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苏平
[摘要]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对其药学分析加以总结。 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儿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患儿,根据患儿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100例观察组和100例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口服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注射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出现的听力损害、抽搐、皮疹、消化道反应、发热等不良反应情况,并对其药学分析进行总结。结果 观察组患儿出现听力损害5例,胃肠道反应41例,抽搐9例,发热23例,皮疹16例,发生率为94%,对照组患儿有1例听力损害,11例胃肠道反应,4例发热,5例皮疹,无抽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明显比观察组患儿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81,P<0.05)。结论 儿科临床上采用阿奇霉素为患儿进行治疗,容易出现多种类型的不良反应,损害患儿健康。临床医生应重视阿奇霉素给患儿带来的不良反应,及时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合理措施,确保阿奇霉素应用有效性的同时,提高其应用安全性,从而降低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
[关键词] 阿奇霉素;儿科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药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10(b)-009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azithromycin in pediatric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to summarize its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Methods A total of 200 children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8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100 cas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100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 Oral azithromycin was used for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zithromyci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hearing impairment, convulsions, rash, digestive tract reaction, fever and other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and the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was summarized. Results There were 5 cases of hearing impair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41 c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s, 9 cases of convulsions, 23 cases of fever, 16 cases of rash, the incidence rate was 94%, 1 case of hearing los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11 cases of stomach intestinal reaction, 4 cases of fever, 5 cases of rash, no convulsion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21%,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11.681,P<0.05). Conclusion Pediatric clinical use of azithromycin for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prone to many types of adverse reactions, damage to the health of children. Clinician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ide effects of azithromycin in children, and provide timely and reasonable measures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azithromycin application, improve the safety of its application, and thu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children.
[Key words] Azithromyc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ediatrics; Adverse reactions;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在兒科临床上,阿奇霉素不但是一种新型的抗生素,也是临床应用非常普遍的药物。长期以来,儿科临床如小儿肺炎的治疗中通常应用传统红霉素,其治疗时间较长,导致患儿胃肠无法适应,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且疾病容易反复发作,也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但诸多医疗人员也发现,将阿奇霉素应用在临床治疗工作中,也给患者诱发了不少不良反应,特别是儿科临床应用后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不少,对此进行探讨,并总结儿科应用阿奇霉素的药学特点与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2]。该研究随机选择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儿科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阿奇霉素应用的药学分析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儿科临床患儿中随机选择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儿收治前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所选患儿入院时经诊断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疾病的诊断标准[3],为普通感染,且患儿家属均知晓研究流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认知障碍、重要脏器质变性疾病及该研究应用药物过敏史的患儿,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中,男58例,女42例,患儿年龄在4~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3±1.0)岁,病程在2~12 d之间,平均病程为(4.4±0.6)d,包括呼吸道感染疾病61例,皮肤感染疾病24例,泌尿感染疾病15例。对照组患儿中,男60例,女40例,患儿年龄范围为3~11岁,平均为(8.1±1.1)岁,病程范围为2~11 d,平均为(4.2±0.5)d,包括呼吸道感染疾病59例,皮肤感染疾病25例及泌尿感染疾病16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类型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注射用阿奇霉素,国药准字H20000197 )注射治疗,予以静脉滴注,药量结合患儿体重与年龄进行控制,应用范围为10~500 mg,观察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阿奇霉素片,国药准字H10960167 )口服治疗,口服剂量为0.25~0.5 g。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医疗人员密切观察和监测,记录并统计发生的不良反应,对比分析发生原因。
1.3 观察指标
医疗人员详细为患儿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听力损害、胃肠道反应、抽搐、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分析发生原因,总结药学性质。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x±s)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总例数为94例,发生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患儿发生听力损害、胃肠道反应、抽搐、发热与皮疹的情况均比对照组患儿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阿奇霉素药物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在儿科临床上,如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等感染疾病常发,集中在春冬两季,给患儿的健康成长带来威胁。对于小儿患者的感染治疗,过去常用传统红霉素,但治疗过程周期普遍较长,容易给患儿造成胃肠道疾病,疗效往往不理想,还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进一步影响患儿的成长[4]。阿奇霉素属于新型抗生素的一种,其优势表现为不良反应较少、起效快、药效明显,优势其对于支原体蛋白质合成的效果更是比红霉素应用疗效高,有稳定的杀灭病原菌作用[5]。这种大环内酯抗生素尤其针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肺炎球菌、厌氧菌以及金葡萄有着非常好的杀菌活性,另外针对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产生的作用也很大,因此得到儿科临床医疗人员和不少患儿家属的认可[6]。阿奇霉素应用后进入患儿机体组织内,很快得到吸收,机体吞噬细胞将阿奇霉素吞噬后释放药效,作用于被感染的患儿发病部位,其浓度高,且有68 h半衰期,因此患儿可以持续每天用药,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在耐药菌株不断产生的情况下,患儿应用阿奇霉素的效果也会与日俱减。有临床研究资料显示[7],长期临床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患儿共出现的不良反应多达18种,作为长效抗生素,阿奇霉素应用在儿科患儿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对药量的控制。通常情况下为1次/d,并且阿奇霉素不需要与其他药物联用,必要联用的情况下则要尽可能降低药量,才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2 不良反应分析
该研究接受调查的200例患儿,无论是静脉注射或口服治疗,出现的最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胃肠道反应,观察组患儿出现41例,对照组患儿出现11例,发生率分别为41%与11%,总占比45.2%,发生率最高。患儿普遍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的情况,口服药物的患儿发生偏多,静脉滴注患儿则发生于滴注后。此外还有过敏反应,如过敏性皮疹和过敏性休克,前者中该研究观察组出现16例,对照组出现5例,总占比为18.3%,后者相对严重,该研究无1例患儿发生。患儿出现过敏性皮疹的时间不一,临床显示发生于用药十几分钟甚至几天的情况均存在,严重的临床表现还有呼吸困难、胸闷以及面色苍白。另外静脉炎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患儿多为浅静脉炎与无菌性炎症,部分出现白细胞数增加和发热的情况,该研究发热症状出现的观察组患儿有23例,对照组患儿有4例,总占比为23.5%,占比较多。而焦伟杰等人[8]的研究报告显示患儿会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情况,该研究为神经系统损害,两组患儿共发生12例,占据总研究对象200例的6%,该研究结果为听力损害,观察组患儿5例,对照组患儿1例,总占比仅为5.2%,与该研究结果相近,而患儿还有口干、烦躁不安、大汗淋漓的临床表现。
根据以上结果进行分析,患儿应用阿奇霉素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除了药物本身的毒副作用、患儿体质以外,还与用药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关。李晓军[9]《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和药学分析》显示,给患儿的阿奇霉素用量过大,静脉滴注的速度过快、時间过长、药物浓度过大或是给药途径不合理等等,都会增加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该研究通过两种不同的给药方式进行对比,表现出了显著差异。
3.3 阿奇霉素不良反应药学监护
该研究选入的病例结果显示,患儿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非常高,因此医疗人员必须为患儿提供针对应用阿奇霉素的药学监护措施,最大程度帮助患儿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的效果。首先,建立健全阿奇霉素药学的监护制度,结合《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相关规定[10],坚持以患者为管理中心,提高药物应用管理效率,尤其是针对儿科患儿应用阿奇霉素出现的多种不良反应,更要确保制度的合理性与完整性,将监护工作落实到位。其次,要做好患儿的日常监护工作。医疗人员要参与到患儿日常的医疗检查工作中去,及时掌握患儿用药的情况,强化对医嘱的审核与管理,尤其要注意对阿奇霉素与其他药物的配伍,重点说明禁忌和相互的作用。针对存在有该药物使用问题的患儿,更要开展全程化的监护工作,为其制定个性化的监护方案,最大程度提高用药合理性与有效性,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再者是保障药物应用的安全性,重视对阿奇霉素药物浓度、使用剂量的控制,此外还要采取有效的对症措施,如胃肠道反应情况要联合阿奇霉素与维生素应用,皮疹情况要停药并应用氯雷他定等,静脉炎则要加强监护,减少炎症给患儿带来的伤害。
综上所述,阿奇霉素应用在儿科治疗中有很多不良反应,医疗人员必须加强重视与管理,控制应用要点,保障阿奇霉素应用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刘慧琪.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和药学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18,3(5):67-68.
[2] 石李芳.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335-336.
[3] 周玉萍.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和药学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6):342.
[4] 欧阳玉环.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药学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14(19):61.
[5] 谢本昌.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药学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27):147-148.
[6] 吴丽杰.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中应用时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7):123-125.
[7] 李同川,宋建伟,刘彦民.阿奇霉素在儿科应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8,5(30):117-118.
[8] 焦伟杰,高天曙,陈团营.注射用阿奇霉素致儿童不良反应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药房,2016,27(24):3340-3342.
[9] 李晓军.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和药学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0):126-127.
[10] 林冬雨,卢君.小剂量阿奇霉素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25):53-54.
(收稿日期:201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