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县茗海中学 徐向明
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发生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在吃到“苦果”之后,没有“吃一堑,长一智”,无法将“苦果”转变为“甜头”,因此陷入了学习数学的误区中无法自拔。为了降低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出错率,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养成错误收集的好习惯,并且善于运用错题集,在自我纠错与相互启发中促进初中生的解题能力提升,达到巩固知识与提升能力的作用。
初中生在数学解题中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其一,部分初中生在数学问题解答中缺乏慎重的思考,看到类似题目的问题,便会根据自己以往的解题经验盲目判断,因自身的主观臆断而造成解题错误,此种问题被称之为“经验性主义错误”。其二,一些初中生在数学概念学习中对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缺乏数学概念的灵活运用能力,增加了错误出现几率。比如,“已知一元二次方程(m-1)2-4mx+4m-2=0 有实数根,求m的取值范围”,学生往往因为数学概念认识不清而忽视m≠1。其三,初中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有待提升,这种问题产生的关键原因在于学习虽“知”但却不会“用”,或审题不清,或无法将脑海中的知识运用到应用题的解答中,因此导致错题的出现。
这些问题让初中生尝尽了“苦果”,有时学生自己也会抱怨“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还会出现错误?”“为什么当时我没想到这种方法?”“怎么会这么低级的错误?”老师会经常在考试后说:“这种问题强调了很多遍,为什么同学们还是记不住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数学错误问题出现之后,由教师讲解或分析错误以及错误产生的原因,学生缺乏自我反思与自我纠错的过程,教师在讲解完错题的正确解题思路之后,学生一听而过,便将其置之不理,从而导致学生虽然尝尽了错题的“苦果”,却无法在自我反思、自我纠错、自我总结中产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因此,需要初中数学教师认识到错题集建立的重要性,利用错题集促进初中生的解题能力提升。
初中生具有自尊心强的特点,在出现错误时往往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而逃避错误、不敢承认错误,因此导致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一错再错。对此,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出现错误属于正常情况,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理直面错误,敢于将自己的错题拿出来与教师或同学讨论。
其次,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整理错题的方法,具体步骤为:第一步,做好标注。让学生在发现错题的时候,思考该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属于哪一章节的内容,在知识点查找与标注中达到针对性巩固与进一步理解的作用;第二步,科学记录。在习题练习或考试后,教师往往会对学生的普遍性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此时教师应对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以及解题的过程做好记录,便于课后回顾与总结;其三,及时补充。在错题整理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查找知识板块中发现自身知识储备中的不足,通过及时补充的方式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错题集建立完成之后,需要掌握错题集的使用艺术,发挥错题集的功能与价值。首先,摒弃考前的题海战术,通过错题回顾的方式,让初中生在短时间内通过查缺补漏的方式积累经验,同时在错题的知识点梳理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其次,通过同类问题的分析以及错因的思考,让初中生在遇到同类问题时能够想到以往的错误,避免同类问题的出现,以此达到降低错误率的目的。再者,利用他人错误提醒自己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对此,教师应不定期地组织学生交换错题集,分享与讨论自己在错题集中获得的经验,同时能够从他人的错题集中吸取经验、获得警示,以此提升学生数学复习的效率,促进学生在错题集交流中的共同进步。
结合上文可知,初中数学错题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教师应充分了解数学错题产生的根源,并且引导学生掌握错题集建立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错题整理、反思纠错、科学运用等方式,在“错误”中成长,让初中数学教学在科学运用“错误”中绽放光彩,提升错题集的教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