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西部 遥望乡村

2019-12-20 02:48赖作莲江小容魏雯
新西部 2019年11期
关键词:农地城乡融合

赖作莲 江小容 魏雯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恢复建院四十周年系列学术研讨活动之一“乡村振兴暨西部城乡融合发展论坛”于2019年10月26日在西安举行。论坛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社会学研究所承办。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毛斌出席论坛并讲话,陕西省农业厅副厅长王韬发来贺辞,农业农村部党校副校长、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朱守银做了题为“乡村价值与城乡融合”的报告。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重庆社会科学院、陕西社会科学院、西安市委党校、岐山县委党校等高校、科研院所和党校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与会学者围绕“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城乡关系与城乡融合”等四大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达成了广泛共识。

关于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朱守银指出,乡村振兴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指引。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遵循乡村振兴的发展规律,在顶层设计框架下,制定有效的政策,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要有整体思维、历史耐心、统筹协调推进,坚持二十字方针。他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重视乡村特征和乡村价值。乡村多样性、差异性的基本特征决定了乡村价值的多样化、差异化;多样化、差异化的乡村价值,要求必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乡村振兴。借鉴、复制、推广成功的乡村振兴模式,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条件。

王军(中共陕西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秘书)介绍了陕西省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情况。陕西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大力实施“3+X”工程;以生态宜居为目标,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乡风文明为保障,扎实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治理有效为基础,不断提高自治法治德治水平;以生活富裕为根本,一手抓脱贫一手抓增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与会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产业振兴问题。马建飞(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提出要重视乡村振兴中农业产业整合问题。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产业,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往往选择短平快产业,政治任务特色浓厚,忽视了利益导向。扶贫企业也存在逆选择现象,产业迫切需要整合。在对产业整合模式和路径的梳理后,马建飞针对产业整合的空间布局、机制建设、支持方式,以及电商的改进等提出了具体对策。

张武康(西安财经大学)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从全域旅游的视角,研究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指出地理界域维度、产业发展维度和特色文化维度是对全域旅游的内涵界定的三个维度;全域旅游与乡村可持续发展应二者相互促进、有机统一;推动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应该重点关注乡村性和地方性。

李蔚(西北政法大学)以M县HW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研究了以农民合作社为结点,实现的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认为农民合作社通过在生产的过程中先后与社员签订三次协议,实现了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的双管齐下,从而共同实现了合作社与社员的强关系约束,成功规避了双方的道德风险和经济风险,即保证了合作社的盈利,也保障了農民的主体地位,形成了双赢的局面,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农地流转、产权改革是产业兴旺的制度前提和基础。申红卫(延安大学)探讨了陕北农地经营权流转供需困境与推进路径,认为提升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是陕北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陕北农地经营权流转面临供需不足且流转期限、地块和租金不匹配的困境,主要源于陕北农地资源禀赋差、流转服务体系不健全、流转成本和流转风险高,导致农地经营收益和流转租金低,供需双方顾虑多。因此,推进农地经营权流转,应走提高农地经营收益以激活农地经营权流转供需、健全流转服务体系以降低农地流转成本、构建农地流转风险保障体系以化解流转风险和增设农地持有成本以增加农地转出压力的路子。

张自强(岐山县委党校)以陕西京泰集团公司的实践为例,分析了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成效和经验。

关于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罗丞(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指出,当前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贫困地区群众收入大幅提高。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种养、非农打工成为主要生计选择,住房得到改善,未成年子女教育基本解决。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已经成为紧迫任务。从增量来看,返贫人口、新增贫困人口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构成严重挑战;从存量来看,2012-2018年,全省已脱贫405万人,状态不稳定,需后续跟踪帮扶。脱贫攻坚面临的主要困难在于疾病、灾害、残疾和缺乏劳力成为贫困的主要推手;收入略高于贫困线未纳入建档立卡的边缘人口存在陷入贫困的风险;产业、就业增收还不稳定;基础设施支撑作用不足;村集体经济带动脱贫增收的能力还较薄弱;地方财政压力大。因此,要合理确定边缘人口收入标准,综合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和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边缘人口线应为5000-6000元左右。建立事前预警监测机制。实施打牢产业就业基础,增加稳定脱贫收入来源;管好用好基础设施,构建稳定脱贫支撑条件;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培育稳定脱贫新动能三大举措。强化要素保障和化解地方财政压力两大保障。

李聪(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指出,中国西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移民扶贫搬迁安置是实现生态保护与减贫发展的有效途径。从易地扶贫搬迁到乡村振兴体现了和谐人与自然。基于乡村振兴总要求,实现易地扶贫搬迁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要处理好农业发展、产业融合、城乡融合、集体经济、 生态保护等五大关键问题。当前,面临土地流转和宅基地腾退效率低下,土地规模经营的条件较差;搬迁地区后续产业融合水平较低,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迟缓;安置社区建设的就业吸纳力有限,“人户分离”增加移民管理难度和成本;搬迁地区集体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进程缓慢;搬迁地区生态和环境治理相对滞后,资源压力和环境污染转移等问题。同时,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着金融、自然、市场和社会等风险。

王怡(商洛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分析了陕南秦巴山区农业、旅游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的耦合协调关系,认为陕南秦巴山区农业、旅游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的耦合度整体不高,但提升空间很大;农旅小镇是陕南秦巴山区农旅发展和精准扶贫有效融合的典型形式,其面临的机会大于威胁,优势大于劣势。基于此,陕南秦巴山区应紧抓政策机遇实现产业振兴,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严格质量标准提高农产品品质,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品产业链,加强品牌营销提高市场占有率,建立农业特色小镇健康可持续发展机制,推动农旅融合,促进农业转型,实现贫困农户增收减贫。

关于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

郭占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陕西省乡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以陕西省旬阳县为例,分析了“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的实践探索与机理。指出“三治”不是机械地结合,而是法治给予德治以价值观念,同时推动个体主体性的增强;德治弥合法治的效用的空缺并重现民众对群体的责任感;自治约束法治带来的个人权利并明晰出群体的边界。“三治融合”构建了三者相互联结的纽带,形成了自治、法治、德治有效融合的乡村治理机制,促进基层农村社会走向善治。

唐穆君(西安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对乡村秩序裂变语境下非遗传承人认定制度进行了反思分析,指出乡村文化精英或技术精英所赖以生存的“旧”团体关系瓦解,部分民间精英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方式纳入重新构建的体系里,即是“新”团体关系接纳了“旧”人。由于原有文化空間土壤的破坏及“新”团体关系的不确定性,非遗传承人群体由主变为客,群体归属感缺乏,传统文化传承出现变异,这是已经开展了近二十年的非遗保护工作急需思考与完善的地方。

关于城乡关系与城乡融合

朱守银指出,城镇与乡村在功能上有明显差别,尽管不同城市在规模、容量上有区别,但城镇的主要功能在于集聚;工业与农业的发展条件、发展规律也完全不同,工业可移动性强,而农业高度依赖于自然条件,有不可移动性。城乡、工农差别决定了城乡必须融合发展,只有城乡融合、工农融合发展,又保持各自的独立性,才有生机和未来。同时,他还指出了在实践中的一些偏差,诸如为建设用地指标而推进的集中居住区建设;违背了人口城镇化的实质,推动农业户籍人口转为城镇户籍人口;集中地方有限资源,造典型树样本,如一些所谓的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

黎洁(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论及陕西移民搬迁引导的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出,陕西移民搬迁推动了人口流动、产业集聚、农地集聚利用,短期内提高了城镇化水平,对陕西城乡融合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陕西移民搬迁在空间结构上,依托本区域的多级城镇体系,形成多圈层城乡融合体及多层城镇化体系,促进城乡空间布局的优化;从微观的搬迁户角度来看,陕西搬迁户在收入变化、居住住房条件、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有较大改进;从多维制度联动改革的角度来看,陕西移民搬迁地区在三权分置、农地制度改革上有所突破,居住证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型农村社区管理等方面有所改革和创新;陕西迁出区的土地腾退、土地集中、建设农业园区对于农业现代化有一定的作用。同时,陕西移民搬迁推动的城乡融合还存在动力主要来自政府,城乡生产要素流动性弱,搬迁户市民化能力不足、市民化程度低等问题。为完善陕西移民搬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要以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动城乡联动改革,重视搬迁户的户籍与土地权益问题,提高搬迁户的市民化水平,加快县域产业发展。

许玉明(重庆市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以农贸市场智慧化改造示范工程为例,分析了“互联网+现代农业”引导的城乡融合发展,指出“互联网+现代农业”管理工程体系包括现代服务、智慧供应链、全程追溯、公共服务等四大要素,现代服务又包括产品标准、农技农资、仓储、物流、农产品分拣加工、担保、保险、金融、投资、土地流转交易;智慧供应链是从生产端到加工端,或者经过经纪人,再到市场端构成的链条;全程追溯是指农产品质量全流程追溯管理;公共服务包括农业管理、扶贫管理、质量管理、商贸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等。

司武林(陕西师范大学)分析了陕西农村新型城镇化要素聚集机制,认为农村新型城镇化的要素聚集机制是以立足生态农业的产业融合和高效利用城镇土地,共同彰显着精致温情的小城镇魅力,吸引人口聚集;以人口适度聚集的要求,推动产业发展和土地利用形成“精明增长”模式,这种聚集机制才能化解传统城镇化的要素聚困境。

猜你喜欢
农地城乡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美媒:1200万公顷农地被外资买走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
融椅
农地承包权退出的影响因素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农地三权分置的风险及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