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留守儿童寄宿教育问题与对策
——基于师生主位立场的叙事研究

2019-12-21 17:27任运昌
关键词:个案儿童学校

任运昌

(1.重庆第二师范学院6 - 12 岁儿童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重庆 400065;2.重庆市统筹城乡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重庆 400065)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段成荣等学者系统分析2000年以来全国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所得结果[1]推算,2000年我国15-17 岁高中学龄段留守儿童有266.68 万,2005年剧增到1 012.19 万,2010年为812.87 万,2015年为683.27 万。笔者持续13年跟踪研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发现,近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得到了广泛关注,但数百万高中学龄段留守儿童所受关注极少[2],而他们面临的教育发展问题同样严重。比如,段成荣等发现,2015年全国高中学龄段留守儿童普高、职高的在校率只有82.85%,中途辍学率为1.21%[1]。也就是说,2015年全国有117.18 万适龄留守儿童已经终止学业,其中辍学者达8.27 万。有学者在四川调查发现,留守儿童聚集的寄宿制学校“升普通高中的总体比例最多也就在20%,其余至少有65%的学生入读职业中学,另外15%的学生进入社会”[3]。笔者近年在中西部农村地区调研也发现留守儿童普高入读率很低,并且绝大多数必须寄宿在校,因为几乎所有普高都办在县城或规模较大的中心镇,离大多数留守儿童家庭较远。那么,这些占比很低而入读普高的留守儿童所受寄宿教育质量怎样?有何问题与困难?如何应对?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笔者与课题组合作人员(以下简称“我们”)对西南地区一所省级重点中学T 校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我们通过当面访谈、电话访谈、书面访谈等方式采访了T 校10 位教师和26 位寄宿留守儿童①本文对受访师生进行了化名或匿名处理;限于篇幅,文中只摘录10 位儿童访谈片段。,并系统收集相关材料,获得了约10 万字的第一手资料。2017年8月,笔者开始写作本文,持续整理并不断提炼补充调研材料。2018年9月完成初稿,而后反复修改,直至2019年3月定稿。期间,作为课题组合作人员的F 老师与笔者密切互动,并以T 校高二年级数学教师和班主任的身份,长期深度融入该校大量师生教育、教学及日常生活空间获得了一批宝贵的研究素材。笔者和课题组另外两位合作人员,则进入T 校所在地区,向知情家长、学生和普通居民了解核实相关情况,同时深度搜索T 校官网与相关网页,获取了大量研究素材。另外,我们还寻求该校所在地区高中毕业升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习师范专业的大三学生给予支持,进行验证性调查和比较研究。汇集各方调研资料时,笔者根据对重要材料实施三角检核的结果,对来自T 校的研究素材进行了适度增删调整,以尽可能提升个案的解释力度。

本研究借鉴文化唯物论主位研究方法[4],注重底层视角与行动取向,充分理解并积极认同留守儿童寄宿教育当事教师和学生的立场,认真倾听他们讲述的相关故事、现象、感受和思考。在这过程中,笔者尝试运用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方法[5],一方面悬隔前见与预设,返回访谈对象的生活世界,直面事实本身,全息直观地体验研究,忠实记录和转述相关故事;另一方面,带着自己持续13年研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6-7]形成的“意向”与“偏见”上路,综合开展解释学研究,择要评点留守儿童寄宿教育的问题现象,审慎窥探其实质与对策,以期为读者主动参与对话,与笔者合作建构、评判属于读者和笔者共同拥有的研究结论提供参考材料和点滴启发。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范式,访谈调研与文本撰写基本同步。成文过程如何利用个案调查的访谈资料,是质性研究面临的很大的困惑和窘境[8]。本文写作参考邓金(Denzin)所谓“把握、化约、建构、情境化”等程序[9],在尽可能保留受访者“本土概念”的同时,对访谈材料进行摘要式提炼和化约性解释,并转化成故事片段,择要纳入叙事研究框架,以“深描”T 校寄宿留守儿童的日常教育生活情态与逻辑,透视师生教育经验蕴含的本质与意义,导引读者与作者共同建构扎根理论意义上的留守儿童寄宿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三、研究场域与对象

作为西南地区省级重点中学的T 校也是省级文明单位,但无法与当地另两所质量和口碑更好的省级重点中学相提并论,正因为如此,大量留守儿童才得以进入T 校接受寄宿教育。学校只办普高,2017年2月,全校有74 个教学班,在册学生4 199 名,约80%的学生长年寄宿在校,约40%的学生是寄宿留守儿童。学校位于县城东南角,有70 余年办学历史,占地100 余亩。2017年初,学校有教职工近300 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10 名。应对高考是T 校工作的绝对重心,学校对历年高考成绩有着详实统计并大力宣传。学校自认为没有优质生源,但高考连创辉煌,2014年本、专科上线率94.2%,2015年97.4%,2016年98.3%。学校狠抓德育难点,严格执行“三严禁”②严禁打架斗殴;严禁不假外出;严禁顶撞师长。和“四不得”③,以“励志教育”为特色,举办励志歌曲班级大赛、励志格言撰写、校园励志明星评选等活动。学校致力于打造艺体教育特色,特别重视篮球、舞蹈、美术和女足等。如篮球教育,每个年级都配有专业教师,要求根据校本教材上好篮球课,每个班都要组建一支篮球队。

学校所在省份最权威的党报①为了避免对T 校声誉带来不必要的影响,本研究隐去了该校相关信息的准确来源。曾经刊登3 000 余字长文并配发多幅彩图报道T 校办人民满意教育、建优质特色学校的先进事迹:致力于挖掘学生潜力,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积极营造阳光、健康、向上的励志氛围,创新德育路径,尊重个性发展,让学生“低进高出”,培养了大量素质高、前程好的优秀学子。不过,学校也面临着较大舆情风险:第一,我们实地调研发现,该校学生、家长和所在地居民对该校多有批评之词;第二,据我们掌握的准确信息,该校在互联网上曾有性质比较严重的舆情事件。比如,百度贴吧曾经出现该校跳楼女生写给全体教师的一封公开信,言其父母打工每月工资合计3 000 元左右,但每月必须交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教师补课费1 000 元。教师挣昧心钱,课堂不讲重点,专门让学生交钱补课,葬送学生童年,令学生极其愤恨!又如,学校所在地的省政府公开信箱曾经接到举报,言及T 校高二班主任Y 老师上班时间外出吃饭喝酒,返回后严厉殴打、辱骂学生,还搜刮学生钱财,让犯错学生请自己吃饭,把班费用于科任教师的宴请。T 校的主管部门,即当地教育局调查后回复举报信,一一否定了举报事实,但也认可了“Y 老师‘训斥学生’,在学生肩上‘拍了几下’,‘不过没有伤害学生身体’”的事实。回信也说明了当地教育局采取的措施:责令T 校加强师德教育,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同时做好家校沟通,避免误会。

四、寄宿留守儿童访谈摘要

(一)个案学生A:“火灾自救后又遇洪灾”②所有小标题都是受访者的原词原句,也即他们的“本土概念”。这些词句往往很扎眼、刺耳、锥心,从中可以破译他们的“文化密码”,洞察他们真实生活中的关键事件与思想情感。比如“火灾自救后又遇洪灾”,就能让人产生刺耳、扎眼、锥心的感受。伴着这种感受,透过讲述者所言“霉起了冬瓜灰”等词句和相关故事情景,可清晰地看到他们在学校生活中处于非主体地位的、受制、受苦乃至受痛的行为状态以及淡暗、委屈、沮丧、痛苦乃至愤懑的心理状态。海德格尔认为,直观地获取存在知识是现象学方法的第一要求,在把握所存在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有一种非理论的、前理论的理解性直观。本文实录受访师生讲述的片段就是为了呈现和促进这种“非理论的、前理论的”直观。建议读者与笔者一道借助这些片段进入受访者的生活领域,直面事实本身,并循着他们的本土概念梳理问题现象,探究问题实质与对策,去经历海德格尔所要求的将探究视角伸展至前理论的生活领域而使问题得以澄清的过程。参见:刘良华.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与怎么做[J].教育研究,2007(7)。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84-286。陈治国.海德格尔现象学方法的历史之源及其核心结构[J].哲学研究,2014(2)。朱海斌.海德格尔形式显示的现象学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

有哥们儿脾气大,寝室乌烟瘴气,就像发生了火灾。为了躲避火灾,当然更为了过瘾,我和同学采用火灾自救方法,每次都是凌晨2 点左右用被单绑住了窗框从三楼爬下去,然后翻学校围墙出去上网打游戏。这一天真的是“霉起了冬瓜灰”,下了很大的雨,我们和以前一样,用被单绑住窗框爬下三楼,翻过学校围墙后,试着淌水过河。真的是火灾自救后又遇洪灾!有个哥们儿硬着头皮过河被水冲走了……我们的下场你懂的,最可惜的是,火灾自救方法失效了,因为学校给每个寝室都装上了防盗网。①比较而言,“防盗网”这个词或许不易带来“锥心”感受,但也很可能引发心性敏感者的系列思考:“寝室都装上了防盗网”,防的是盗贼还是学生?在学校管理者眼中,寄宿留守儿童和盗贼有无相似之处?像铁笼一样的寄宿寝室和高墙中的监舍有无相似之处?在“严禁不假外出”的学校中寄宿于铁笼一样的寝室,留守儿童接受着福柯意义的哪些“规训”?他们的“火灾自救”与囚犯的越狱脱监有何区别?寝室装防盗网重要还是给学生心灵装上防盗网重要?在寄宿留守儿童心灵有无必要、有无可能装上“防盗网”?可否给他们的心灵另开一片窗?他们“火灾自救”这样的创举和“霉起了冬瓜灰”这样的修辞所表征的丰富的生命潜能与智慧,在拥有何种希望之窗的教育空间才能更好发挥发展?……循着这些问题,透视留守儿童寄宿教育的问题现象,探究问题实质与对策,就是现象学方法在本研究中的具体运用。

(二)个案学生B:“食宿太差,课堂很吵”

老师上课不对路,课堂调皮捣蛋的男生女生太可恶!走进寝室,就感到一股热浪涌来……女生很多寝室的厕所没有门,有的厕所正对男生寝室,很不方便……从入校起,食堂的饭菜就没有变过,这样吃不腻吗?食宿太差,课堂很吵,多想学校整顿整顿啊!

(三)个案学生C:“逆天找死”

食堂窗口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浩哥左顾右盼跑到了最前面。突然,啪!一记耳光重重地落在脸上。值周老师一脸鄙夷的目光,浩哥忍无可忍,歇斯底里也猛甩一耳光过去,老师一个趔趄,险些摔倒……这不是逆天找死吗?

(四)个案学生D:“自己闷着做自己的事”

我感觉自己在学校一无是处,非常自卑,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自己闷着做自己的事。我讨厌父母,讨厌老师,更讨厌学习。我羡慕有钱人的生活,我发誓要挣很多钱,让周围人不能小看我,所以干了那件不光彩的事情……

(五)个案学生E:“同室操戈”

凤姐和晴妞本是一对好姐妹,但因为一包方便面同室操戈,大打出手……妈呀,天昏地暗,惨不忍睹啊,寝室里所有的东西,盆碗、牙具,甚至被子,都成了武器。幸好没有刀枪!凤姐嘴角、鼻孔鲜血直流……结果可想而知,两个都被学校记大过,其他哥们儿姐们儿也没好下场。

(六)个案学生F:“个别老师简直像社会的毒瘤”

我和同班同学周荣的分离让我很失落。我和他很合得来,同学都认为我们在谈恋爱。有一天,他很气愤地跟我说,寝管老师张牙舞爪地要没收他的手机,还骂他撒谎,他气得简直想从楼上跳下去……后来他心情始终好不起来,几次月考下来,成绩也越来越低。高二下学期,周荣就跟他父母去打工了。我听说,那个寝管老师还偷学生的钱,真不知怎么为人师表?!还有个别任课老师,搞特殊化!对待同学很不公平!个别老师简直像社会的毒瘤,一定要尽快清理!

(七)个案学生G:“看破红尘”

牟林强宣称,大好青春,要红尘作伴。开学第一周,他就锁定目标——班里一个漂亮的女生,但是很快就被拒绝了。他也洒脱,一股作气又锁定了隔壁班的一个高个子女生……没过几周又去追高三的一个学姐了。学姐是学长的,一场男人之间的战争即将打响……他终于“看破红尘”,抽烟,喝酒,打牌,上网,跟自己那群哥们打成了一片。

(八)个案学生H:“烦恼一大堆”

我成绩不是很好,可能高中三年,老师记不到我的名字。每一天,休息时间非常少,反复上着六门课,太苦太累了,我的烦恼一大堆。寝室闷热,闹喳喳臭烘烘的,基本的睡觉条件都保证不了。希望老师多关注我一样的差学生。

(九)个案学生I:“心像放在油锅里煎”

班上同学偏科现象严重,不喜欢哪门学科,或是讨厌那个学科的老师,就直接不学。我也算其中一个,一遇到数学、英语考试,心像放在油锅里煎。最苦恼的是老师对我们不闻不问,只关心几个得意门生。

(十)个案学生J:“压力山大”

我们压力山大!一是寝室真的太热太闷了!强撑着身体学习,怎么受得了?!二是我们班学风急需改变,这些男生女生没目标、没追求,他们在这班上存在的意义就是扰乱课堂。严厉制裁他们吧!三是历史老师讲课班上没几个人听懂,英语老师也是一样。

五、知情一线教师访谈摘要①叙事研究扎根理论的“写法”通常有三种:情境分析的“叙事”;聚类分析的“论理”;结合分析的“夹叙夹议”。前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第三种则可扬前二者之长而避其短。本文师生访谈摘要主要采用第一种方法;“研究发现与讨论”主要采用第二种方法;全文所有内容则努力建构叙议结合的完整框架,为读者创设海德格尔意义上的能够正确理解或澄清问题的境地。参见:刘良华.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与怎么做[J].教育研究,2007(7)。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89-302。

(一)关于留守儿童寄宿教育问题的讲述

1.个案教师A:“太难管”

那天月考结束,数学老师说我班考试成绩很差,我一副苦瓜脸,说没法,留守儿童多,经常交白卷。物理老师叫我把班上那个“艾捣蛋”调到最后一排角落里,说看见他就没心情上课。化学老师也来凑热闹,说:“王老师,还有你们班张天,赶回去算了,简直是垃圾一个,上课玩手机,已经顶撞我两次了,他再不走,我走!你们班的课我懒得去上了!”任课老师接二连三的抱怨,把我脑壳都整大了。我找到张天,问他:“你为什么要顶撞老师?”他理直气壮地说:“他凭什么没收我手机!”“妈的,你脑残啊,你不知道上课耍手机,违反校规!”我再也控制不住怒火,挥手就想甩他两耳光,但还是咬牙忍住了。张天呢?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反正我就是不给,学不学是我的自由。”我简直肺都要气炸!这些寄宿留守儿童太难管了。像张天这样的家伙,班上还有两三个,没办法,只能把他们放到教室的最后面,把对班级的影响控制到最小。

2.个案教师B:“心理情绪问题的确严重”

个别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情绪问题的确严重,甚至令人震惊。那天晚上,十一点多,我接到宿管人员电话,说我们班一个男同学小皮在宿舍自己抓伤自己,把头往床上撞……他母亲很自责,还悄悄对我说,他性格很内向,很叛逆,周末回家就在自己屋里,把门关上,可能是看不健康的东西,希望老师引导一下。

3.个案教师C:“早恋了,很痴”

那段时间,数学和英语老师都说我班一个女生小姚早恋了,很痴,叫我这个班主任注意一下。我很委婉地问她,她若无其事,矢口否认。可后来,情况严重不对劲!那个周日晚自习后我顺便去男生寝室看看。走到男生宿舍前的树林,模模糊糊看见两个人抱在一起……

4.个案教师D:“流失了十几个学生”

昨天我还在办公室叹息:“我们班恼火啊,已经流失了十几个学生,都和爹妈打工去了,考核目标怎么可能完成?”我们班英语老师接过话头说:“也好,你们班那个姓王的,早该走了,走了一个,安静一片。跟他老汉去打工,学校寝室也可能消停多了。”真不知我们学校辍学流失的学生为什么这么多!

5.个案教师E:“没有了廉耻”

寄宿留守儿童还能好到哪里去?我班有个奇葩女生,简直没有了廉耻!在英语课堂上,她抄别人的数学作业,老师走过去提醒她说,英语课堂上就要学英语,把英语成绩提上去!这个学生抬起头,故作惊讶地说:“提高英语成绩估计不行,帮你提高裤子还差不多。”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教英语的男老师被搞得脸都红了。

6.个案教师F:“好像有学生吸毒”

学校好像有学生吸毒,所以德育处严禁吸毒。看到学生没精打采的,瞌睡兮兮的,萎靡不振的,老师们就可能朝那个事情想。有时在厕所碰到三五成群的男生,一人一支烟,抽抽吸吸,吞云吐雾,观察他们有的面黄肌瘦、有气没力,就总觉得这样的极个别家伙是吸毒者。

7.个案教师G:“洗劫高三教学楼”

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极个别寄宿留守儿童,也干偷偷摸摸的勾当。高二有个家伙,经常旷课去游戏厅打游戏,羡慕别人奢侈的生活。最近,他结交了几个社会上的朋友,吃喝频繁,严重超支,就深更半夜洗劫高三教学楼,在全校引起了很大震动。

(二)关于留守儿童寄宿教育策略的讲述

1.个案教师B:“给予孩子更多阳光”

给予孩子更多阳光,其实并不需要老师有多大特别付出,关键是要有心,要做一个有心人。我们班有位寄宿留守儿童,叫谷小凤,女生,成天默不作声,学习很恼火……与她谈心,了解情况后,我并没有一味地同情她,而是给她压任务,邀请她当地理科代表。后来她学习态度发生了很大改变,地理成绩基本保持全班第一,总成绩在班上也很靠前。

2.个案教师C:“耐心教育”

对寄宿留守儿童,教师应该有足够耐心和必要尊重。我们班小姚谈恋爱,自己不承认,家长包庇,我后来耐心教育,效果还是较好。我给她讲了校规和早恋的危害,说现在要以学习为重,我相信她能够知错能改,这次就不把她上报到学校挨处分。我再三帮助她,她也真的走出来了,学习各方面都还很不错。

3.个案教师F:“全体教师合作努力”

我认为全员育人要激发老师们的主动性和奉献精神,绝大多数老师毕竟是很有师德的。我们班刘星雨已经滑到辍学流失边沿。老师们有的疏导她的心理,有的提高她的认识,有的鼓励她的进步,有的想方设法为她争取助学金……星雨同学也争气,很快成了全班同学的榜样,再也不说辍学打工的事了。所以教育和管理寄宿留守儿童,需要全体教师合作努力。

4.个案教师K:“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学校寝室装空调还是有必要,应该满足学生合理的诉求。可以想一些办法,争取上级投入支持,或者干脆招标让企业免费安装,每年收一定租金,学生家长交一部分空调租用费、电费,学校和教委想法儿补贴一点儿。食堂也是,要提高饮食质量,办法多得很,完全可行。学校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办法总比困难多吧。

5.个案教师H:“抓课堂学习”

我认为寄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要抓住最核心的问题,那就是抓课堂学习,把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能够考上好大学,是成功,不能考上,也不叫失败,起码他读书不痛苦,今后就算出去打工,也晓得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前途说不定超过考上重点大学的人。遗憾的是,我们学校老是把升学率看得比命都还重要!

6.个案教师I:“结合学科教学加强教育”

7.个案教师J:“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改善留守儿童寄宿教育,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现在有些学生稍不如意,就叫苦叫累不得了!个别人像狗屎做的金箍棒,闻(文)不能,舞(武)不能,还牢骚满腹。学校要为寄宿学生创造一定的苦力劳动机会,开展农业、建筑业、养殖业等方面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吃苦精神。学校“励志明星”齐云师同学就经历过很好的磨炼。

六、研究发现与讨论

在质性研究范式之下,本文所谓“研究发现”不仅属于笔者,更属于主动参与研究结论建构和评判的每一位读者。为了留下较大对话空间,尽可能方便读者基于研究对象的“主位立场”选择自己的独特角度去透视和解读T 校师生讲述的种种现象和切身经验,去建构与评判系列研究结论,笔者意欲淡化自己作为客位他者的研究立场,暂时放下传统思辨研究、定量实证研究之结论评价的“系统深入”“确凿精准”“缜密周全”等标准,在此仅对留守儿童寄宿教育问题现象进行择要评点,对其实质与对策予以管窥略谈。

(一)留守儿童寄宿教育问题现象评点

仔细分析T 校个案师生的全套访谈材料发现,受访者讲述的绝大多数内容能够互相补充、解释和印证,据此可以确认T 校留守儿童寄宿教育种种问题现象的真实性。比如辍学现象。个案教师D 讲寄宿留守儿童辍学问题严重,个案学生F 也谈到了同班同学周荣的辍学打工。至于辍学原因,个案学生F 讲到寝管老师“张牙舞爪”,委屈学生,也有个别任课教师“搞特殊化”,“对待同学很不公平”,“简直像社会的毒瘤”。这些措辞比较偏激,但相关现象的确存在,因为从个案教师A 的讲述发现,专业素质本应高于寝管老师的班主任、科任教师对学生出言不逊,“垃圾”“脑残”,侮辱性绰号“艾捣蛋”,甚至粗话“妈的”脱口而出,他们对待“太难管”的寄宿留守儿童“只能把他们放到教室的最后面,把对班级的影响控制到最小”。从个案教师D 的讲述也发现,有教师对寄宿留守儿童辍学抱有期盼与支持态度,如那位英语教师说:“那个姓王的,早该走了,走了一个,安静一片……寝室也可能消停多了。”上述情况说明,T 校寄宿留守儿童辍学现象比较普遍,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较差,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我们调研收集的相关材料也可对师生主位立场讲述的内容进行印证、解释。比如辍学现象。学校德育处的资料显示:高二年级2017年2月入学应到1 378 人,实到1 362 人,辍学16 人,辍学率为1.16%,辍学者大多是寄宿留守儿童;到同年6月期末时辍学率则大幅增高。以高二年级第1、3、4、8、9 五个班级为例,开学初应到人数分别为69、70、65、70、70,合计344 人,实到人数分别为69、70、65、69、69,合计342 人,辍学2 人,辍学率为0.58%;到6月期末,5 个班实有人数分别为65、64、61、62、69,合计321 人,辍学人数增加到23 人,辍学率达到6.68%,辍学者依然大多是寄宿留守儿童。

这一年,农场抓住毗邻鹤地水库的自然资源优势,形成了立体生态的农业生产架构。“山上种果,树下养鸡,水里养鱼,塘边养猪,发展多种经营。”罗培欢介绍,当时,立体农业一经推广,效果立刻显现,职工收入大幅提升。

经过仔细检核,可以梳理出T 校留守儿童寄宿教育的主要问题:第一,食宿方面有“饮食单调乏味”“住宿条件差,冬冷夏热,拥挤简陋,严重影响休息与学习”等现象;第二,学习方面有“很苦很累,休息时间非常少,反复大量上课”“学习基础差,学习压力很大,难以赶上进度,严重缺乏信心,很多课听不懂,抄袭或乱做作业”“不少人辍学流失” 等现象;第三,师生关系方面有“教师对待学生不公平,对差生不闻不问,只关心‘得意门生’,高中三年记不住普通学生名字”“教师高考压力巨大,工作负担沉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出现严重冲突” 等现象;第四,心理方面有“自卑、孤独、叛逆、内心苦闷,烦恼一大堆”“感觉学习生活无聊”“讨厌甚至憎恨家长、教师”“个别心理情绪问题严重” 等现象;第五,品行方面有“课堂纪律差”“早恋”“群殴”“痴迷于网络游戏”“极个别吸毒、盗窃,丧失自尊”等现象。

(二)高中留守儿童寄宿教育问题实质管窥

T 校留守儿童寄宿教育种种问题现象在个体儿童身上有着突出反映,从表面上看这些问题大多属于儿童个体的问题,但究其实质,这些问题都是群体性问题,大多属于非公平的宏观制度安排的结果。T 校在当地虽然无法与另外两所重点中学相提并论,但毕竟属于省级重点中学,而有机会就读T 校的留守儿童也只占同龄留守儿童的20%左右。T 校留守儿童要么初中阶段是同类儿童中的佼佼者,要么所处家庭比较重视和支持教育,但其寄宿教育依然存在种种严重问题和困难,这说明他们摆脱自己所处底层文化再生产力量的制约而通过学校教育实现人生的“逆袭”很艰难,可能性很低。

我国当前各级各类教育越来越明显地成为了文化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合法性工具。比如,杨东平[10]、李春玲[11]、刘志民[12]、刘精明[13]研究高等教育发现,重点大学中农村籍高中生源比例不断下降,农家子弟难以突破家庭所在阶层束缚而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即寒门已经难出贵子。又如,一些研究农民工子女基础教育的学者发现,随迁子女进城就读公办学校,其成长过程存在显著的“天花板效应”,他们一方面认同主流价值观,渴望向上流动,另一方面则制度性地自我放弃,心甘情愿地提前进入次级劳动力市场,加速了阶级再生产的进程[14]。就读农民工子弟学校的随迁子女则深受流行其间的“反学校文化”裹挟,他们通过“否定学校的价值系统”“蔑视校方和教师的权威”而获得独立与自尊,以拒绝知识的形式主动放弃学业,70%左右的初中毕业生将直接走上社会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在结构和宏观上造成了社会再生产的结果[15-18]。

同样是农民工子女的留守儿童,在乡镇初中接受寄宿教育时就已经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与农民工子弟学校具有相似性质的“反学校文化”裹挟,以至于入读普高者最多只占20%[3],而这部分留守儿童入读普高长年寄宿在封闭式管理的校园后,依然遭遇了类似或更严重的情形。比如,“火灾自救后又遇洪灾”的“哥们儿”、“逆天找死”的浩哥、“同室操戈”的凤姐和晴妞、“看破红尘”的牟林强、“太难管”的“艾捣蛋”和张天、“早恋了,很痴”的小姚、“流失”的十几个学生、“没有了廉耻”的“奇葩”女生、“面黄肌瘦”好像吸毒的“三五成群的男生”、“洗劫高三教学楼”的“家伙”,无一不受“反学校文化”的影响。

农民工子弟校的“反学校文化”有一个逐渐生成的过程,即学生从“制度性自我选择”逐渐过渡到“制度性自我放弃”,学校往往包含着制度性自我选择与自我放弃的双重奏,而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化[19]。在高中寄宿留守儿童群体中弥散的“反学校文化”具有相同的生发机制与存在样态,其本质也是制度性底层文化再生产的结果。T 校个案师生讲述的种种情形,如寄宿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条件太差”“课堂很吵”“压力山大”“烦恼一大堆”“心像放在油锅里煎”“自己闷着做自己的事”,“个别老师简直像社会的毒瘤”,把“太难管”的儿童“调到最后一排角落里”,等等,都不同程度地说明非公平的制度安排的力量在T 校寄宿留守儿童“反学校文化”的生成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留守儿童所处底层文化再生产的逻辑在其高中阶段依然处于不断延续甚至强化的状态,这直接决定他们的寄宿教育必然面临种种严重问题。

(三)高中留守儿童寄宿教育问题对策略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阻断留守儿童所处底层文化再生产的逻辑,彻底解决高中留守儿童寄宿教育问题,确非一日之功。这必须依靠党和国家做出系统的制度安排,充分统筹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力量[7]。在当前情况下,积极缓解高中留守儿童寄宿教育问题必须基于问题实质的准确把握,妥善区分寄宿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现象与儿童个体身份问题,积极评价留守儿童的人格、道德、素质、能力等特征,杜绝留守儿童的污名化。

对于留守儿童的基本特征,目前学术界已经基本建立共识,即: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但并不是“问题群体”或“问题儿童”,其社会交往、人生期望与非留守儿童没有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负面心理特征,如孤独、忧郁、自卑和逆反等在非留守儿童身上同样存在。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是一个有分化的群体,少数留守儿童在情感、心理和学习等方面的确存在一定偏差,但留守儿童个体身份问题不应被夸大化[20]。T 校寄宿留守儿童身上的一些个性问题,在更大范围关涉多大数量的儿童,同样需要细细考察与谨慎判断。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些随意夸大个体留守儿童各种负面特征的现象目前依然存在,致使我国数千万留守儿童都面临着污名化的危险。比如教育系统内部,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导致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显著增加,但教师的工资待遇一般不可能随之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教师心态不平,成天抱怨留守儿童“问题一大堆”“太难管”,这就很可能将留守儿童污名化。另有一些教师,虽然愿意无私帮助和积极关爱留守儿童,但因缺乏正确的学生观而以“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对待留守儿童的缺点、错误,也很可能将其污名化[21]。

当前我国5 000 多万留守儿童如果普遍被污名化,超大范围的社会不公就会得到再生产,国家和民族将面临灾难性后果。全社会有效杜绝留守儿童污名化的一个重要策略是善待留守儿童的老师,积极培训、引导、激励农村教师树立科学的学生观,以学生为主体,高度尊崇每一个儿童丰富独特的生命潜能与人生经验,心平气和地看待和利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缺点、错误,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诉求,在普通、扎实而又不断优化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T 校教师讲述的多名寄宿留守儿童,如默不作声的谷小凤、早恋撒谎的小姚、“滑到辍学流失边沿”的刘星雨、“励志明星”齐云师,都证明留守儿童具有丰富独特的生命潜能和人生经验,他们的缺点、错误和面临的困难,都可以作为宝贵的教育资源加以充分利用。

T 校教师讲述的系列对策很好地启发和印证了笔者提出的以上建议。比如,个案教师B 强调要“给予孩子更多阳光……做一个有心人”;个案教师C 强调“教师应该有足够耐心和必要尊重”;个案教师F 强调“全员育人要激发老师们的主动性和奉献精神”;个案教师G 强调“满足学生合理的诉求”;个案教师J 强调“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个案教师J 的观点虽有一定偏颇,但他提出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吃苦精神”,这在“学校老是把升学率看得比命都还重要”的背景下是非常可贵的务实之举。

教师个案H 和I 一致强调,解决寄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T 校作为省级重点中学和当地的“甲等学校”,大多教师对留守儿童寄宿教育具有较好的责任感和专业智慧,其职业道德水平与教育教学能力虽有较大提升空间,但也值得积极信赖。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若能上下联动,协力创新管理,努力善待教师,适度淡化高考上线率等刚性考核,有效缓解师生工作和学习的非正常压力,尊重教师专业自主性并由此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显示与张扬度,T 校留守儿童寄宿教育质量,乃至全校教育水平,都会得到显著提高。至于办学条件不及T 校的薄弱学校,参考上述思路改革创新,留守儿童寄宿教育也有望取得长足进步。

猜你喜欢
个案儿童学校
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别样风景的多元化绽放——我国当代女性写作的个案式研究
留守儿童
学校推介
六一儿童
实践 学习 在实践——《新闻个案教程》开讲五年实录及思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