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种质资源抗寒性初步评价及低温胁迫下生理响应

2019-12-19 02:13李付鹏伍宝朵秦晓威闫林赖剑雄
热带作物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抗寒性酶活性

李付鹏 伍宝朵 秦晓威 闫林 赖剑雄

摘  要  本研究以收集保存的38份可可种质资源为对象,在2016年1月极端低温期间,进行抗寒性初步评价,依据低温危害后可可果实和叶片损害程度,可可资源抗寒性可分成5级。以具有抗寒性差异的INA-t5(Ⅰ级)、COM-e8(Ⅱ级)、ECU-ev6(Ⅳ级)、THA-o6(V级)种质为材料,研究抗寒性差异种质在4 ℃胁迫条件下植株的伤害情况、叶片解剖结构和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条件下,INA-t5、COM-e8种质比THA-o6、ECU-ev6种质具有明显的耐寒表型,可可叶片受害程度差异显著;可可的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幅度与其抗寒性呈现负相关;胁迫48 h 后,THA-o6、ECU-ev6种质保护酶系统逐渐被破坏,INA-t5、COM-e8种质则仍然表现活跃。综合以上结果,INA-t5、COM-e8为抗寒性种质,其抗寒性比THA-o6、ECU-ev6强,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物质含量变化规律以及差异种质,可为可可开展抗寒育种和抗寒分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和材料基础。

关键词  可可种质;鉴定评价;抗寒性;酶活性

中图分类号  S571.3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During the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period of January 2016, cold resistance of 38 cacao germplasms were evaluated in Wanning, Hainan. According to the damage degree of cacao pods and leaves after low temperature, five grades were distinguished among the cacao germplasms. Using the selected cold resistance difference germplasms INA-t5 (grade Ⅰ), COM-e8 (grade Ⅱ), ECU-ev6 (grade Ⅳ) and THA-o6 (grade V), leaves anatomy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the cacao plants were studied after 4 ℃ low temperature treatment. Under low temperature stress, INA-t5 and COM-e8 showed obvious cold-tolerance over THA-o6 and ECU-ev6, and the damage degree of the leaves was significant. It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between cold resistance and malondialdehyde, proline content in cacao leaves. The protective enzyme systems of THA-o6 and ECU-ev6 were gradually destroyed in low temperature stress for 48 h, while the enzyme system of INA-t5 and COM-e8 were still active. It meant that the cold resistance of INA-t5 and COM-e8 was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A-o6 and ECU-ev6. The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y, osmotic substances content and cold-resistance difference germplasm could be used for cold-resistant breeding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investigation.

Keywords  cacao germplasm;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cold resistance; enzyme activity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9.11.006

可可(Theobroma cacao L.)屬于梧桐科可可属常绿小乔木,种子(可可豆)富含脂肪、蛋白、多酚等成分,味醇香,是制作巧克力、饮料等的主要原料。可可原产南美热带雨林下,是典型的热带作物,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地区的60多个国家,直接从业者超过4000多万人[1]。据国际可可组织(ICCO)统计,2016和2017年收获季世界可可收获面积约1000万hm2,总产量470万t,为世界第二大饮料作物[2-3]。我国可可主要种植在海南、云南,国内生产的可可豆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我国所需可可豆基本依赖进口,2017年我国可可豆及制品进口量为12万t,且每年以较快的增长率持续递增。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均巧克力年消费在10 kg以上,即使在亚洲,东亚大多数国家的人均年消费也在2 kg以上,而目前我国还不足50 g[4-5]。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可可消费量还将大幅增加,市场缺口不断扩大。

我国可可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广东、台湾等省区,其中海南是可可主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90%以上[6]。我国海南地处热带边缘,可可主产区冬季常有低温危害,主栽品种热引4号可可受寒后易出现落叶、落果、枯枝等现象,且伤口极易感染黑果病等病害,易给种植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7]。低温成为影响我国可可丰产稳产和制约可可产业北扩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展可可种质资源抗寒性鉴定,筛选和培育抗性种质(品种)是我国可可育种的重要目标。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可可主产区收集3大类可可遗传资源300多份,含有许多具有经济开发潜力的优异资源,为可可品种选育和改良提供了重要材料来源[8]。然而,关于可可种质资源抗寒性鉴定,低温胁迫对可可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仍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极端低温天气对收集保存的可可种质资源进行抗寒性鉴定,筛选抗寒性强的可可种质,并对筛选出的抗寒性差异种质开展叶片生理生化和显微结构变化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可可抗寒机理提供依据,并为可可抗寒育种研究提供优异材料资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来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种质资源圃的38份可可资源,厄瓜多尔8份(ECU-)、巴新1份(PNG-)、印尼6份(INA-)、科摩罗2份(COM-)、越南4份(VN-)、泰国5份(THA-)、名称中有“SBRI-”的12份种质为在引进种质基础上杂交创制的资源,详见表1。

1.2  方法

1.2.1  成龄可可树抗寒性田间调查  2016年1月23日极端低温后,田间调查38份可可资源材料的抗寒性,为便于比较分析,将可可抗寒性程度分成5级,标准如下:

Ⅰ级:果实生长正常,≤10%成熟叶片叶色黄色;Ⅱ级:1/8果实表面颜色出现黑色果实比例> 30%(果实寒害1级),成熟叶片叶色黄色比例> 10%、≤30%;Ⅲ级:1/4果实表面颜色出现黑色果实比例>30%(果实寒害2级),成熟叶片叶色黄色比例>30%、≤50%;Ⅳ级:1/2果实表面颜色出现黑色果实比例>30%(果实寒害3级),成熟叶片叶色黄色比例>50%、≤70%;Ⅴ级:3/4果实表面颜色出现黑色果实比例>30%(果实寒害4级),成熟叶片叶色黄色比例>70%。

1.2.2  可可幼苗低温胁迫处理  筛选抗寒性差异的8份可可种质,分别繁育袋装苗,选取无病虫害、长势良好、生长一致的可可袋装苗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低温胁迫处理,试验温度处理设置为4 ℃,试验对照温度设置为30 ℃/28 ℃,光周期设置为12 h/12 h,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低温胁迫0、24、48、72、96 h时,分别剪取叶片并迅速置于液氮中冷冻,–80 ℃保存,用于后续测定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剪取第一稳定叶,并用FAA固定液处理后,制作石蠟切片观察叶片解剖结构,每个处理重复3次。

1.2.3  生理指标测定  可可生理生化指标采用江苏科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测定试剂盒,参照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测定INA-t5、COM-e8、ECU-ev6、THA-o6 4份可可种质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Pro)、丙二醛含

量(MDA)、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从无病害、成熟叶中部剪取样品,大小为5 mm×5 mm,将样品置于FAA固定液处理72 h,经石蜡切片机切片、染色后,置于Olympus BX51正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比较各样品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结构变化。

1.3  数据处理

观测数据取3次重复的均值,用Excel软件处理分析数据,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分别在0.05和0.01水平比较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可可种质抗寒性表现

2016年1月,海南万宁兴隆地区极端低温达7 ℃条件下,农业农村部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种质资源圃的38份可可种质叶片、果实冻害率及综合抗寒等级见表1,果实受寒害后表现如图1。由表1看出,供试材料的抗寒性分为5级,从强到弱分别包含3、22、10、2、1份种质,耐寒与极不

耐寒种质份数均呈现低比例趋势。其中VN-sv6、INA-t5种质田间抗寒性最强,叶片受害率分别为15.9%、15.6%,1级抗寒等级果实比例分别为9.1%、9.8%。THA-o6种质田间抗寒性最弱,叶片受害率为70.5%,4级抗寒等级果实比例为62.2%。此外,COM-e8种质叶片受害率为33.8%,1级抗寒等级果实比例为33.6%;ECU-ev6种质叶片受害率为59.7%,3级抗寒等级果实比例为36.9%。

2.2  低温胁迫对可可叶片结构影响

4 ℃低温胁迫处理后,可可种质INA-t5、THA-o6叶片表型及显微结构变化见图2和图3。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延长,THA-o6叶片的叶脉及附近组织逐渐褐化,胁迫24 h主叶脉开始出现褐化,胁迫48 h主叶脉和支叶脉褐化,胁迫72 h主叶脉和支叶脉全部褐化并向附近组织扩散,胁迫96 h主叶脉和支叶脉全部褐化,叶脉间大部分叶肉组织褐化并出现失水现象。INA-t5叶片在低温胁迫前期变化不明显,胁迫96 h主叶脉表现出轻度褐化。THA-o6叶片4 ℃胁迫96 h后,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紊乱,并且微叶脉细胞着色较深;INA-t5叶片4 ℃胁迫96 h后变化不明显,部分微叶脉细胞着色较深。

2.3  低温胁迫对可可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影响

4 ℃低温胁迫后,不同可可种质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随胁迫时间延长出现显著变化(图4)。INA-t5种质的可溶性糖含量呈升高趋势,胁迫96 h时达到最大值,与相比胁迫0 h相比提高了1.31倍;可溶性蛋白先下降再上升后保持稳定,胁迫24 h时达到最小值,降低到胁迫0 h的0.63倍,胁迫48 h时回升1.37倍,胁迫96 h含量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种质。COM-e8种质的可溶性糖含量呈先稳定再下降后回升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呈下降、上升式变化,胁迫72 h时达到最小值,降低到胁迫0 h的0.43倍,胁迫96 h时回升1.65倍。THA-o6、ECU-ev6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胁迫72 h时略有上升;可溶性蛋白呈下降、上升、下降波浪式变化,胁迫24 h时达到最小值,分别降低到胁迫0 h的0.57、0.47倍,随后升高后再降低,胁迫96 h时与胁迫0 h相比降低了0.42、0.33倍。胁迫96 h后,抗寒种质INA-t5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份种质。说明低温胁迫后,可可响应低温,提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提高对膜的保护作用,然而对低温响应能力不强。

2.4  低温胁迫对可可叶片Pro、MDA含量影响

4 ℃低温胁迫后,不同可可种质脯氨酸、丙二醛变化差异较大(图5)。低温胁迫后,INA-t5、COM-e8的Pro含量变化不大;ECU-ev6的Pro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胁迫24 h时达到最大值,与胁迫0 h相比提高了4.57倍,随后急剧下降胁迫48 h时仅为胁迫24 h时的0.28倍;THA-o6的Pro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波浪式变化,胁迫24、48、72 h时,含量分别为胁迫0 h的1.85倍、1.10倍、2.37倍。INA-t5的MDA含量持续上升,胁迫72 h时达到最大值,与胁迫0 h相比提高了1.65倍;COM-e8的MD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胁迫24 h时达到最大值,与胁迫0 h相比提高了1.31倍;THA-o6、ECU-ev6的MDA含量下降后略有回升。4 ℃低温胁迫后,THA-o6、ECU-ev6的MDA、Pro变化幅度较大,膜脂过氧化程度较高导致抗寒性弱;INA-t5、COM-e8的MDA、Pro含量变幅小,膜脂过氧化程度较低从而抗寒性强。

2.5  低温胁迫对可可叶片POD、CAT、SOD 活性影响

4 ℃低温胁迫处理对可可POD、CAT、SOD活性的影响见图6。由图3可以看出,4 ℃低温胁迫后,INA-t5 POD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胁迫24 h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3份种质;THA-o6 POD酶活性变化不明显,胁迫24 h时达到最小值,降低到胁迫0 h的0.94倍,随后少量回升并保持稳定,并且显著低于INA-t5和ECU-ev6种质。INA-t5 CAT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胁迫96 h时达到最大值,与胁迫0 h相比提高了2.88倍,显著高于其他3份种质;THA-o6、COM-e8 CAT酶活性呈持续下降趋势,胁迫96 h时达到最小值,分别降低到胁迫0 h的0.27、0.28倍。INA-t5、COM-e8比THA-o6、ECU-ev6 SOD酶活性高,分别呈现波浪变化,INA-t5胁迫48 h时达到最小值降低到胁迫0 h的0.86倍,胁迫72 h时回升到最大值降低为胁迫0 h的1.06倍;THA-o6 SOD酶活性先降低再回升然后持續降低,胁迫48 h时回升到胁迫0 h的1.01倍,胁迫96 h时降低到胁迫0 h的0.38倍。以上结果说明,4 ℃低温胁迫后THA-o6、ECU-ev6 CAT、SOD、POD酶活性偏向下降趋势或维持较低水平,而INA-t5、COM-e8 CAT、POD、SOD酶活性偏向上升趋势或维持较高水平。

3  讨论

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与植物低温等逆境生理密切相关[9-10]。在逆境胁迫下,植物细胞通过调节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改变细胞质浓度和细胞保水力能力,缓解细胞质过度脱水,起到保护细胞质使其不致遇冷结冰[11]。在许多植物中,可溶性糖与蛋白含量与抗寒性呈现正相关,可能是由于植物体内糖与蛋白质合成增加或降解减少[12]。油棕、油橄榄等植物的可溶性糖与蛋白含量随低温胁迫程度的增强呈上升趋势,抗寒性强的品种上升的幅度越大[13-14]。本研究表明,低温胁迫后可可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都表现含量变化多样,抗寒鉴定较强的种质INA-t5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上升趋势,ECU-ev6、THA-o6、COM-e8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下降趋势;测试的4份种质可溶性蛋白蛋白含量经低温胁迫后,均出现下降随后表现出少量回升。可能因为可可是热带作物,在初次经历极端低温时体内可溶性糖与蛋白质进行代谢供能导致含量下降,随着低温胁迫时间延长植株对外界不良环境做出应激反应,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上升,随着低温胁迫持续,细胞受损结构被破坏,植株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又呈现降低趋势。

在逆境胁迫下,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可作为渗透调节物质和防脱水剂,通过提高细胞内渗透物浓度而降低水势,使细胞保持膨压,当植物受到环境胁迫时会使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含量迅速积累[15-17]。本研究中,从植株表型判定,INA-t5抗寒性较强,ECU-ev6、THA-o6抗寒性弱;4 ℃低温胁迫后,ECU-ev6、THA-o6和COM-e8脯氨酸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而INA-t5的脯氨酸含量略有上升;ECU-ev6、THA-o6和COM-e8丙二醛含量先下降后上升,INA-t5的丙二醛含量缓步上升。结果表明可可的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与其抗寒性呈现负相关,低温胁迫后抗寒性强的可可种质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变化不明显,抗寒性弱的可可种质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波动幅度较为显著。

在植物体内,SOD酶催化底物发生歧化反应生成H2O2,以清除超氧自由基的解毒作用,POD与SOD功能相似,清除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防止膜脂质过氧化损伤[18-20]; 低温胁迫下,植物SOD活性一般先升后降[21-23]。4 ℃处理后,INA-t5和COM-e8种质中SOD酶活性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表明低温处理条件下,低温诱使可可SOD酶活性上升,随低温胁迫时间持续,可可植株体内积累了大量的活性氧,导致活性氧和防御系统的动态平衡被打破,进而加剧膜脂的过氧化反应。4 ℃低温胁迫下,THA-o6种质CAT和POD活性都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INA-t5种质CAT活性表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说明随胁迫时间延长,THA-o6种质保护酶系统已经被破坏,INA-t5防御系统仍然发挥作用。

低温胁迫后,可可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SOD、POD和CAT活性,都会出现显著性变化。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呈现波动变化趋势,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增幅不明显,抗寒性强的种质抗氧化酶活性能够持续活跃。在低温诱导条件下,抗寒性弱的可可种质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和抗氧化酶活性均出现显著波动,随着低温胁迫持续进行,导致细胞结构破坏,植株的抗氧化酶系统和代谢活动失效,植株抗寒性表现出明显降低趋势。本研究得出的渗透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应答规律,以及鉴定出的抗寒性差异可可种质,为开展可可抗寒分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可可抗寒品种培育提供材料来源。

参考文献

[1] Bruni R, Bianchini E, Bettarello L, et al. Lipid composition of wild Ecuadorian Theobroma subincanum Mart. seeds and comparison with two varieties of Theobroma cacao L.[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0, 48(3): 691-694.

[2] 世界信息中心门户网站[DB/OL]. The International Cocoa Organization (ICCO). http://www.icco.org/.

[3] 李付鹏, 王  华, 伍宝朵, 等. 可可果实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产量因素的通径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35(3): 448-453.

[4] 张  玲. 我国巧克力消费市场前景广阔[J]. 生意通, 2005(3): 28.

[5] 李付鹏, 谭乐和, 秦晓威, 等. 成龄可可嫁接换种技术[J]. 中国热带农业, 2017, 33(4): 72-73, 62.

[6] 李付鹏, 王  华, 伍宝朵, 等. 可可果实主要农艺性状相

关性及产量因素的通径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35(3): 448-455.

[7] 何根元, 符凤梅. 海南甘蔗可持续发展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36): 20995-20996.

[8] 李付鹏, 秦晓威, 郝朝运, 等. 可可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及果实性状与SSR标记关联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 2016, 37(2): 226-233.

[9] 张智猛, 宋文武, 丁  红, 等. 不同生育期花生滲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对土壤水分的响应[J]. 生态学报, 2013, 33(14): 4257-4265.

[10] 朱  政, 蒋家月, 江昌俊, 等. 低温胁迫对茶树叶片SOD、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1, 38(1): 24-26.

[11] 伍宝朵, 范  睿, 胡丽松, 等. 低温胁迫对胡椒叶片生理生化及显微结构的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39(8): 1519-1525.

[12] 简令成. 植物抗寒机理的研究进展[J]. 植物学通报, 1992, 9(3): 17-22.

[13] 曹红星, 张骥昌, 雷新涛, 等. 不同油棕资源对低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 32 (2): 316-321.

[14] 令  凡, 焦  健, 李朝周, 等. 不同油橄榄品种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综合评价[J]. 西北植物学报, 2015, 35(3): 0508-0515.

[15] 邓化冰, 车芳璐, 肖应辉, 等.开花期低温胁迫对水稻花粉性状及剑叶理化特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1, 22(1): 66-72.

[16] 王爱玲, 白世践, 蔡军社. 葡萄砧木叶片抗寒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J]. 农业科学, 2018, 8(11): 1232-1238.

[17] 王玲丽, 贾文杰, 马璐琳, 等. 低温胁迫对不同百合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J]. 植物生理学报, 2014, 50(9): 1413-1422.

[18] 林绍生, 刘冬峰, 宋  洋, 等. 柚类资源抗寒性表现[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4): 617-619.

[19] 何  平, 李林光, 王海波, 等. 5个苹果矮化砧木抗寒性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9, 51(1): 42-45.

[20] 朱金方, 刘京涛, 陆兆华, 等. 盐胁迫对中国柽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5, 35(15): 5140-5146.

[21] 王易振, 杨治国, 曾祥琼, 等. 低温处理对青蒿叶片脯氨酸、SOD和CAT的含量及蛋白质的影响[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0, 29(5): 927-930.

[22] 郭  燕, 张树航, 李  颖, 等. 我国几个板栗品种抗寒性综合评价[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 24(4): 52-63.

[23] McKersie B D, Bowley S R, Harjanto E, et al. Water-deficit tolerance and field performance of transgenic alfalfa overexpressing superoxide dismutase[J]. Plant Physiology, 1996, 111(4): 1177-1181.

猜你喜欢
抗寒性酶活性
西番莲不同种质资源抗寒性测定
电导率法结合Logistic方程对冬小麦抗寒性的研究
外源物质提高作物抗寒性研究进展
百香果总糖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研究
低温胁迫对不同豇豆品种抗寒性生理特性的影响
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木质素降解酶系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降解木质素的活性
氮磷钾配施比例对晒红烟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吉林西部几种耐盐碱经济树种低温冷冻试验
基于氢键诱导的纳米金比色传感器实时检测脂肪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