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
教学变革是技术与社会双重演变的结果,也是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主动回应,而要构建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体系,就不能忽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之间的融合发展。作为小学阶段课程教学中的基础性科目,语文学科无疑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而阅读教学又向来占据语文学科教学的半壁江山。因此,在本文中,我将根据教学实际来分析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谈谈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融合。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分析
阅读是人类从书面文字中获取语言信息并构建意义的过程,是一个主观化的思想性活动,是需要一定的训练才能获得的技能。但是,在现阶段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状况并不乐观,其主要表现如下:
1.资源呈现和获取方式单一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与以往的学习者相比,他们熟练掌握着现代信息设备的使用方法,可以独立自主地完成资料的搜集和阅读活动。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这一教学优势并未得到有效发挥,阅读课堂教学方式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层面,资源呈现和获取方式单一,根本无法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
2.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矛盾
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缺少人文的科学是“失魂”的。因此,要想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之间的完美融合,就要把握好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度。但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以快餐式的读图取代读文,以大量的文本堆积取代文本解读,使得语文阅读活动缺失人文性,“失魂”问题不断加剧。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深入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并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对问题进行解决,以达到扬长避短、强化课堂参与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创设多维情境,激活学生情感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阅读活动是一个主观性的情感获取活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学生们在阅读课堂中个人情感的激活。而教学情境是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基本情境,也是影响学生课堂情感激发的重要因素,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就可以达到激活学生情感的目的。
但是,在以往的小學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以口述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这种情境是二维的,也是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学生们的视觉需求、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因此,要想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妨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多维教学情境,为激发学生的课堂情感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在《亡羊补牢》一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播放由该成语故事改编而成的动画视频,然后问学生:“同学们,看完动画之后,谁能告诉我这段视频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一个人丢羊的故事。”学生答。“那么这个人丢羊之后做了什么呢?”我问。“补了羊圈。”学生答。“哦?是这样吗?我们一起看一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吧!”我引导道。接着,学生们在我的指引下阅读了课文,在对文本的解读中回答了上述问题,增加了知识和学习经验。
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以视频教学的方式给学生们创设了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在多项感官体验的充分刺激下唤醒了其内心的故事阅读需求,进而在内在情感的驱动下完成了课文的阅读任务。
2.实现多向互动,强化自主探究
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课堂探究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学生们的“问题”才能被老师“看到”,教师们的课堂指导才能真正发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作用。但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课堂互动环节大都是以“老师讲,学生记”或者“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推进,是老师的“一”对学生的“多”。而教师的个人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得不到充分的调动与发挥。因此,要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我们不妨增加课堂交流机会,构建多向互动的自主化探究课堂。
例如,在《羿射九日》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先将学生们分成人数适宜的探究小组,然后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展示“羿射九日”的故事插图,并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对下列问题进行探究:
(1)图片中的人物是谁?他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2)图片中的人物是否做成了他想做的事情呢?他是如何做到的?这件事对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你喜欢图片中的人物吗?为什么?
接着,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了文本阅读任务,在文本阅读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随后,我又让学生们以小组选派代表发言的方式阐述各自的观点,在个人观点的表达和组际观点的交流中,深化了学生对文本故事的认知,帮助学生们感悟后羿在射日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勇敢、机智、心系苍生的英雄主义精神。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图片呈现的方式辅助学生们进行文本阅读,既解决了学生们文本理解能力差、不能独立完成阅读理解活动的问题,也落实了学生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获取途径,让学生们在文本阅读过程中都能产生个性化的感悟,产生交流和表达的欲望,从而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课堂交互行为的频繁化,推动了多向互动课堂的构建。
3.拓展文本知识,实施针对教学
传统阅读教学大都是依教案行事,课堂预设性强,灵活性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的教学准备往往不能满足思维活跃的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当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提出教师预料之外的问题时,教师们要么简单讲解、草草了事,要么暂时存疑,下节课再讲解。这样一来就会严重损害学生的学习热情,阻碍了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则为该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
例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我曾遇到这样的问题—当我讲到“苍耳妈妈有办法时”,有个学生问我:“老师,什么是苍耳呢?”我问学生们:“苍耳妈妈的办法是什么呀?”“粘在动物的皮毛上。”学生答。“那你们看一下图片上是什么粘在了动物的皮毛上呀?”我引导道。“哦!兔子身上那个豆子呀!”学生答。听到这个结论,我觉得哭笑不得,于是就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搜索苍耳的图片,将苍耳的实物图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这个我见过。”“原来是这个。”学生们恍然大悟。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打破了传统课堂的预设性,解决了传统课堂中只能放在下一节课解决的问题,从而提升了阅读课堂的针对性和及时性,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就要坚持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原则,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发展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