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

2019-12-19 02:00孙跃纲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基本特征科学思维习近平

孙跃纲

摘   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的经典之作。习近平科学思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集中表现为牢牢把握思维活动的“总开关”,牢牢把握思维活动的起点与目标,把握思维活动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要求,综合把握思维活动的辩证性、战略性、系统性、历史性、创新性与度的确定性,不断提高思维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

关键词: 习近平; 科学思维; 基本特征

中图分类号: B0-0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9.04.0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的经典之作。习近平科学思维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与时代特色,集中表现为牢牢把握思维活动的“总开关”,牢牢把握思维活动的起点与目标,把握思维活动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要求,综合把握思维活动的辩证性、战略性、系统性、历史性、创新性与度的确定性,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不断提高思维活动的科学性、真理性和有效性。完整系统地把握和运用习近平科学思维的这些基本规律与特征,准确有效地把握和运用科学思维的内在规则,提高全党处置复杂改革发展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是党领导人民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与美好生活,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大胜利的基本保证。

一、牢牢把握思维活动的“总开关”

习近平反复强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生的“总开关”,从总体上规定人的精神世界的总关口、总方向,特别是理想信念成为人们思维活动的总关口。这三观,决定着人的思维与实践活动的性质、目标、趋势、效果与总体方向。解决好“总开关”问题,是人的思维活动科学有效、顺利推进的基础和前提,解决不好,人的思维就会失去方向,走入歧途,事倍功半,远离科学真理。

人的思维是有目的有目标有方向的自觉意识活动,立场性、方向性、自为性是其最鲜明的特征。为谁思维、为何思维、向哪思维、思维什么这些基本的思维问题,正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最集中最鲜明地表现为人的理想信念,直接规定着思维活动的性质、方向、目标,决定着思维活动的效果与意义,构成思维活动与思维科学十分重大的基本问题。在推进思维科学实际运用的思维实践领域,在具体的科学思维进程中,习近平视之为“总开关”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准确妥切。

思维活动的“总开关”决定着思维的性质、方向、目标与效果,决定着思维活动对人的实践活动的现实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决定性地影响着人与世界的关系。任何思维活动,基本的起点与背景首先就是为了谁。世界观的核心问题是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关系,要解决为何思维的问题,也就是人的世界与外部世界具体的现实关系;人生观的核心是人在世界上生命活动的目的与意义,要解决为谁思维的问题;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是在人与世界的复杂关系中如何进行正确有效的选择,要解决何样思维怎样思维才是有效的问题。一句话,这个思维活动“总开关”围绕的中心,要解决和回答的就是思维活动的性质、目的、方向、標准等十分重大的基本问题。

毛泽东指出,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要真正使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转变,上升到科学真理的高度,达到真善美统一的境界,必须经历复杂曲折的艰难历程,必须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尤其需要外在社会环境的改革与人的内在修养的提升紧密结合,他律与自律协调一致,制度与自觉有机统一。任何人精神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都不是天生的,都是在后天具体社会环境下的学习实践中逐步养成,其中的关键还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养成。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文明进步、积极进取、改革创新的人只能是文明进取创新变革的环境和教育的产物。

习近平高度重视创造积极进取、改革创新的社会环境,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社会文化建设与从严治党政治建设,高度重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强调学校教育的科学化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化。习近平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以及自我修养自我觉悟自我提高,要求始终抓好共产党人的“本”,始终解决好信仰、信念、信心问题,始终拧紧精神世界的“总开关”,采取一切办法,解决好人思维活动的“总开关”问题。他讲:“理想信念这个‘压舱石不能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不能松动。”正确的理想信念与科学的三观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只有这个重大问题解决好了,人的思维活动才能够正确地“明是非、辨真伪,养正气、祛邪气,管思想、固根本”。才能从根本上打好科学思维的基础,确保思维活动发展的正确方向、高等质量和高效成果。

二、牢牢把握思维活动的基础、起点与目标

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是习近平科学思维的突出特点。问题导向解决的是思维活动的起点、出发点的基础性问题,目标导向解决的是思维活动的目的、方向与标准问题。起点与终点、基础与目标、方向与标准,构成思维活动的重大环节。

人的思维活动从哪里起步,从哪儿出发,以什么为基础,就是思维的起点、出发点,这是思维活动的起步,思维的第一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深刻揭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要求坚持实践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习近平把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具体化为问题导向,对思维的起点作了明确的定位,作出明确的实践性操作性确认。提出思维的起点就是问题,人的思维要立足于问题,从问题开始,围绕问题逐步深入,逐步分析研究问题,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只有问题才能构成现实的有成效的思维,离开问题,人的思维只会陷入迷茫和虚空,陷入毫无意义的胡思乱想。

问题是人民实践的集中反映,是时代发展的强大声音,是社会矛盾的集中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的科学思维要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问题意识,坚守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的基本原则。在客观上,紧紧抓住改革发展中最集中最显著的问题,抓住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思考创造高质量发展,研究更好地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在主观上,紧紧抓住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主题,思考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形成了博大精深系统完整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面对新时代的新课题、新矛盾、新挑战,面对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期盼,习近平的科学思维坚持目标导向,突出目标意识,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和我党的初心使命,始终把实现“两个一百年”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思考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根本与核心,作为我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方向和奋斗目标。按照目标导向的逻辑,习近平按照科学思维的规律,深入思考了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明确了新时代我党治国理政必须始终坚守的八个方面,回答了新时代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问题导向与问题意识,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立场,突出客观规律的本体性本源性地位;目标导向与目标意识,集中表达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原则,凸显了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问题意识与目标意识相结合,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的根本原则,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辩证唯物主义内在逻辑,也是科学思维最重要的原则与方法。很好地坚持这一原则与方法,才能切实提高我们的科学思维水平,提高我们深化改革、推进发展的系统性、科学性与高效性。

三、牢牢把握思维活动的基本原则

习近平科学思维的又一鲜明特征,就是始终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结合,坚持整体自觉把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统一,把整体考量、顶层设计与微观探索、基层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也就是在思维中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理论与实践、领导与群众、上级与下级、顶层与基层、全局与局部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工作实践中努力达到宏观与微观、整体与部分、上层与基层的高效统一。

习近平的科学思维高度重视改革实践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重视思维的统一性、战略性、持续性。在充分肯定基层探索、微观搞活、摸着石头过河这种实践探索的同时,强调必须高度重视顶层设计、整体把握的重要性。人的思维有微观的一面,也有宏观的整体,而且是整体决定部分,宏观制约微观,下层服从高层。基层的微观探索是基础,有时也需要基层先试验先改革先行一步,然后再总结再提升到宏观的高度。但决不能放任基层的微观活动,思维上必须始终保持统一的整体把握,始终要坚守整体性、统一性,防止和克服任何片面性、分散性、盲目性的混乱倾向。

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的基本原则,要求始终把个体与整体、部分与全局、微观与宏观、下层与上层结合起来。整体把握、顶层设计与局部搞活、微观探索在思维的整体结构和持续推进中各有不同的地位、功能和作用,二者之间处于辩证的相互矛盾之中,充分发挥两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使这两个层面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是科学思维的基本原则。

我们在改革初期,整体上对改什么、怎样改都不甚明朗,不很清楚,那个时候就必须由各个部分、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在微观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积累经验,创出新路,让一部分地区,让一部分人先发展一步、先发展一些,先富起来。在当时这只能是唯一的选择。当这种微观探索达到一定的程度,当这种基层搞活取得了经验,就应该及时地总结科学地概括,把微观探索上升到科学理论和一般规律的高度,建立宏观系统,把整体发展、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提升到戰略高度,完善整体考量,推进顶层设计。这是认识发展的规律,也是思维进展的路径,反映了思维运动内在的必然逻辑。

科学思维进程中微观与宏观、局部与整体地位与功能各不相同,但不能割裂微观与宏观、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辩证关联。即使在初期强调微观探索的时期,也必须重视决不能放松宏观把握。改革初期,邓小平强调微观搞活,大胆探索,大胆地试大胆地创,同时,在宏观思维的层面也强调坚持正确的方向与基本的原则,他提出改革不能违反四项基本原则,只能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在这些原则的框架内推进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好稳定、改革、发展的关系,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

摸着石头过河的微观探索,体现了实践第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则,是人们取得真理性认识的唯一途径。但必须要有顶层设计宏观思维的指导,否则就会放任局部利益,导致分散性和盲目性,损害整体的协调和宏观平衡,形成片面化与极端化,危害整体的发展。

习近平坚持和运用科学思维的规律,要求把微观探索与宏观把握、顶层设计与摸石头过河有机结合起来,明确提出并高度重视顶层设计,是改革发展历史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的规律与原则。按照习近平科学思维的方法论,无论领导党和国家的发展,推进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改革;还是引导一个企业的进步,一个单位一个家庭的提升,都必须把整体与部分、微观与宏观、设计与探索结合起来,防止和克服任何割裂整体与部分、微观与宏观辩证关系的错误倾向。

任何时候都要积极推进微观领域的探索,大胆深化基层的改革,正确地引导摸着石头过河,积累经验,科学总结,寻找规律,把微观的探索与积累及时上升到宏观的考量与顶层设计。只有很好地把握顶层与基层、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联,才能有效地推动各个部门各个部分各个因素之间的协同性、协调性,充分发挥上层与基层、宏观与微观、整体与部分的优势与潜能,激发各要素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增进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预见性与高效性。

四、牢牢把握思维活动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科学思维基本特征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明确人们思维活动的基本要求,必须符合并切实遵循思维活动的基本规律与内在逻辑,具有辩证视觉、战略眼光、历史根基、创新追求、法治规则、系统框架、底线边界。只有这样,人的思维活动才会最大可能地符合思维对象本身的真实,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人的思维避免失误,走向真理。

战略思维是习近平科学思维的显著特征和基本法则。习近平思考治国理政的许多重大问题,都能站在宏大的高度和尽可能全面的视觉,从战略上看问题,统揽全局,着眼长远。战略思维着重于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与未来,使人们增强战略定力,提升政治自信。对于眼前的复杂问题和艰巨挑战,既要从小处着眼,又要从长远着想,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战略思维不是不考虑战术问题,不是不顾具体的现实情况,而是要求从特定、具体、现实的实际出发,从具体考量,又不受具体特定事物的局限。只有立足长远,统揽全局,运用战略的眼光认识和处理问题,才会不断接近实物的本真,把握事物的整体。

历史思维着重于对事物历史发展进程和历史根由的研究,从对事物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全面考查中,寻找出其内在的必然规律,从而准确地把握推动事物前进的方向与未来的发展趋势,提高对事物发展前途的科学预判能力。历史思维要求在工作生活中善于总结经验,认真研究历史,在对过去的反思中寻找发展的规律与历史的大势,达到思维的清晰、逻辑的明了和思维的自信。在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概括反复思考中,抓住问题的历史发展线索和处理问题思路的科学依据,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政治定力。习近平历史思维的集中体现就是初心思维,他始终强调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无产阶级的解放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社会主义从五百年的历史考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准确把握改革前后两个三十年的辩证关联,这些都凸显出深邃的历史思维与科学的因果考量。

辩证思维研究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复杂矛盾,事物内外部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寻找事物发展变化进程中的因果关联,找准重点,抓住关键,牵牛鼻子,遵循规律,促进事物的发展。辩证思维的核心是抓主要矛盾,抓主要矛盾方面,在思维中努力达到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整体与部分、局部与全局、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克服片面化、机械化、极端化、教条化的错误倾向,在各种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中,寻找机遇,创新发展。习近平科学思维中的辩证思维运用得机智灵活、游刃有余,特别是对我党治国理政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的思考,对坚持与发展,两个三十年,知与行,少数与多数,改革与发展,内政与外交,富强与民主,生产与生活,安全与稳定,“两个一百年”,文化繁荣与核心价值,中国道路与中国力量,治党与治国等等矛盾的研究深刻而精到,全面而具体,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深厚理论修养。

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关键在于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思想上和实践中依据发展大势,突破阻碍事物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条条框框、思想观念、传统教条,创新思路、创造环境,促进发展。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就是遵循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借力发力、借势而为。创新思维体现了人的自由意志和自由本质,体现了人的主体能动性和伟大的生命活力,是对一切自然存在现有状况的扬弃与超越。创新思维绝非胡思乱想和任意所为,绝非人的本能与欲望的任意发泄。创新的思维逻辑核心始終是遵循规律、实事求是,为了促进事物的发展,必不可免地只能破除一切陈旧的条条框框,突破一切阻碍发展的陈规陋习,破除迷信,超越传统,冲破教条主义迷信僵化的束缚,努力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法治思维的实质也在于遵循规律,恪守规则,依据事物发展的必要程序与规范,把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纳入社会发展规律的总框架之内,受到最大可能的保护和最高效率的运行,确保社会发展的稳定与秩序。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治国理政,深化改革,是新中国七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实践的深刻总结和深切经验。法治思维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必须守法依法,遵法用法,维护法治的最大尊严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应有权威,让人民受到法治的最大保护,享受改革发展的最大成果。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是维护秩序,保护人民,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国家的权威,绝不容任何势力来破坏,绝不容任何力量来践踏。习近平运用法治思维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困难和艰难问题,取得了实在的最大成效,赢得了人民的广泛认同。

系统思维是辩证思维和战略思维的集中与综合。系统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和根本要求,是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的具体运用。系统思维要求遵循事物的整体系统规律,把事物看成是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克服和防止各种孤立静止绝对片面思考问题的倾向。习近平坚持和运用系统思维,始终强调改革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统一性、协同性。系统思维强调系统内既高度重视各个部分各个领域特别是重点领域的改革发展,又十分重视各个部分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强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配合和协同,强调改革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强调要始终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发展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防止任何单打一、只抓一方不顾其他的简单化、片面化倾向,从整体角度、战略高度为改革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底线思维着重于事物存在发展度的规定,强调事物存在与发展的边界、界限和极限的特征,强调事物相互作用中的边界意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存在与性质表现为事物的度,也就是保持事物性质的上下边界。底线思维要求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积极创造和争取条件,向最好处努力,从最坏处着眼,努力防止一切越过界线的可能发生。可以客观准确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值,实现发展的最好期望。底线思维与法治思维融合统一,法律的规定也就是底线,党规党纪也就是共产党人的底线。人们在生活工作中底线是普遍存在的,道德底线、纪律底线、法律底线、政治底线、外交底线等等,都是不可逾越的边界。习近平治国理政中的科学思维始终坚守底线,要求在工作中绝不能越过底线。他强调改发展不能破坏生态环境,生态问题是底线问题。他强调人民利益无小事,抓好国计民生,创造人民美好生活,是我们的最大目标。改革中始终都要确保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安全,这些都是底线思维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

这些方面都是习近平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体现出在思维方法思维方式的角度,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把唯物辩证法运用到我党治国理政的创造性实践中所达到的高度和深度,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创新成就。这几个方面不是各自独立的思维进程,而是新时代我们任何一项思维活动都必须全面运用和整体坚守的科学思维原则。

思维活动这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集中反映了人类思维进程的科学规律,集中概括了新时代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这些要求辩证统一、相互结合、不可分割,都可以说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体现,而且都具有现实的针对性。不能说思考甲问题只要运用战略思维,思考乙问题只要底线思维,思考丙问题只要辩证思维就行了,我们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全面考量,坚持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防止和克服一切片面性、绝对性、机械性的弊端,尽可能全面系统地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逻辑,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和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的集中运用和集大成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党治国理政改革发展实践的绝妙结合,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的重大理论创新和科学思维的创新成就。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潮中,切实强化习近平科学思维方式方法创新的成果,推进全党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对增强新时代深入推进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增强实践创新的自觉性、预见性、实效性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基本特征科学思维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用面向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改进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
重视科学实验课教学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探析
浅析“柔、屈、颤”在藏族舞蹈中的运用
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管理研究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标题党
百年中国文学运动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