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度研究
——基于改进熵-耦合模型

2019-12-19 13:42王云中
关键词:耦合度赋权江苏省

刘 芳,王云中

(1.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江苏南京,210003;2.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一、引言

高等教育是当今人才培养的最重要途径,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最重要的人力资本积累方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的自由配置也要求高等教育“供给”和“需求”相匹配。随着地方教育决策权和自主办学权的扩大,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高等教育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因此,研究江苏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思想智库职能,融入地方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体系,促进地方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对于支撑“长江经济带”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江苏省高等教育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两系统的协调度研究,主要思路是先分别对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再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二者综合得分的相关程度和协调程度。大部分学者从全国宏观层面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所用方法不尽相同。如马鹏媛[1]等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有序度模型对全国高等教育、人口和经济的协调度;彭怀祖[2]等运用灰色关联和数据包络模型研究全国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颜双波[3]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二者的协调度等。然而,高等教育资源表现出很强的地域差别,不同地域其经济发展特色也不同,近年来,部分学者立足地方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特色,对区域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协调关系展开了研究。

已有的相关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对于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评价层次单一,指标的选取依据和指标说明不够明确;(2)相当一部分文献只阐述了二者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缺乏对两系统互动机理的阐述;(3)大多数学者从全国宏观层面探究二者的协调关系,或者全国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度差异,对于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研究相对较少,立足经济结构转型视角进行分析的更是少见,而针对江苏省的研究尚缺乏。江苏省是我国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大省,本文立足江苏经济和教育发展特色,系统阐述区域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原理,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建立江苏省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二者发展过程中的协同发展情况。

二、地方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原理

(一)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高等教育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特色发展。从高等教育职能——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角度分析,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主要体现在通过提供人力资本支持、优化产业结构科研创新驱动三条路径促进经济增长,如图1所示。

1.高等教育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撑。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高等教育水平和普遍度的提高,通过知识传播不断为社会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提高劳动力的知识深度、能力素质,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地方经济增长。

2.高等教育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地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转型需要相应的人力资本和技术支持,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人才供给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高等教育结构决定了人才的供给结构,通过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优化人口产业结构,保障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有效人才供给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能够助力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推动地方经济增长。

3.高等教育通过高校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科学研究和创新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直接面向社会人才、科研需求,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方向主动进行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生产应用可直接扩大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直接促进经济增长。

图1 地方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

(二)地方经济健康发展能促进高等教育水平提高

高等教育和地方经济系统不是单向作用的,而是相互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财富效应和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科技结构的需求上,其影响机制见图2,具体分析如下:

图2 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机制

1.地方经济发展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经费支撑。随着高等教育政策的变革,地方政府可面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自主办学,地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财富增长,为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费支持。姜彤彤等表示高校所获得的科研经费与高校效率提升成正向相关关系[4],地方经济增长能够促进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改善教学、科研条件,增强师资力量,提高办学效率,更好地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的职能。

2.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影响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高等教育结构在宏观上表现为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即专科、普通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规模结构布局,在微观上表现为各层次科类结构,即各科类培养学生规模结构。地方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于劳动力的需求结构也不断变化:一方面,随着科技创新的发展,新技术不断投入生产,智能制造代替了部分人力劳动,技术结构的变革会引起人才层次需求结构的调整,为了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层次的转变,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会不断调整;另一方面,随着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需要相应的人口就业结构与之适应,对人才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引起高等教育各科类人才的培养规模、培养模式和科类结构发生转变。地方经济结构调整通过技术变革和人口产业结构需求的变化,影响着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三、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确定

(一)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说明

结合江苏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立足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从地方高等教育规模、师资水平、教育经费投入、人力资本输出、科研水平5个维度,共计12项指标来综合评价江苏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选取上,本文主要从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改善经济结构、人口结构,推进城镇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角度考虑,分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和城镇化水平三个维度来考察,共计8项指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说明详见表1。

(二)指标权重确定

1.熵值法

在综合评价中指标的赋权方法有多种,为避免赋权的主观性,张立新[5]采用熵值法进行赋权。熵值法根据样本期间各项指标数据的变异程度计算信息熵,样本期间指标数据的变异程度越大,信息熵越小,该项指标所赋权重越大。采用熵值法赋权能够全面真实的反映原始数据信息,单调性好,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的缩放不影响信息熵,赋权过程信度较高。

表1 江苏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假设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m个指标,n个评估对象,构成原始数据矩阵X=(xij)m×n。具体赋权过程如下:

采用极值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和标准化处理:

ximin为第i项指标的样本最小值,ximax为第i项指标的样本最大值,1<i<m,1<j<n.

计算第i项指标下第j个对象指标值的比重pij:

计算第i项指标的熵值ei:

计算第i项指标的权重wi:

2.改进的熵值法模型

研究发现传统的熵值法模型在求各项指标的熵值ei时,存在这样的缺陷:当pij=0和lnpij=0时,均有ei=0,这违背了熵值法赋权原理。另外,熵值法要求所有指标值均大于0,而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必存在最小值为0的现象,并且熵值法不适用于存在极端值的情况,因此要对传统熵值法进行改进,本文对指标值比重矩阵修正如下:

为使原始数据信息、熵损失最少,取εi=1。

3.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通过改进的熵值法对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两大系统的各项基础指标赋权结果详见表2。高等教育系统中,各维度权重W(高等教育规模,师资水平,教育经费,人力资本输出,科研水平)=(0.1846,0.1840,0.2890,0.2162,0.1265);经济系统中,各维度权重W(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城镇化)=(0.5607,0.2136,0.2257)。

四、江苏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

(一)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

耦合度用于评价多系统要素之间相互作用配合得当、良性耦合、协调发展的程度。[6]地方高等教育和经济两个子系统相互作用,若配合得当,高等教育能够良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可以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更强的经济支撑。反之,则相互制约。二者的协调发展是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和实现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之一。

表2 两系统各项指标赋权结果

对于两系统的耦合度型,高等教育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的耦合函数表达式为:

其中f(x)、g(y)分别是高等教育系统和经济系统综合得分,f(x)、(y)的离差越小,两系统的耦合度越高。C为耦合度,取值介于0~1之间,C值越大,耦合度越高。

但是,当两个子系统均处于低发展阶段而系统综合得分离差又很小时,容易得到两系统高耦合的评价结果,其耦合度高于两子系统均处于高发展阶段但系统得分离差较大的情况,这种评价结果显然与事实相悖。为克服这种缺陷,引入协调度模型,结合耦合度分析,评价两系统的协调发展等级。协调度函数表达式:

式中,D表示耦合协调度,取值介于0~1之间,D值越大,表示两系统协调度等级越高。T为高等教育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的综合水平,取值介于0~1之间。α、β为待定系数,分别代表高等教育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的重要程度,本文取α=β=0.5。

参考申韬[7]等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关文献,结合本文计算结果以及江苏省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实际,给出以下协调度等级判定标准,见表3。

表3 高等教育系统和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判定标准

(二)高等教育与经济系统综合得分分析

经过改进熵值法赋权后,分别计算1999年~2016年样本期间江苏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综合得分f(x),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g(y),计算公式如下:

总体来看,2000年~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现出较稳定的良好增长趋势。从具体指标表来看,体现高等教育规模、师资力量、教育经费、人才培养和科研输出的各项基础指标都逐年上升:2000年~2017年间,全省高校数量由2000年72所增加到198所;专任教师数量由3.04万人增加至10.98万人,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层次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和研发经费收入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16.99倍和14.82倍;2000年~2017年,全省高校共向社会输送了601.55万人,毕业生规模由1999年的7.59万人增加到2017年52.52人;样本期间,高校研发课题和发表论文数分别提高了3.42和2.47倍,高校科研水平、成果转化、引领创新的能力不断增强。

表4 2000年~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

经济系统中,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受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江苏省实际GDP增长率在2011年达到最高后从2012年开始逐年下滑,除此之外,其他基础指标在样本期间保持稳定增长。具体来看,2000年~2017年间,人均GDP提高了7.91倍,财政总收入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7.61和17倍。经济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也不断优化升级,2000年江苏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为13.04%、50.93%和36.04%,到2017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已调整为5.36%、44.10%和50.55%,产业结构布局由“二、三、一”型升级为“三、二、一”型。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人口结构不断调整,城镇人口比重由2000年的34.9%提高至2017年的67.7%,高于全国水平57.35%,城镇化率显著提高。

图3 2000年~2017年江苏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趋势图

另外,结合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趋势图(图3),可以明显看出,样本期间江苏省高等教育发展总体速度要高于经济发展速度。具体来看,2000年~2004年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等教育综合得分f(x)小于经济系统得分g(y);2005年~2017年,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高等教育综合得分f(x)大于经济系统得分g(y)。江苏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历史政策显示,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扩大了地方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以及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使得地方直接主管民办高校教育工作,两项政策的落地实施,大大增强了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潜能,自2004年起江苏省高等教育相关基础指标增长显著,高教教育发展速度明显提高。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实施,高等教育结构不断优化,并设立地方专项高等教育资金,江苏省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和研发经费有了明显的增长。

(三)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两系统综合得分,按照式(6)和式(7)计算样本期间江苏省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水平,计算结果见表5。

表5 2000年~2017年江苏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

从协调度计算结果来看,样本期间江苏省高等教育系统和经济系统表现出较高的耦合度,两系统相互作用,配合一致,具有较高的关联度。但耦合度高并不代表系统的整体发展水平。从两系统综合得分T值来看,2000年~2017年两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之前,虽然两系统表现出较高的耦合度,但综合得分T值低于0.5,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阶段。表现在协调度D值和协调等级上,2000年~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等级逐步提高,但有些年份协调度较低。具体来看,结合两系统综合得分表3.3,2000年~2003年间,两系统处于失调衰退阶段,在此期间高等教育系统处于滞后发展状态;2004年~2006年间,两系统综合得分非常接近,耦合度C值达到最高,复合系统处于过渡调和阶段;2007年以后,高等教育发展较为迅速,其综合得分高于经济系统得分,但随着两系统发展水平的同步提升,复合系统的协调度也不断提高,处于较稳定的协调发展阶段。

五、结论

本文立足江苏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分析江苏高等教育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间的协调度。分别建立了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系统的评价指系,通过改进熵值法赋权计算2000年~2017年间江苏高等教育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的综合得分,发现样本期间两系统综合得分均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其中2000年~2004年,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其综合得分小于经济系统得分,这一阶段两系统的互动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支撑和拉动作用上;2005年~2017年,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其综合得分小于高等教育系统得分,这一阶段两系统的互动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上。在耦合协调度分析中,发现2000年~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表现出较高的耦合度,但2009年之前,两系统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阶段。从协调度D值和协调等级来看,样本期间两系统的协调度不断提高,其中2000年~2003年间,两系统处于失调衰退阶段,在此期间高等教育系统处于滞后发展状态;2004年~2006年间,两系统统处于过渡调和阶段;2007年~2017年,随着两系统发展水平的同步提升,复合系统的协调度也不断提高,处于较稳定的协调发展阶段。

高等教育直接通过社会人力资本输送影响劳动力市场供给,进而影响就业结构,同时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人才需求也在不同产业和部门间不断转移变化,影响就业市场劳动力的需求。高等教育结构、就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之间联动协调配合得当,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育和经济健康发展。在此研究基础上,可进一步从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层面,细致分析江苏省高等教育结构与就业结构、经济结构的关联性和协调度。结合高等教育结构(从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两方面分析)、就业结构以及产业结构三方面综合考察微观层面的协调度情况,分析其中的不协调环节和影响因素,并细致考察高等教育结构、就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三结构的联动机制和时滞关系。

猜你喜欢
耦合度赋权江苏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论乡村治理的有效赋权——以A县扶贫项目为例
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企业数据赋权保护的反思与求解
试论新媒体赋权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合并高校耦合度测评模型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