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娟
(天水市卫生学校,甘肃 天水 741000)
中职卫学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医疗卫生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医疗行业问题较多,医患矛盾尖锐,虽然这一现象形成原因较为复杂,但医学生职业素质较低,人文精神欠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1]。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开设,对于提升中职卫校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文精神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上好思政课,促进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成为摆在每个思政课教师面前的课题。笔者作为一名中职卫校思政课教师,结合近年来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经历,对新时代背景下上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以及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的人格特质进行探究,将心得体会与同行分享,以期促进新时期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上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教师的关键作用,坚定了广大思政课教师把思政课上好的信心和决心,也为继续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他在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尽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2]。
中职卫校的学生年龄普遍在14~18岁之间,思政课教师作为他们成长、成才道路上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引导者,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最快、自我教育最佳的时期,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思政课教师作为教育者,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关注学生的自觉发展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升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认识,完善其思维方式和方法,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从而对外部世界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正确认知,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为他们日后走出校门踏入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但作为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要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思政课教师必须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认知、情感以及行为形成的自然规律,用模范人物生动的事迹和高尚的人格熏陶学生,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之中,结合重大历史事件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通过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当学生能树立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立志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祖国,在奉献社会和服务人民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时候,爱国主义情怀就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他们的内心了。
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漫长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凝聚了历代先贤的智慧结晶和宝贵的实践经验。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也是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过程。这种融合,一方面会促进受教育的中职学生实现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有助于他们实现知识体系和结构的完善,促进其个人道德水平、人文素质的提高,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另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中博大精深的教育内容,在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和素材的同时,也凸显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教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有了好的教材之后,最终的教育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对从事思政课教学的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把思政课教育教学作为一项事业,更要作为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还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思政课教师教给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观念,自己首先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感染学生。同时,要讲好思政课,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人格素质。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如果自己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没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没有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角度去培养祖国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感,想让学生“诚学之,笃信之,躬行之”是不可能的,更不可能教育出真正的爱国者和社会主义的拥护者。因此,具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是思政课教师的立身之本,也是思政课教师应该具有的首要的人格特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说到底是给学生讲道理,教学生明事理。想要讲好思政课,不仅要讲出思想理论体系的历史感、现实感,还要具有逻辑力量。马克思曾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以,思政课教师能否用理论说服教育学生,首先取决于教师对理论的研究程度。如果教师仅仅从理论本身出发,把理论知识通过枯燥的条文和空洞的说教传授给学生,学生只会觉得兴致索然甚至对思想政治理论产生反感。反之,如果教师能以坚实的理论功底做支撑,讲出理论知识特有的历史感、在现实社会中的时代感和解决问题时的现实意义,学生就能全神贯注地听讲,才会真正感受到理论知识的现实力量。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能紧紧跟上时代的脉搏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这就意味着思政课教师需要抽出大量的时间来认真研究新理论和新问题,并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既要站在历史思想巨人的肩膀上,又要善于对实践中的问题结合已有的理论进行思考。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夯实理论功底、与时俱进,不断拓宽知识视野,以广博的知识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才能增强教育教学的魅力,才能渗透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更深层次,对他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有力的引导和帮助。
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在课内外使学生感到亲近,要尊重学生、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做受学生信赖的导师和引路人。作为思政课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需要、深入学生内心、体会学生的情感、了解学生的想法,才能真正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使受教育者对教育者传授的知识和理论心悦诚服地接受和认可。针对中职卫校学生思维方式可塑性强的特点,思政课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对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极端”“片面”或者“不成熟”的想法和观念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要想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前提是思政课教师必须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真正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和困难,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正确的思想引导。
学校教育的终极任务是“立德树人”,作为中职卫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笔者认为学校教育的作用不仅仅是体现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这个意义上,思政课教师更应该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人。一个真正能在社会上立足的人,德行永远比才能更重要。对医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来说,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人格,远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有人曾说:行医者,只有两条路可走,不是苍生大医,便是含灵巨贼。要想教育出“苍生大医”,思政课教师任重而道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2]教师要想教学生做人,自己首先应该做好人,然后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使学生把对教师的钦佩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总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做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授业、解惑的阶段,还要具有融理想、信念、情操和教养于一身的强烈的人格特质,只有以这种高尚的人格力量来熏陶和教育学生,才能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