式设置,内部各个部门也对班主任工作支持态度不明确,且学校基本没有对班主任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培养教育。
激励机制对促进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是最直接有效的,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班主任学习培训、职称晋升奖励政策,必然会提高教师接受班主任这一岗位的积极性。首先,激励政策可以改善班主任工作条件。其次,通过激励政策中的晋升要求,能使班主任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因此激励机制对于班主任工作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班主任激励机制是广大中职院校响应国家教育制度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在教师岗位考核条件中增加专职班主任岗位设置,确保班主任能够集中精力专注于班级管理,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班主任管理工作水平;二是通过制定班主任和教师工作量相互转换制度,将超额的班主任工作量转换成教学工作量,以优化教师工作量计算模式,达到院校管理制度的创新要求。
中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班主任对学生的有效管理是提高学校教学工作质量的关键。通过鼓励教师担任班主任,可以更加周到细致地了解学生的状况和动态,有利于学生问题的解决。同时,也能够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教学和管理工作质量。
中职院校构建班主任激励机制的前提是必须与学校自身的实际管理情况和发展规划相结合,初步实现校生、校师、师生三者的和谐共处与积极发展,能够实现激励制度与实践操作的相辅相成[3]。
科学的政策是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层和执行者的层层讨论研究决定的。合理的政策是符合国家政策层面要求,不仅符合地方性需要,也符合学校和教师的自身需求。完善的政策不仅是指激励制度的内容完善,还包括激励对象的完善,让所有班主任都能够身在其中,乐在其中,在完成班主任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能够享受到制度的层层激励。
对每个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做出评定统筹,并根据结果对激励机制进行修改完善。保证激励机制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因政策或者实际操作原因导致激励机制出现中断或者剧烈波动,而且要重视长期激励而避免短期激励。
设置对班主任岗位工作的二级管理机构,对班主任的日常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交叉监督和评估。如笔者所在学校,教务科管理教师工作,学生科管理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两个科室之间信息互通,量化指标,共同实施对教师兼班主任激励机制的约束,使学校内部管理平稳有序,也对部分不重视班主任工作的教师起到鞭策作用。
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充分考虑模范带头效应,树立教师兼班主任的优秀典型,对这些典型不论在物质奖金、职称晋升方面,还是在荣誉称号等精神层面均给予政策倾斜,以此激励其他教师和班主任不断学习提升,向模范看齐。
中职学校的发展规划是根据国家、地方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按照学校发展战略而制定,代表了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的目标和达到管理目的需要加入学校发展规划当中。因此,激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应充分考虑学校发展规划。
(1)班主任和其他教师一起对班级进行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连其他任课教师在内,共同对班级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包括日常行为、学习实训等,可分地点、分阶段、分内容,从而解决班主任工作量大和工作难度大的问题。
(2)班主任的工作量科学、合理核定。参照教师的工作量核定办法,组织各级管理部门一起制订班主任工作量核定办法,或者将其与教师工作量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转换,用于激励机制的对照奖励,从而调动教师参与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班主任在工作中的主动性。
(3)建立畅通的班主任奖励、晋升机制。学生的日常管理教育同教学一样重要,因此,在院校内部,班主任的评定也应该拥有可分级的职称晋升和奖励体系,使班主任的工作得到认可[4]。
(4)建立系统的班主任培训机制,纳入整体培训规划。完善中职院校班主任的培训上岗要求,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作风。构建上岗培训、在岗培训、骨干培训各个层次的教育体系,使班主任工作更加专业化。通过构建科学的培训体系,不断提升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减轻工作压力,创造更多的提升空间。
(5)统筹管理,加大班主任工作支持力度。统筹校内各个部门,加大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力度,明令要求端正姿态,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各项工作,禁止推诿扯皮、官僚主义,让班主任的工作更加高效,充满激情,减少难度。
(6)地方的需求激活了院校的发展,院校的发展需要班主任的协同配合,从而催生了班主任激励机制的完善。在促进学校自身发展的同时,班主任激励制度也要得到地方上业务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才能不断完善,持续改进,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管理,也为地方发展培养品学兼优的毕业生。
综上所述,班主任是学生直接的管理者和引导者,班主任工作间接和直接影响着社会各层人才梯队的建设和中职院校整体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本文对中职院校班主任的工作现状进行了研究探讨,也进行了激励机制策略要素分析和提供了实施建议,目的都是为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初步解决目前中职院校面临的班主任数量和质量问题;保障班主任应有的权益,调动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打造专业稳定的班主任梯队,从根本上解决中职教师不愿从事班主任工作问题,从而提高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管理水平,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