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雪
【摘 要】在新课标背景下,文言文教学亟需改革,本文以《史记》为例,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以任务群的方式整合学习资源,开展文言文群文阅读活动,以此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任务驱动;群文阅读
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教学实践中大家多因循旧路,教学仍然以讲授法、谈话法为主,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学效果差。笔者试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开展文言文群文阅读,通过“海量阅读”,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阅读品质,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下面我以《史记》群文教学为例,来谈谈在实践中总结出的教学策略。
一、整合选文,选点布局
《史记》卷帙浩繁,洋洋洒洒五十余万字,教学要选取主题,化零为整构建群文阅读,把几篇主题相近或相关的课文组合成一个单元,既考虑到单元主题整合,又会统筹兼顾各学段的主题融合性。如提纲挈领,把《报任安书》与《太史公自序》整合在一起,知人论世,千古之下想见其为人,把握《史记》的价值观表达。如同异互现,把《高祖本纪》、《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留侯世家》等同时代的风云人物整合阅读,感受碰撞时代下的时、势、运、命。把《酷吏列传》、《循吏列传》对读,体会司马迁德政与法政,法治与暴治之间的困惑与矛盾,思考中国政治制度的利与弊。
二、立足于言,达于文化
文言文教学应“文”、“ 言”并重,相融相生,王荣生在《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中指出文言文中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群文阅读首先要精选、组合不同的教学点、借鉴点、训练点,由点成面,以求多方位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有必要的“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理解”、“翻译” 这类纯知识性内容和基础能力的习得,有重点、难点之分,有归纳与梳理。另一方面要基于鉴赏意义的“言”的教学,理解文本、鉴赏人物,挖掘出文本中蕴含的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涵,以达到文化层面的探究与理解。例如重点实词、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将这主题单元文章中的重点词汇进行对比记忆,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质量,也为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礎。
三、史学视域,思维思辨
《史记》因其经典性丰富性,易于展开活动讨论,笔者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携带着的内在精神,脱离浅表式阅读、标签式阅读,体会司马迁寄寓其中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进而帮助学生建立民族史学观。学生在缺少阅读背景之下,往往会生成与主流说法完全不同的理解,例如在阅读《高祖本纪》时,读到“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贺钱万,实不持一钱。”某些学生的评语是“胆大,心理素质好,不唯唯诺诺,爱玩闹”。读到“必欲烹尔翁,则幸分我一杯羹”有学生评价为“机智镇定从容,也是爱说笑的表现”。我们不能简单纠正答案,也不能以多元化解读来轻轻带过,而应借此传达史传文学密码,理解古人的价值观。在理解人物形象时切忌简单化、标签化,鼓励学生整合阅读,结合有关前人材料去多元理解、辨证思考,言之有物,言之有据的说出自己的看法,把思想从套子里解放出来,不唯现成说法是从。
四、任务驱动,创新教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悟问题和实践探究的情境,围绕任务自主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的过程。与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模式相比任务驱动式教学更强调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探究式学习。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教师需要设计导学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导学稿自主学习,基本流程分为“学习目标、自学指导、课堂研讨与分享、达标测评和总结反思”等几大部分。以《鸿门宴》为例,教师在课前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导学案。教师在学案中设计了“多维视野”,包括“性格特征”“文本依据”“其他文本依据”,同时还有“示例”“我的理解”“同伴看法”“新认识”等栏目。这使课堂教学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学生根据课前的学案进行预习。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教师采用辩论赛的方式,学生分成两个阵营,在小组讨论交流学案的基础上,各组根据任务,对人物形象举例佐证,各小组可以对其他小组的发言进行质补(质疑、补阙),教师当堂进行评价、反馈。
此外,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教师尝试用多样化的教学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多向思维,提高探究能力。如研习鉴赏法,教师采用文本批注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用词句揣摩法、比较法、涵泳法,对文本语言进行品读,对情节进行分析,对语言风格进行琢摩。如拓展探究法,引导学生发现并探究论著中的疑点、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用现代文化价值观去观照历史,沟通古今,激活历史,形成个性化的见解。如比较阅读法,把《汉书》、《史记》、《资治通鉴》中的相同篇章攫取出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探究问题。如活动体验法,围绕《史记》开展辩论会、课本剧、影视观摩等相应的活动。如论文写作法,鼓励学生进行专题论文、读史札记、读史心得等新形式的创作。
有效地文言文群文阅读,需要教师具备丰厚的文学底蕴,更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师生共同营造了一个 “场”,从广度和深度上探究文本,如此阅读文章才能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 蒋军晶.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2012(12)
[3] 王荣生“文学鉴赏教育”定位定性[J].宁波大学学报1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