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县瑶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①

2019-12-21 04:29周利长李倩欣熊毅俊
热带农业工程 2019年4期
关键词:乳源栀子中草药

周利长 林 群 赵 程 李倩欣 熊毅俊

(1 乳源瑶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广东韶关512799;2 农业农村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40;3 广东省农科院彩田农业科技信息中心 广东广州510640)

近年来,中草药在国内外的应用越来越广,植物药物需求量急速增长,导致中药材资源日益紧缺,为我国中草药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1]。瑶药是瑶族人民与疾病斗争的结晶,与藏药等同为中药文化宝库[2-4]。乳源瑶族自治县瑶族人口众多,瑶药种植历史悠久,使得培育瑶药产业成为乳源发展的支柱产业,这对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带动农户增加经济收入,进而推动山区致富,促进乡村支柱产业兴旺提供一条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乳源瑶药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乳源瑶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乳源县瑶药发展现状

1.1 自然条件优越

乳源瑶族自治县位于广东北部,南岭山脉南缘,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19.8 ℃,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日照为1 610.3 h。雨季长,雨量充沛,年总降雨量1 500~2 900 mm。山地占地多,山多地少。海拔落差大,河流交错,水资源、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为73.l%,是广东省陆地森林树种最多的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5.99 万hm2,占全县总面积82%。全县土壤类型多样,有黄壤土(西北高山6.20 万hm2)、红壤山(中南部7.13 万hm2)、红色石灰山(西南部石灰岩区3.73 万~4.00 万hm2)、水稻土(东南部、平原、丘陵区8 000 hm2)、黑色石灰土,具备种植瑶药良好的土地资源。

1.2 品种丰富

据1986 年中草药资源普查,辽源县有动物药14 科15 种,矿石药2 种,药用植物有120 科324 种,其中真菌植物2 科3 种,蕨类植物11 科18 种,裸子植物7 科10 种,被子植物84 科276种。石灰岩地区,以耐旱、宿根植物、豆科植物药为主,如花椒、九里香、淫羊藿、地榆、白蔹,野扁豆、龙须藤、千斤拔、板兰根、百合、夏枯草、何首乌、野菊花、九节茶等;平原丘陵区有岗梅、田基王、入地金牛、桔梗、白花蛇舌草、海金沙、穿心连、牛膀、金银花、栀子、何首乌、苍耳子、天冬等;中低山区有杜鹃、九节茶、野菊花、栀子、金银花、甘木通、黑老虎、鸭脚木、五指毛桃、勾藤、虎杖等;高山区有九节茶、甘木通、溪黄草、紫背天葵、山楂、黄连、七叶一支花,细辛、寮刁竹、鱼腥草、绞股蓝、山药、棕板、防风草、广防已等。

1.3 产业化建设迅速

乳源县历来是广东中草药生产基地,其中金银花、广防己、何首乌在20 世纪60 年代产出量就已居全省之首,金银花年产量20 t,广防己50 t,何首乌5 t,勾藤、栀子、金樱子、黄精、地榆、川断、桑白皮产量均较大。20 世纪70 年代起,以建立集约化药材生产基地为主,建有厚朴基地33.33 hm2,杜仲基地6.67 hm2,甘本通基地20.00 hm2,丹参、黄柏、川芎、栀子、女贞、伏苓等种植面积也逐步增加。1986年完成的乳源县中药资源普查为日后中药材发展奠定了基础。2002 年,乳源县绿色食品公司引种玫瑰茄6.67 hm2以上,现种植面积已达66.67 hm2以上并开发出玫瑰茄果汁等保健产品。2004 年,野生九节茶转人工栽培获得成功并建立洛阳镇九节茶药材GAP产业化基地,现种植面积为333.33 hm2,其产品由广州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收购。至2017 年,乳源县常年栽培中草药面积超过5 000 hm2。

2 乳源县瑶药存在的问题

2.1 种植规模小,议价空间有限

目前,除九节茶、玫瑰茄等少数品种外,大多数中药材均未实现规模化生产,只能以初级产品或原生品形式进入市场,产品附加值低,价格波动大,议价空间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药农种植的积极性。此外,产业发展有明显资金瓶颈。由于乳源县属少数民族自治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资金筹措困难,导致瑶药等中草药产业投入严重不足,进而制约了乳源中草药种植规模。

2.2 技术水平有限,GAP认证有待加强

目前,从事中草药开发的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中草药试验、示范、开发、推广有待加强。除部分品种外,大多数品种未按照《中药材种植质量管理规范》(GAP)进行规范化操作,出现盲目种植,不科学、混乱不规范的局面,使药材质量难以达到标准化、稳定化、绿色无污染的要求,未能从源头上保证中药材质量和疗效,不能满足制药企业对中药材原料的需求和中药现代化的需要。此外,还存在流通环节不畅,市场信息、加工流通方面工作不到位,规模发展有一定的难度,营销网络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等问题。

2.3 野生药材滥采严重

除九节茶外,乳源县其余中药材大多为野生,市场供不应求。 而这些野生药材只采不种,滥采滥伐、自然退化和人为的过度破坏,造成药材资源品种越来越少,产量越来越低,日益枯竭甚至少数品种频临灭绝的状况。

2.4 上规模的中药材集贸市场缺乏

乳源县上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较少,且大多属于粗放型初级市场,规模小、档次低、生产能力和年交易量、交易额均较小。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除可提供摊位和照明外,尚无质量检测机构和信息中心等服务。整个辖区几乎没有专业的瑶药集中交易市场,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且建设相对滞后。

3 乳源县瑶药发展对策建议

3.1 合理规划布局

尽快编制《乳源县中草药产业发展规划》,规划需设计科学、切实可行,可为群众提供指导。规划应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资源分布、开发基础,确立中草药整体布局。各镇要结合实际,确定开发重点。可依据稳定的销售途径和良好的市场前景重点发展九节茶、红豆杉、甘木通、栀子等,具体种植区域可规划如下:生态乔木林区(洛阳镇):九节茶;丘陵平原区(桂头镇、一六镇、乳城镇):金银花、何首乌、栀子、穿心连;石灰岩山区(大桥镇、洛阳镇、大布镇):红豆杉、野菊花、十大功劳、栀子、九节茶、甘木通、百合;瑶区(游溪镇、东坪镇、必背镇):杜仲、厚朴、甘木通。同时,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对区域内名贵中药材,扩大人工种植面积,加大品种选育、繁殖力度;防治过度开采,造成资源枯竭;将退耕还林与中草药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退耕还林的土地资源,增加多年生中草药种植面积;大力推广林药间套模式,确保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3.2 培植产业龙头

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营、生产、开发新机制、新政策,培植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引导作用,制定、完善中草药开发激励机制;鼓励支持机关干部和技术人员参与中草药产业开发,对在中草药产业开发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加大特色优势资源对外宣传力度,优化投资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吸引外商外资投资办厂;加大财政对农技推广、信息体系、质量标准体系等公益性事业的投入力度;对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批发市场等重点项目建设,要予以倾斜和支持。具体包括:(1) 大力培植龙头企业。重点培植中药材营销和加工企业,加强与韶关、广州等国内知名中药材批发市场合作,加快建设乳源中药材批发市场,吸引更多的中药材营销企业和经营大户落户批发市场。(2) 支持中药材加工企业,促进中药材加工增值。(3) 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市场+龙头+基地+农户”产业化开发模式,树立诚信意识,完善相关手续,加强监督管理,发展订单农业,确保各方合法利益不受损害。(4) 积极培育发展各种类型的中草药行业协会、开发公司、中介组织。

3.3 创新发展目标

破除小品种难做大文章,中药材难成大气候,小富即安、因循守旧的思维定势,加大中草药产业开发力度。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系列化开发、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发展方略,力争通过3~5 年努力,建成2 000 hm2标准化中草药材生产基地。牢固树立“科技兴药”意识,加强中草药产业的科技试验、示范、研发、推广力度,提高中草药产业的科技含量。如加大常规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中药材生产技术普及率;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加大重点技术的攻关力度。对中药材人工驯化栽培、营养成份含量提高、良种引进及快繁、中药材深度加工等重点技术组织专班,聚集专家,选择专题,展开研发;鼓励支持中草药开发企业“走出去”,参加各种中草药产品博览会,打造乳源瑶药品牌。

猜你喜欢
乳源栀子中草药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草长莺飞二月天
美石鉴赏
国宝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明月下长白山
三分之一故乡的栀子
听俗语 聊养生
脑筋急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