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感悟阅读

2019-12-19 02:06陈郭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考试文章语言

陈郭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中学语文考试中阅读的得分往往是语文成绩的分水岭。还有人总结出“得阅读者得天下”这个结论。不仅如此,阅读能力在今后的生活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對于语文教师来说,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重视阅读的地位。而阅读既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又是一个感悟的过程。只有脑与心的默契配合,才能实现有效阅读。

一、阅读教学应由浅入深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内容是要使学生:(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2)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3) 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大体来说,一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文学创作的手法,从而用在自己的写作中;二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别于小学时期仅仅停留在对人物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的描述。这个阶段教师的教学往往采用启发学生模仿法,即举一反三。对于教材中熟悉的文章,教师可以给出标准答案,课后学生进行记忆巩固,在练习中尝试模仿解答,再纠错巩固。长此以往,即可以得到提高。

高中语文新《课标》是在初中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2)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3)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高中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仔细体会语言的美以及思想的深度。在长期阅读后,学生对文学手法会比较熟悉,在此基础上,对文章的主旨也往往更容易把握和理解。此时,教师的教学应该有别于初中,应在课堂上增加提问,在练习中遇见较好的问题就慢慢提示,最终使学生自己找寻答案。经过这个过程,学生的感触会更加深刻。

二、阅读应成为心与心沟通的体验

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课堂,但是,如今语文教学中存在为考试而教学的现象,为应对考试,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多地侧重于技巧性更强的解题方法。“看见这类题首先写上……”,成为语文课堂上常见的教学话语。要知道,如果语文教学只剩下技巧性的训练,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也会让语文答题千篇一律,新颖答案越来越少,学生的能力更得不到提高。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让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优秀的教师不是教学生怎么得高分,而是教学生如何自主地学习知识。

众所周知,大型考试中的阅读题,所选篇目都是优秀文章。既然是优秀的文章,它的思路应该是非常清晰的。阅读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另一方面要注意感情线索。这需要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感同深受的阅读、设身处地的思考。一般情况下,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阅读能力也较强。这是因为当其进行阅读时,会将自己设定为作者,用作者的眼光看文字,于是对内容情感有清楚的了解。

以叶延滨的叙事散文《听雨》为例,作者以细腻的笔墨勾勒出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短短的一句话,可以解读为:(1)正是连绵阴雨的时候,山区自然没有几天晴朗的日子;(2)由于个人与家庭的不幸遭遇,心里下着雨,自然也就感觉不到晴朗的天气了。学生理解这句时,想象当时听雨的场景,事事不顺,心情低落,担忧父母,不甘辍学,仿佛人生到了低谷。这使得听雨早已不是乐事,心情不好自然使看到的事物也不尽如人意。如此种种,学生便能够在快速阅读时准确把握情感主线,恰当赏析文章的句词。

三、鼓励学生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在进行阅读训练的时候,不可忘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在此提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首先,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可以主动为学生推荐书目,让学生有较为明确的选择。

其次,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不思考会使阅读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看完就忘也是许多学生的通病。在阅读中圈圈点点,主动提出问题,再做解答,可以使阅读不断深化。

第三,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在好词好句后面加上自己的感想和见解,不仅可以提高语言水平,还能让思想达到新的境界。

猜你喜欢
考试文章语言
语言是刀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