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嗜酸性细胞瘤11例的诊治体会及文献复习

2019-12-22 05:43张军沙仁高娃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瘤体肾癌酸性

张军 沙仁高娃

1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010059呼和浩特

2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

肾嗜酸性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1942年由Zipple首次报道,1976年才作为一种独立的肾脏疾病被接受[1]。该病来源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闰绍氏细胞,以含线粒体丰富的嗜酸性细胞质为特点,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由于其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大多数情况下,嗜酸性细胞瘤的诊断在术后通过病理才能确定。因此,多数患者被予以肾肿瘤根治术。2005年1月-2018年2月,我院共收治肾嗜酸性细胞瘤患者11例,占同期收治的肾肿瘤患者的0.74%,现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43~61岁,平均53.6岁。8例为体检B超发现,3例表现为间歇性腰痛。所有病例术前均进行了CT检查,3例CT显示病灶内有典型的中央星状瘢痕表现而诊断为嗜酸性细胞瘤,并再次行MRI检查,提示为T1加权上和T2加权上的中央低信号瘢痕。8例患者被诊断为肾癌。瘤体直径2.6~6.5 cm,平均3.3 cm。全部病例均无囊性变,均无肾静脉或下腔静脉侵犯,未发现淋巴结肿大。

2 方法与结果

本组1例行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1例行经腰肾根治性切除术,9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中见5例肿物位于肾中上极,6例位于肾中下极;8例表面光滑,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8例;肾周未见肿大淋巴结,无肾周脂肪、血管浸润及远处转移。术后恢复顺利,无腰腹痛、血尿、伤口感染等。免疫组化:11例患者CK 7(+),EMA(+),9例患者Vimentin(-),2例Vimentin(+)。术后随访7~60个月,平均26个月,无复发或转移病例。

3 讨论

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占肾脏肿瘤的3%~7%,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见,发病机制不明。细胞遗传学研究显示,肾嗜酸细胞瘤存在多种染色体模式,表明存在着遗传上不同的亚群,包括1号染色体和X/Y染色体的联合缺失[2-5],11q12~13染色体的异常[6],以及14号染色体的缺失[7]等等。本组病例以女性为主,男女比例为1∶1.75,可能和样本例数少有关。肾嗜酸细胞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在检查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疾病或尸检时发现[8],瘤体较大者可有腰痛、镜下血尿或腹部包块,极少数患者表现为乏力、高血压、发热、体重减轻等进展性肾癌的表现[9]。由于肿瘤多局限在肾实质内,很少侵入集合系统,因此肉眼血尿少见。该病绝大部分为单发,常局限于肾脏实质,很少侵犯肾包膜和血管。因肿瘤为良性.如术前能正确诊断,则可采用低温冷冻治疗、肾部分切除或肿痛射频消融术,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肾脏切除术。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肾嗜酸细胞瘤时具有重要的作用。B超表现呈类圆形,向肾表面隆起,向内挤压肾实质,与正常肾实质境界清晰,肿瘤体积无论大小无明显侵袭征象为本病的特点之一;肿瘤内部呈均质中等或稍高回声,未见液性无回声改变;肿瘤后方未见增强或衰减超声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瘤体较小者大多外周血流较丰富,呈“抱球样”,内部均未见血流信号;瘤体较大者除外周可见半环状血流外,内部可见点、短棒状血流信号[10]。CT平扫为较均匀的低或高密度肿块影像。增强后各期均匀强化且密度低于肾皮质。比较特异的表现是部分肿瘤中央有纤维瘢痕形成,扫描时出现中央星状瘢痕和“轮辐”状强化,可提示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张洁等[11]认为肾嗜酸细胞瘤与肾癌鉴别诊断很困难,平扫多为等密度、没有包膜、没有钙化、增强扫描的峰值为皮髓期的肿块可提示嗜酸细胞瘤。Ren等[12]发现:在CT皮质期肾嗜酸细胞瘤与肾癌均显著增强呈“快进”表现;而在髓质期肾癌的强化程度迅速减退,肾嗜酸细胞瘤则表现为延迟强化,得出结论CT相对强化比值有助于鉴别肾脏嗜酸细胞瘤与肾癌。MRI和CT的诊断相似。多数肿瘤T1WI表现为低信号,少数可表现为等信号。T2WI序列多数肿瘤表现为高信号,部分表现为等低信号,另外MRI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假包膜以及中心瘢痕组织。MRI中心瘢痕在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代表纤维化、硬化或钙化的瘢痕组织;如果新形成的瘢痕含有较多的水分,则在T2WI可呈现较高的信号[13]。

欧洲泌尿外科指南认为,如果术前活检能确诊为肾嗜酸细胞瘤的患者,则可以通过主动监测来处理,而不是一定要进行外科干预[14]。多中心研究表明,对于术前难以明确肿瘤性质的病例,通过经皮肾穿刺活检是安全可靠的方法[15-16]。一方面该操作出血极少;另一方面,由于同轴活检针的使用,大大降低了穿刺通道发生种植的可能。然而由于肾嗜酸性细胞瘤和嫌色细胞癌在形态学、组织学和细胞遗传学上有较多重叠之处,若嗜酸细胞腺瘤呈侵袭性生长及转移,可能是尚未认识的嫌色性肾细胞癌嗜酸变型,因此二者不易鉴别。Patel等[17]研究发现46例术前活检诊断为肾嗜酸性细胞瘤的患者,10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肾癌。Alderman等[18]对114例患者随访后认为,单靠术前活检来确诊肾嗜酸性细胞瘤,有很大的局限性,还需要结合CK7、cKIT、S100A免疫组化结果。本组共有2例疑似肾嗜酸性细胞瘤的患者行术前穿刺活检,术前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良性肿瘤。

总之,肾嗜酸性细胞瘤临床症状不典型,除非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很难与肾癌相鉴别。一项多中心的研究发现88.6%肾嗜酸细胞瘤患者无临床症状而未做处理,平均随访34个月未转归为恶性[19]。因此,对于肿瘤直径在4 cm以下的患者,如怀疑有肾嗜酸性细胞瘤,应结合影像学检查、术前穿刺及免疫组化结果,综合评判是否需要外科干预,同时应密切随访。

猜你喜欢
瘤体肾癌酸性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视网膜大动脉瘤的多模态眼底影像和疾病特征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CT与高频超声对不同瘤体直径的腮腺混合瘤患者诊断价值分析
1型神经纤维瘤病切除术中出血量相关因素分析
论证NO3-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
做个B超就能及早发现肾癌
肾癌组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p73及血清IL—17表达的临床意义
烃的含氧衍生物知识测试题
自噬与肾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