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习惯养成现状及引导途径探究

2019-12-20 12:54李娜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0期
关键词:生活习惯寝室行为习惯

李娜

(吉林工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507)

我国的基础教育环境和模式普遍以应试教育为主线,学生自主空间较小,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决策和监控力度较强,因此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生活之前没有独立生活、自主学习、自我规划和决策、甚至独立社交的能力。而〇〇后大学生的物质生活环境比较优越,接触新鲜事物和外界环境的机会较多,因此,思想比较前卫和独立。其在步入大学生活后,生活习惯的依赖性和思想自由的需求往往会产生很大矛盾,从而产生迷茫和怠倦的心理,甚至有些学生因为不习惯大学生活而产生厌学问题和心理问题从而选择退学。下面我们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一下新时代大学生习惯养成的现状,并结合实际给出一些有效途径。

一、新时期大学生习惯养成现状

(一)个人生活习惯养成

新时代大学生追求自我意识,崇尚自我个性,对私人空间和个人隐私比较敏感,自我权益维护意识较强,加之生活条件优越,大部分学生入学前在家中有独立生活空间,不习惯集体生活,因此习惯养成各不相同,大部分学生甚至没有好的生活习惯,寝室脏、乱、差成为了一种生存环境共识,也是辅导员老师和寝室管理员工作的重中之重。物品摆放不整齐,个人卫生差,公共生活空间无人理睬,甚至有些学生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不会清洁个人卫生,选择订餐和送餐来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而生活作息的时间更是无规律可言,对当下学校的寝室管理,同学间的人际交往,以及其今后个人发展都带来很大危害。

(二)自主学习习惯

我国现有的应试教育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学之前,所有学习规划基本老师代劳,大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的规律性学习规划,而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步入大学生活后,面对完全自主的学习环境,缺少了考试和作业的束缚,变得无所适从,缺少学习的动力和抓手。究其原因,一是思想上对大学的认识存在误区,二是,对知识的应用性和学习的目的存在误区。这就养成了部分学生逃课、迟到早退、找人替课、上课看手机、下课玩游戏的学习习惯,许多学生只有在期末时才开始学习一学期的知识。

(三)行为习惯养成

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的担忧,其不能仅仅归咎于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不好,整个社会青少年的行为习惯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大部分人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该是社会行为的标准和榜样,因此得到了特别的关注。从校园中的一些常态来看,大学生的行为习惯确实不容乐观。无故在校园里大声喧哗、吵闹,衣着怪异过于暴露,课堂玩手机,对老师说话没有敬语,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已经不是个例,而转变为常态,必须引起重视。

二、引导新时期大学生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探究

(一)行动示范,加强引导

学校及教师应对大学生行为习惯有针对性地进行正确引导。针对于学生生活习惯的懒散,个人物品随意摆放,寝室卫生不合格等问题,学校应制定寝室脏乱差的衡量标准以及处理的方法。辅导员老师则可根据其规定进行要求,按时进行大规模的检查并进行不定时的寝室抽查,对平时不合格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在以后着重检查,督促其养成规整、干净的生活习惯。

关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差,学习不够深入的问题,学校应从加强学生就业意识入手,让同学们深刻意识到只有学习才能改变自身的命运。并从学生中选拔优秀代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说不文明用语,捡起身边垃圾,时刻关心身边同学等方面,从生活的一点一滴进行渗透,逐步改变同学们的不良行为习惯。

(二)思想疏通,自觉践行

据笔者观察,大部分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由于课业压力繁重,很多学生的父母都要求其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其他的都由父母代劳,致使许多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自制力较差。进入大学之后,又是一个新的集体环境,而往往这样的同学责任感缺失,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在思想上就产生了落差、畏惧心理,进而选择逃避。因此,学校和教师要从学生的思想上入手,首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在心理上积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明白个人习惯的养成对个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环境构建、加强管理

环境是每个人赖以生存的生活系统,人类作为群体动物,在环境中互相依赖,在这种生命共同体的社会形态下,就必须建立一定的规章制度,来确保大多数人的生存质量和社会和谐,在这种时刻,个人习惯就必须要尊崇社会规则,同时社会规则也会对个人习惯的养成进行规范性改变。校园是社会环境中比较特别的一个生活空间,其环境构建也不同于其他公共场所,学校又是学生群体生活的地方,因此,环境构建、好的个人习惯养成、规章管理制度的完善,是确保校园环境和谐稳定的基石,缺一不可。这就要求学校首先要在校园的建设上进行完善,校园的整体环境要清幽淡雅,符合公共性读书、学习场所的环境特点,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和醒目的位置设立标语,引导学生文明行为,养成良好的公民习惯。同时、要加大相关性规章制度的完善,特别是相关校规制度和惩罚措施,从部分地区的禁烟措施来看,在一定的严格管理制度之下,个人意识会对个人习惯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一些不良习惯的摒弃和对好的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好的构建作用。

通过以上对新时期大学生习惯养成现状及引导途径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习惯养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家庭、社会、学校都肩负着培育新青年良好习惯的重任,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更应加大投入,创新教育引导模式,培养良好习惯的新时代青年。

猜你喜欢
生活习惯寝室行为习惯
大学生生活习惯对胃病的影响
寝室闹鬼记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