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丽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合肥 230601)
赏识教育是建立在人的心理需求基础上的。辅导员在教育管理学生中运用赏识性的语言,能给予学生成功性的体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创造性,能使师生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提高教育管理的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赏识”。所谓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通过心理暗示,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赏识教育以尊重、信任、宽容、激励学生为原则,顺应时代要求,按照学生成长的规律,顺应学生心理的成熟过程,以尊重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成长,是一种最具有活力的教育管理方法之一。笔者把赏识教育运用在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结果发现:赏识教育确实能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班级管理工作异常顺利。因此,我对赏识教育有了自己的看法。
当代大学生的身心正处在加速发展并渐趋成熟的时期,他们个性多元化、自我意识较强。针对这种学情,我认为赏识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实施赏识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的赏识和赞扬作为一种“权威”的论断,对他们的自我价值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辅导员通过富有人情味的赏识教育去理解、尊重和指导学生,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都及时予以肯定,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达到教育的预期目的。笔者曾有一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失去了对专业学习的信心,经过我的赏识教育,他的英语专业课成绩跃居班里中上等的水平。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只有赏识学生,才会给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感到生活的美好,懂得人情的可贵。因此,赏识教育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人总是渴望得到赏识,渴望被关注、被重视。如果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运用赏识教育,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就能激发学生无穷的精神动力。灵活多样的鼓励、赞美和表扬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真实而恰当的赏识能极大地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辅导员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利用班级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让每个人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在活动中能对自己的特长进行发挥和创造性的表演,精彩的表演赢来了台下阵阵的掌声,阵阵的掌声激发了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是教育的金科玉律。学生的成功不仅获得知识,也获得情感、自尊的提高,同时价值观、态度都在产生变化。觉得自己有价值,有潜力,有力量,这样学生才有自信。这就意味着我们辅导员要给每个学生的成功提供机会,我们要了解学生的情况。笔者在指导班干部开展班级的各项工作中,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表扬,他们的成就感越来越强,在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班级工作越做越好。
赏识教育是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情味的教育。赏识的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辅导员从爱的角度,使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去教育管理班级学生,学生精神愉悦,就不会再抵触老师对他们的种种教育和管理,反而是心悦诚服的去接纳老师的教育和管理理论并能主动去践行这种理论。赏识就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美。欣赏学生能给学生巨大的力量,促进他们相信自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最终使学生能学有所长,而老师的歧视、批评只能限制他潜力的发挥。有一位心理学家讲述了他童年的故事:人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受到老师的表扬,最不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受到老师的批评。作为辅导员应想方设法地打开学生的情感闸门,让师生间架起一座情感桥梁,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会拉得很近,辅导员不再是学生的管理者,而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学生也不再被管理者,而是辅导员的知心朋友。深厚的师生情会让班级管理工作越来越顺,而深厚师生情的建立依赖于辅导员是否使用鼓励性语言,是否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可爱之处。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发自内心的爱都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的最好方式是“欢喜、鼓励和赞赏”。
当然,赏识教育并不意味着毫无原则地一味包庇与纵容。对于各方面表现不好的学生,适当的批评还是必要的。但批评要讲究方法,抓住时机,看准场合,把握学生个性特点。爱心是赏识教育的关键,批评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在批评过程中能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批评的本质是严格要求和爱护学生,让其健康成长。这样做能使批评成为一种激励,从而转化为下一步奋发向上的力量和勇气,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改进。
赏识教育,终生受用。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一定会在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中上取得成功,学生也一定会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我们辛勤的劳动。请时刻牢记:要从心里赏识我们的每一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