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康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粥可谓精粹之一。中国人食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0多年前的五帝时代,古籍中就有“黄帝蒸谷为饭,烹谷为粥”的记载。关于粥食,历代典籍医书记载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专著就有20多部。可见我国食粥之风源远流长,历久不衰。
熬粥可用的食材很多,大米、小米、玉米面等等,都可以熬成粥。粥是很多老年人心目中的理想食品,不少人觉得晚饭喝一碗粥,便于消化吸收,可减轻肠胃负担,其实这个看法并不科学。能否喝粥,要因人而异。
以大米为例。一般大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经过一系列转化,最终会变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利用。但是,经过熬煮之后的大米粥,其主要成分既不是淀粉,也不是葡萄糖,而是淀粉分解為葡萄糖的中间产物,叫作糊精。糊精会使血糖快速升高,比淀粉快得多。一些老年人患有糖尿病,喝粥很容易使血糖波动过大。
大米粥容易升高血糖,那么换用淀粉含量低一些的玉米面或其他粗粮熬粥,是否能减缓血糖的快速升高?事实上,只要将粮食熬成粥,其中糊精的含量都很高,不仅是大米、小米,也包括玉米面。玉米面熬成粥之后,其升高血糖的能力要比单吃玉米饼快得多。如果患有糖尿病,就尽量不要单纯喝粥,吃饭时可以“干”“稀”搭配,且“干”的要放在前面吃。例如,先吃点主食,再喝小半碗粥。
当然,如果没有血糖高的问题,晚饭完全可以单喝点粥。所以,能不能单纯喝粥,主要在于有没有血糖问题,而不在于喝什么粥。
想控制体重的朋友,也应注意。粥属于“挑逗型”食物,喝粥之后血糖上升迅速,身体为快速降低血糖而分泌胰岛素,会使人产生更强烈的饥饿感,加之粥属于半流质,会使人觉得更饿。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刚刚喝了一大碗粥,不久便饿了。
除了大米、小米等常见的粮食,很多粗粮都可以混搭着熬粥,有人喜欢在粥里加入各种杂豆,还有些朋友熬粥时喜欢加枸杞、百合、莲子、红枣等,熬成一锅“大杂烩”,觉得这样不仅营养全面,还兼具养生功效。
在粥里添加很多粮食以外的东西不是不行,但这么做也不是完全“有利无害”的。首先,粥里的各种食材配在一起,不见得能起到多大的养生作用;其次,原料种类太多了,还有可能制造麻烦,万一喝粥后出现腹胀,都不知道是哪味原料造成的。比如,八宝粥的原意是指用八种不同的原料熬制成的粥,如今许多八宝粥的用料大大超出八种,对人体消化能力的要求比二米粥(大米、小米熬成的粥)高得多。
有很多餐厅推出了一系列养生粥,有“营养丰富”的杂粮粥、美味可口的海鲜粥等,并为它们赋予了不同的功效,比如美白、润肺、补脑等。其实,粥就是将固态主食变成半流质或流质,它作为主食的本质并未改变。很多人给粥赋予过多的“责任”,例如希望通过喝粥达到营养平衡、全面。但是,粥没有这么“强大”,那些不同功效的养生粥只是在“卖概念”。 加了其他辅料的粥,无论是蔬菜粥还是鱼片粥、瘦肉粥,都不能替代正常的吃菜、吃肉,因为粥里菜和肉的量远远不达要求,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主要作用只是变换口味、改善口感。
米的做法有很多,除了做成白米饭、粥之外,还有很多人喜欢将米饭做成泡饭。粥和泡饭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对人体来说,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
熬粥的过程是水、米完全融合的过程,经过充分熬煮,淀粉彻底分解为糊精,使米粒和水融为一体,所以粥不需要咀嚼就能很好地被人体消化吸收。
泡饭则不同,是用米饭加热汤水混合制成的。很多人喜欢吃,还喜欢给老人、孩子吃,以为有助于消化,能养胃。其实,泡饭不宜多吃,更不宜久吃。泡饭虽软,但长期吃不仅养不了胃,还会损伤胃。
表面上看,泡饭里的米粒已经变成半流质状态,但其中的淀粉并没有崩解,仍需要牙齿的充分咀嚼。可是,很多人在吃泡饭时与吃粥差不多,根本不咀嚼,加之泡饭含大量汤水,饭粒不易停留,往往被囫囵吞进胃里,增加了胃肠道的负担。实际上,对食物的消化在口腔时就已经开始了。所以,咀嚼非常重要,一定要充分利用咀嚼的机会,使食物在口腔里充分研磨并与唾液混合。
举个常见的例子,很多朋友都有体会,把一块馒头放在嘴里反复嚼,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正是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初步分解为麦芽糖的缘故。换成米饭也是同样的道理,充分咀嚼米饭,肠胃对淀粉的消化吸收也变得更容易。如果吃泡饭,吃的过程中缺少咀嚼,未经口腔初步分解的食物进入肠胃后则不容易被消化吸收。所以,老人、孩子可以适当地喝粥,但要少吃泡饭。
此外,还有一些朋友喜欢用肉汤或菜汤拌米饭吃。菜汤或肉汤里含有较多的油、盐、糖等,这种吃法会造成上述物质摄入量超标,对健康无益。
说到咀嚼,除了有初步消化食物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锻炼面部肌肉。如果因粥、软烂面条等食物易于消化而长期给老人、小孩吃,也是不可取的。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应该早一点开始锻炼咀嚼能力。据初步调查,与咀嚼较少、强度较弱的人相比,咀嚼较多、强度较大的人,眼部肌肉更强壮。通过咀嚼,面部、口腔相关肌肉获得锻炼的同时,眼部肌肉也得到了锻炼。晶状体的弹性和厚薄情况,以及睫状肌调整视力的能力,对视力好坏影响很大。所以,锻炼咀嚼能力,有利于保护视力。
从老年人的角度来说,长期吃清粥小菜这种过于“清淡”的饮食,不仅面部肌肉得不到有效的锻炼,还容易缺乏蛋白质等必要的营养素。且清粥小菜虽然不含高油脂,但配粥的腐乳、酱菜往往很咸,反而有悖于清淡的初衷。
在保证营养的基础上,老年人和小孩可以通过饮食锻炼咀嚼能力,可适当吃些瓜子、蔬菜、水果、玉米、烧饼等有一定硬度的食物。
于 康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营养学会理事兼科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委员兼营养代谢协作组副组长,中国老年医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临床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营养师学会副理事长。
大众医学2019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