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辉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岩腊九年制学校,安顺 561000)
有谚语说“文如其人”,从理论上讲,文品和自身的文学素养大致是成正比的,因此,如果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生人格修养,如文学作者所倡导的价值观,在社会发展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其传递的思想和审美观念等,都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其深入的了解,能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初中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必须要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引导,重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文学素养的有效培养,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社会和事物的认识,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和分析问题时,能树立长远的目光,不会因为一些“眼前的苟且”而受影响,造成不良的后果。如通过阅读国内外的经典文学名著,吸收作家在作品中传递出来的人生感悟,从而对自己的发展做指引,起到“正三观、树人格”的作用。
文学是语言艺术,语文教学最基础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能熟练地掌握语言并应用到实践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文学创作中,很多作家都会追求和挖掘语言的艺术价值,在推动文字规范化发展的同时,通过不断的创作打开新的诗意世界,并对文字进行丰富和拓展,仔细品读这些文学作品,能有效增强语言学习能力,最终推动语文学习“更上一层楼”。
中学语文教学的文学教育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多地学习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语感,推动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学习的兴趣,从而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可以看出语文教学目标最终是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在新的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标准的指导下,语文课程教学是开启学生精神世界的一扇窗户。因此,语文教学也应该站在文学、文化的立场上,更高层次地引导学生体味文学作品,吸收更多的精神食粮,从而真正提升语文素养。要达到如此目的,就需要重视对文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进。
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学方法和模式都有了新的发展和探讨,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推行和应用的范围仍然不多,新的教学发展阶段,语文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重视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挖掘,可以采用情境创设教学法,将文学作品与教学结合,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也能提升教学的效果。如将具体的文学作品内容设置成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也能提升教学的效果。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当前初中生的特点,他们正处于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对外界有较强的好奇心,个性化比较显著,教学中要满足学生的发展,平衡好语言训练和文学教学的内容比例,了解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除对字词解释、修辞手法等讲解,要把握好整体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除了日常的语文教学之外,还要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给学生更多的教学体验,让学生能真正喜欢语文、爱上文学。例如:
1.开设朗诵比赛课
让学生在朗读中能将语言具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从而更好地走进文学的艺术境界中,用心感悟情感。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有情感地朗诵课文,是语文基本功的要求。开设朗读课,举行朗读比赛,能鼓励学生多了解文学作品,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意境和情感,加深理解,提升文学修养。
2.开设口语表达课
课程标准对口语教学的要求是能语音清晰,语句连贯,表达准确。开设专门的表达课,或者以演讲等方式,选用不同的主体,让学生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如可以利用语文课前5 分钟的时间进行演讲,可以讲述自己所阅读的文学作品中的名人轶事,也可发表对文学作品的看法,引经据典抒发己见,让学生能大方流畅地表达自己。
3.举办文学讲座,开设阅读辅导课
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学生仅仅学习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是远远不够的,要鼓励学生能在课余时间多了解、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可以采用文学讲座的形式,引导学生阅读,开阔其眼界,丰富其思想。同时,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接收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学生多停留在表面形式的阅读,即“浅阅读”,很难真正走入文字中,有必要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促进学生深度阅读,积累感受文字传承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培养文学素养。
初中生语文学习中也会存在差异,素质教育理念下,承认并尊重学生差异的存在,对学生文学阅读的标准也要多元化,针对不同的学生,阅读的标准也要体现出差异性,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兴趣,因人而异,有意识地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兴趣。有的学生喜欢历史作品,有的喜欢纪实作品,有的喜欢科幻作品,都要加以尊重,并积极引导,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分析及品评能力。
从初中生的发展来看,在学习中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文学教育中,也可以通过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来实现。避免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进入校园,同时,可以举办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如举办校园阅读星评比、文学朗读比赛等活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让学生更深更广地感受文学的熏陶,推动其自觉性地进行阅读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