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市地处关中平原东部,秦晋豫三省结合地带,南依秦岭,北瞰黄渭,东临潼关,西望长安。辖四镇两办,总人口26.8万,市域面积817平方公里,是中原入陕第一市。自古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5A级风景名胜区——西岳华山所在地。华阴春秋设邑,战国置县,是弘农杨氏文化的发祥地,素有“物华天宝,地灵人杰”之美誉,是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具魅力的文化旅游百强市、陕西省首批旅游示范县(市)。
2016年,华阴市第十六次党代会上确立了“旅游立市、产业强市、文化兴市、生态美市”的四大战略,积极开展五城联创工作,着力加快国际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名市建设步伐。通过不懈努力,近年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效显著,华阴文化旅游产业稳步发展,对市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
华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文化创新力度不断加大,老腔文化品牌基本形成
华阴共有华阴老腔、华阴迷胡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司家秋千等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渭南市级和华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7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772名,文化企业202家。
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华阴的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成效明显,非遗项目生机焕发。华阴西关天芯子荣获全国山花奖金奖,多次应邀参加省内外大型文化交流和民俗展演活动。司家秋千代表陕西参加全国山花奖技能大赛荣获金奖,华阴被授予“中国秋千文化之乡”称号。华阴迷胡参加陕西电视台“山陕迷胡大赛”,产生深远影响。华阴剧团迷胡戏“梁秋燕”、“夫妻识字”等现代戏荣获渭南市优秀剧目展演优秀奖,参加了陕西省基层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并进京汇报演出。华阴老腔先后荣获国家级金奖四项,省部级奖项二十余项。应邀赴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先后荣登中央团拜会和央视猴年春晚的舞台,受到了全国乃至全球的广泛关注。华阴老腔已成为华阴、渭南乃至陕西的一张响亮名片。近年来,慕名前来观赏华阴老腔、华阴迷胡等非遗文化的游客明显增多,文化带动旅游的现实效应逐渐显现。同时,司家古寨农耕文化产业园、中国侠文化电影主题公园、老腔故里文化园等文化产业园区也都在积极地策划准备,力争早日开工。
(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旅游产品开发水平显著提升
近年来,华阴千方百计扩大投资,铺设了长城路、杨震路,建成了华山北站广场和宝莲灯巨型雕塑;积极实施水系建设,城市文化公园、杜峪河公园相继建成开放。目前,全市共有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2家,在建五星级酒店数家,待评四星级酒店2家,三星级酒店4家,旅游从业人员8358名。先后成功创建了罗敷工业园和华山国际射击俱乐部两个工业旅游示范点,华山御温泉成功晋升国家四星温泉类企业,华西镇成功创建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开通了免费公交,核心景区、3A级以上景区实现公交全覆盖。华山龙柏行古镇、清心温泉、一河两岸景观带、华山方圆旅游休闲苑等项目也已进入建设阶段。
同时,华阴全面开展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专门成立了全域旅游创建办,统筹华阴的整体创建工作,先后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宣传推介,资料准备和业务指导等方面工作。
(三)旅游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旅游环境不断优化
成立了华阴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印发简报,安排工作,华阴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作为先进经验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会上进行经验交流。成立了文物旅游执法队,设立了华阴市文物旅游警务室,完善了联合执法机制和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建立了统一的旅游投诉受理机构和平台,并在星级宾馆酒店、旅行社、3A级以上景区公布了受理电话,及时处理游客投诉案件。坚持把日常性的旅游环境整治和节假日集中治理相结合,每逢旅游节假日和重大活动,市委、市政府都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成立工作指挥部,按照职能分工,扎实开展相关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责令整改。同时在涉旅单位中集中开展“文明创建”、“诚信体系和服务质量”提升活动,对旅游行业从业人员集中进行轮训,建立导游人员年审培训管理制度,切实提高全市涉旅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行业文明程度。
华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华阴文化旅游产业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对照产业发达地区,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一)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足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华阴不乏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但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旅游设施。由于资金匮乏和投入不足,导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业发展受到制约。旅游产品不够丰富。目前,华阴旅游业发展仅停留在观光、住宿、餐饮等传统型消费项目和门票经济阶段,缺乏游客互动型、系统型、参与型的高端旅游产品,无法满足高端客源市场的需求。同时,华阴众多的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山下缺乏吸引留客的旅游元素。
(二)文化資源的开发利用明显不足
文化的主要表现就是以大量的图文、声像资料为载体,形成一种文化氛围或文化现象,以此被受众注意和认同,从而产生旅游发展所需要的文化现象与吸引力。但华阴目前这方面的工作还远远不够。目前华阴没有相应的研究机构和人员,大量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挖掘、开发和利用,如魏长城、西汉京师粮仓等旅游资源和华夏文化、隋唐文化、道教文化、红色文化、杨氏文化、武侠文化、民俗文化等一系列文化资源一直以来利用不够。同时,文化符号的普及还不够广泛,比如华阴被誉为秋千文化之乡,但目前市区内的秋千屈指可数,可以讲与秋千之乡的称谓并不相称。
(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华阴的旅游主要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方面。但目前而言在涉旅干部队伍中,高职称、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偏少。硬件方面,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缺乏统筹协调和专业设计,导致很多景区的开发比较单一,留不住游客,亦或是开发没有协调居中的指挥机构,部分景区没有得到统一开发,而是由当地群众自行开发,存在先开发、后保护现象。在文化方面,市文广局文化产业方面的专业管理、策划、经营、促销人才比较缺乏,导致华阴的许多优秀非遗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包装和弘扬。目前华阴非遗文化虽然受到了国内外的青睐,但在编排新曲目、在商业运作上仍显得非常薄弱,缺乏人才支撑,许多很好的想法得不到落实,比如,华阴老腔不仅登上过央视猴年春晚,也先后登上过话剧版和电影版的《白鹿原》,受到了各个年龄段的关注,在这期间应该趁热打铁,让高技能专业人才来创作一批适合时代主旋律,迎合广大年轻人口味的作品,但由于缺乏专业人才队伍,导致新曲目创作较少,市场抓的不够紧。所以急需引进文艺创作、文物管理和旅游市场营销管理等相关专业人才。
(四)与旅游产业配套的文化市场规模小,层次低,市场机制不健全
华阴的文化娱乐、文艺演出等都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足的弊病。文化演出规模小、规格不高,无法形成大反响,很难起到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作用。旅游资源优势因缺少文化元素而没有形成产业链,竞争力和发展空间有限。目前,文化要素市场(指文化资金市场、文化艺术设施市场、文化艺术人才市场、文化艺术劳务市场、文化科技市场、产权市场等)发育滞后。比如,华山自古以来就有劈山救母、吹箫引凤等经典神话传说,但目前并没有开发出如长恨歌、印象丽江、印象平遥等大型实景文艺演出,没有将特有的文化资源发挥彻底,文化资源在市场中不能实现有效配置。
(五)非遗文化开发力度不够
由于大部分非遗艺人都为农民,从事非遗艺术表演活动大多都在农闲时分,加上自身文化素质低、缺乏经费等原因,导致至今所有演出的节目都是前辈流传下来的,缺乏创新。且唱腔、表演形式单一,没有注入新的艺术色彩。因此非遗艺术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编排新的节目,创新艺术表演形式,以适应新形势下人们精神文化的需要,使非遗艺术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同时,发展非遗艺术缺乏优秀人才和资金,导致许多非遗文化很难发扬光大。急需各级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解决非遗文化传承弘扬所需的经费及优秀专业人才的培养等问题。
对加快发展华阴文化旅游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
要全力开展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创新旅游机制体制,设立综合性旅游管理机构和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工商分局等“1+3+N”模式,逐项落实目标任务,责任到人,确保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一举成功。要创新旅游精品线路。在山上扩容、山外留客上下功夫,进一步开发华阴特色的民俗风情游、生态环境游、军事度假游、文物古迹游、杨氏寻根游、道教文化游,建设华阴独特的旅游环线,努力打造两日游和三日游线路。要创新乡村旅游发展。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内容,以农家乐为载体,引导不同类型的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特色化发展,举办油菜花海节、香椿节、荷花节、华山古庙会节、关公文化节等主题活动,以万亩荷花苑为依托,举办赏荷推介会,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内涵。
(二)加大对文化产业企业的支持力度
扶持壮大核心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使其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在市场准入、税收、建设用地、人才引进、保证公平竞争等方面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非公有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鼓励新办文化企业,放宽文化产业市场准入条件,不论各类投资主体,只要符合国家文化产业政策,都可参与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
(三)整合文化资源,提升旅游内涵
切实把华阴作为一个景区来开发建设,西以华山御温泉、华山射击俱乐部、华西镇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区等为节点,东以西汉京师粮仓、万亩荷塘等为节点,南以华山、玉泉院、仙峪、瓮峪等景观为节点,北以太华湖、渭河景观带为节点,中以西岳庙、关帝庙、魏长城遗址、杨氏宗祠等人文景观为节点,把华阴打造成最佳旅游目的地。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将继续抓好城市水系建设、“五馆一中心”建设、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创作高水平实景演出等各项工作,切实让游客来时有看头,走时有带的,加深华阴文化印象,让华阴文化旅游产业成为与山齐名的旅游品牌。同时,在抓好硬件的基础上,还要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个一”工程和“五进”活动,努力在社区、乡村、校园、宾馆、酒店、公园、广场、街道等场所和社会功能区广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努力提升华阴城市软实力,塑造属于华阴的城市灵魂。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要做到施教与需求相结合。每一项业务培训,都要进行需求调查,按需施教,科学设置培训项目,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实现供求一致。要做到施教与互动相结合。加强人才的交流互动,把培训队伍的理论优势与受众队伍的实践优势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干部应知应会的问题,在提升干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上下功夫,实现教与学相长。要跟上时代步伐,结合实际,及时调整思路和对策,改革培训内容、形式和手段,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应用现代培训方法和信息技术,大力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增大科技含量,为华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人才储备。同时,要在现有人才评价、遴选机制和标准的基础上,本着“突出实绩、优化结构、重点倾斜、兼顾一线”的原则,不断完善和充实人才的评价标准,通过多种竞赛形式,加速选拔和培养人才。加大基层宣传文化人才的内育外引力度,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专业化文化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稳定和加强基层文化管理队伍,壮大民间文化演艺队伍,培育一支艺术资源研究队伍,努力促进华阴文化旅游产业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崛起。
(五)积极保护以老腔为代表的优秀民俗文化
对老腔及皮影戏进行全面录像,和老腔艺人签订传承协议(带徒协议),并给每位艺人每年发放额度不同的带徒补贴,鼓励老腔艺人多培养新人。创新排练既有传统老腔特色,又有现代艺术审美价值的优秀节目,与现代文艺演出形式接轨,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和参与,从根本上解决老腔的传承和发展问题。建设民俗文化演艺厅,为老腔艺术活动提供固定的演出、培训、交流学习活动平台。利用华山旅游,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加强对华阴非遗文化的宣传促销力度,使非遗文化提高知名度和感染力,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作者简介
丁领战 中共华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