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丽 庹兰芳,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2017年2月,国家发布了《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行动(2017-2020)年》,该计划对未来三年智慧养老的发展目标做了科学合理的规划,从改计划来看,未来三年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对智慧养老将倾注大量资源、财力。
国外在智慧养老领域有一定的基础,更加侧重技术和应用功能研究。Lemlouma 提出了一个依赖型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框架(AGGIR),AGGIR 可对老人进行依赖型评估,以此确定适合的老年人服务时间,以提供给老年人更加人性化的信息化服务。左美云认为实现智慧养老技术与老年人的友好、自主式、个性化智能交互, 一方面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老年人的经验智慧,充分实现老年人的学有所用,实现智慧养老。由于我国智慧养老领域的研究刚刚兴起, 各方面的研究都不太成熟, 物联网仍将是未来研究的热点领域,近年来我国也颁布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一系列的智慧养老政策措施。本项目的研究对于广州市、对于我国智慧养老领域的研究突破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呈现出基数大、增速快、失能化的特点,国家统计局2019年1月2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末,全国60 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4949 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7.9%。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老年人口比重超过少儿人口比重的现象。其中根据2016年国老龄办、民政部、财政部在京共同发布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063 万人,占老年人口18.3%。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养老成为一种新的养老趋势。为解决老龄化加速的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开放养老服务市场发展的政策,鼓励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大力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专业,有效解决老龄化的问题。从提出到现在,我国借鉴国外智慧养老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广东、四川、浙江、上海、山东等六个省份试点,并逐渐扩大试点范围。失能老人作为老年人群体中的特殊存在,数量之庞大且仍在不断增加,其养老问题不可忽视。
宣传覆盖面不够广。本系统主要是以物联网为主,依托各功能模块为失能老人提供一定的帮助。由于本系统尚未完善,广州市养老院对本系统并不了解,覆盖面有限。
政府监管与养老服务之间关系不协调。就目前而言,政府只是重视智慧养老供给,引导其他主体参与,而忽视了严格监管和评估,缺乏规范监督和管理。同时缺乏相关法规政策,政府在针对智慧养老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较少,有一些相关政府颁发下来,政府的执行力和操作性较弱。
现有的失能老人养老系统更多的依然是“医养分离”的模式,导致看病难、报销难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失能老人在养老的同时缺乏疗养康复的医疗结合条件设备;同时大部分养老机构由于缺乏更加智能化的监护系统,失能老人的监护系统与医疗系统是分开的,出现对失能老人的监护不到位、救治不及时等问题。现有的养老系统设计更加注重失能老人的物质需求,而忽视了老人的精神与文化需求。缺乏丰富多样化的智能娱乐系统是大部分失能老人养老系统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导致很年失能老人出现了“精神贫困症。
本项目成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信息对失能老人养老监护系统的概念有了相对系统全面的了解,该系统主要是针对失能老人群体,通过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的科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手段来感测、分析、整合失能老人身体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其身体需求做出智能感应。它是一种新型的养老系统,以先进的物联网科技为依托,提供远程健康监测、健康评估、疾病风险评估预警、远程医疗、紧急救援、生活照料、精神关怀为基本服务内容,实时、快捷、有效解决当代传统养老的弊端。
根据资料查阅与实地调研,本项目成员针对养老院中失能老人在生活上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以全国为面,广州为点,收集一些较有名的以看护失能老人为主的养老院,向其学习、获取一些数据,对系统的改善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撑。同时对失能老人在养老院的居住情况进行了解,对其家属对智慧养老院的概念进行普及,主要介绍智慧养老院的优势,达到宣传效果,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智慧养老院对失能老人的重要性。
本项目服务对象为民生关注之点,政府的重视也将对本项目的进展有切实的帮助。政府应发挥其在社会的主导地位,颁布相关政策并加以监督将其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广州市应利用政策优势顺势而为,在养老系统建设方面投入更大的财力物力,加快系统的技术开发,为失能老人的养老系统提供技术支撑与经济支持。
本项目成员以失能老人为本,结合实际,设计了一套符合失能老人精神需求与生活需求的养老系统,该系统分为四个功能模块:监护系统模块、护工系统模块、娱乐系统模块、医疗系统模块。在监护系统模块中,为更便捷有效为失能老人服务,本论文还在该模块下设置智能监护水表、水量检测仪、智能尿湿提醒器等功能。监护系统模块包括护工机器人和智能护工监管手表。娱乐系统包括房间电影城等。通过各类传感器,对失能老人,护工,医疗系统进行子系统监护管理。使得失能老人处于远程监护下,家属及管理者对护工进行统一监管,同时医疗系统根据监护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科技技术和齐全的服务模式,为失能老人提供便利安全、实时、全方位的监护和专业的护工人员,还有先进完善的医疗系统和娱乐系统。以下将通过对各功能模块展开阐述。
4.3.1 监护系统
通过智能监护手表,辅助监测失能老人的心跳、脉搏等身体体征,记录生理健康指标、生命状态等,及时反映并通知失能老人的身体异常情况。通过水量检测仪检测失能老人每个时间段的摄水量是否达到标准,及时通过检测仪为失能老人补充必要的水分。
4.3.2 护工系统
通过智能监管手表准确记录护工在养老院里的行踪日程,上下班打卡,使护工团队更为有纪律,规范化。现实中护工的整体素质与预期的不一致性,针对不同性质的护工,将对其进行整体培训,全方位指导。通过护工系统实地考察护工素质,建立护工员工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对护工工作进行监督与考核,使失能老人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护工人员的素质可以得到提高。
4.3.3 娱乐系统
房间配备移动投影仪,在专门的娱乐室中配备有自动乒乓球、智能高尔夫球等娱乐设施。还配备了健康养生鼓,通过敲击的力度和频率、老人的反应速度等,即时检测身体状况,分析测试的数据,生成健康报告。
4.3.4 医疗系统
结合监护系统,智能输出失能老人生命状态变化,通过监护系统所反映的指标数据,智能制定相应的疗养方案。除了通过监护系统收集失能老人的生命体征数据,该系统还具备智能护理床,特别针对完全失能老人,护理床的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将血压、血氧、体温等生理参数及时上传到养老院医疗中心,还可以实现对老人的健康数据采集,健康预警,远程医疗,自动按摩等智能服务。通过温度变化、音乐治疗等治疗手段保证失能老人的基本生活舒适度。康复治疗方面,有康复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智能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四肢联动、生物肌电反馈治疗仪、等众多康复设备等五十余种治疗器材,开展以老年病、术后恢复,骨关节疼痛为主的康复治疗。
近两年伴随着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慧养老等名词的兴起,我国的智能系统技术发展迅猛,为智慧养老的系统开发与实现提供了技术基础。近年各地对智慧养老系统的关注度空前提高。朱勇(2014)指出,智慧养老要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依托,集合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老年服务业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健康、舒适服务的现代化养老模式0。
近几年老龄化逐渐出现基数大、增速快、失能化的特点,国家和居民对智慧养老关注达到了新的高度,解决失能老人的智慧养老问题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政府在失能老人智慧养老系统研发方面持大力支持的态度,近年来我国也颁布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一系列的智慧养老政策措施。
近年来,广州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与上海北京相比,创新能力不足、科研投入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广州市应加快转型升级,创新管理模式与理念,同时重视发掘拥有核心技术的新产业,抓住时机、通过政府政策的实施向高端的技术产业发展,将更多的财力物力资源投入近两年政府高度关注的智慧养老产业上面,实现双赢。
截至2017年底,广州市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61.85 万,预测到2020年广州市老年人口将超过185 万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达到27 万。外出工作的子女选择将失能老人送进养老院的需求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对养老院的质量要求也不断上升,智能养老成为一种趋势。从政策、技术和经济三个方面了解到,智能养老院有扎实的技术基础和充分的经济、政策的支持,便民利民为核心理念的智慧养老服务是未来养老院的必走趋势。本论文中提出的监护、护工、娱乐、医疗四个系统能较全面满足失能老人的重点需求,且顺应智能养老的趋势,具有巨大的开发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