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一轮教学体制改革下,尤其是情境教育的推广,给教师提供了播种梦想的土壤,教师应吸取教育改革的阳光雨露,才会让教育的梦想生根、发芽、蓬勃、盛开。因此,教师也面临更多的挑战,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始终站在高新知识的前沿,才能紧跟教育改革的新步伐。如何有效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
关键词:情境教学;语文;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5-009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5.092
约翰·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可见,良好的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认真研读《永登县名师课堂改革》令人感触颇深:很多教师都非常注重通过情境创设来吸引学生,寓教学内容于具体的情境之中,入境入情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寓教于乐,事半功倍。因此,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是新时代教师肩负的重任!一直以来,无论是新教育也好,情境教育也罢,均以打造高效课堂为最终极、最直接的目标。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教育改革,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如何创设情境实效高效课堂呢?
一、语文课堂应该注重情感
(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做好教育的前提就是要有对教育事业的爱,基于此,教师一定会将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中,用激情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引领学生走在求知的路上。一位语文教师在学生眼里应该是极富“激情”的,只有把语文课变成“情感的课堂”,带着学生解读文本,让他们从“爱学”“会学”到“学会”,课堂才会更精彩,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如《葡萄沟》一课,以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导入新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氛围。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情境对话,载歌载舞,体验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将维吾尔族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展示出来,寓教于乐,整堂课定会情趣盎然。
(二)注重“激趣”,尊重“需要”
情境教学“十年磨一剑”,由探索逐步走向深化。通过情境创设,挖掘了学生大脑的潜在能量,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采用猜谜语、读儿歌、做游戏等多种形式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寓教于乐,学生的内心体验自然会加深。
二、语文课堂应注重交流
长期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许多教师普遍采用的富有创意的教学策略,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责任意识,也促进了组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共同提高。 在情境教学模式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合作交流,形成浓厚的研讨氛围,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取长补短,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最佳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师精妙、恰当的点拨使学生渐入佳境。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其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梳理问题,然后以自主学习为主线,以问题探究为核心,以小组合作交流为载体,在互动交流学习中还原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尽情地读,尽情地想,尽情地说,尽情地写。师生、生生之间的碰撞交流则是学生自主修正、自我建构知识,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小组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学生默契地配合学习,互相吸引,互相影响,形成优势互补。不会听的学生会倾听了,不会读的学生会读了,不敢说的学生爱说了,有的既能说也能写了。再则,小组合作交流无形中给有组织能力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参与、主动表现、展示才能的舞台。
三、语文课堂应注重拓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该如何有效地发挥教材这个例子的作用呢?我们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学习课文,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计划、用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方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综合素养。人教版教材中《白杨》《桃花心木》等课文,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手法,或赞扬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者,或赞扬不确定环境中自立自强的人。学完课文,引导学生采用这种写法表情达意,这种拓展练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实效性。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如何使枯燥无味的识字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课外拓展尤为关键。识字教学就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内,教师要拓宽学生的识字面,有意识地引導学生到生活中学语文。小到食品包装袋、生活日用品,大到宣传栏、广告牌……都是学生识字的最佳资源。资源在身边,教育记心头,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捕捉身边每一个学习语文的时机,你会惊喜地发现,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具有较强艺术性的学问。如何创设情境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让课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最终实现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素养,并不断探索。让我们带着教育的真心、耐心和爱心,走在教育的路上,一定会感受到一路的花香,幸福一生。
参考文献:
[1]徐光兴.儿童游戏与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
[责任编辑 张宏丽]
作者简介:
石明春(1975.5— ),女,汉族,甘肃永登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德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