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12-19 20:42:32赵国利
活力 2019年23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科学探究

赵国利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马城镇北刘庄完全小学,唐山 063000)

引 言

科学研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尤其重要,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用科学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学生才能逐渐地形成科学素养,成为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先接受教育,而后成人。教育是国之根本,国家的强大和振兴离不开教育,而树立科学意识则是教育的重中之重。科学作为一个学科在小学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充分的把握时代的脉搏,用自己更为敏锐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课堂教学。科学需要探究精神,离开了学生的自主参与,它将变得枯燥而又乏味,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虽已取得了很多显著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小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教育是一个国家综合能力的最直接的体现和组成部分,科学素养将决定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趋向,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养成科学的生活态度,这将是国之大计。当前的小学教学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教师重视程度不高

科学这门学科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地位是一致的,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将这门学科重视起来,无论是课前的备课还是课上的教学设计都有很多问题,心态决定成效,这就像没有风,水面无法荡起涟漪一样,没有一个负责认真的态度,课堂教学怎么会取得成效?当前的科学课堂大都教学形式单一,以学生的识记为主,教师滔滔不绝,将知识一股脑地传授给学生,消化吸收的部分就靠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学任务虽然完成了,但是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科学的探究精神,失去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不强

课堂是需要师生互动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而兴趣从哪里来?这就需要教师的恰当的引导,没有立足学生的心理实际去开展的课堂教学也是没有意义的。当前科学学科的教学成绩已经成为教师的最大关注点,而学生是否真的参与进来了,是否真的走进了科研的世界中成为一个勤于动脑具有科学素养的学生,教师却不去关注,这就势必会导致科学学科的发展越来越狭隘。

(三)没有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

科技需要发展,需要创新,沉闷的课堂教学内容不能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当前科学学习中,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为了教而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这样的教学脱离了学生主体,没有对文本的内容做出更深层次的拓展和研究,学生只记住了书本知识,但是却固化了思维,限制了想象,创新精神也被扼杀在了教师的枯燥讲解中,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那么小学科学教学更无法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面对着上述问题,作为一个小学科学教师,需重整思绪,改变以前的教学思路,将科技创新始终放在第一位,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从本班学生的实际特征出发,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形式,给予学生的更多的自主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一)立足学生实际,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活泼好动的年纪,在这个时期培养他们对于科学的探知力,这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学会用科学的头脑去看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的未来发展才会更加稳健。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单一教学形式,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例如,在《燕子南飞》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同学们,天气冷了,我们怎样过冬呢?那么鸟类怎样过冬呢?”学生们都很积极的回答教师的问题,“那么,除了鸟类,其他的动物怎么来抵御严寒的冬季呢?”学生们在这个感兴趣的问题下就可以积极地面对课堂教学内容了。在课堂组织形式上,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去研究,探究更多有关冬眠和回溯的科学知识。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生活,是教学的依据。伟大的教育先行者陶行知曾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化教学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的,科学学习中更是如此,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对于课堂的关注,让他们在生活中找到科学的身影,在课堂中找到生活化的知识,这样的互相渗透中,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以“乐学”代替“要学”,变被动为主动。

例如,在《冷水与热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用生活引入课程,“同学们,早起洗脸的时候你们用的是冷水还是热水呢?”“老师,我不确定,我觉得好像是温水。”“怎样才能去合理地判定冷水还是热水呢?我们来做个实验好不好?”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他们对于实验是有着好奇的心理的,所以科学的教学中不能离开实验,要激励学生去参与到实验中去,从而得出有效的数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三)给予学生自主,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能力,它是一种随着时代不断演变的探究精神的呈现,与其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不如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现阶段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形式,以课本为依据,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让更多鲜活的思想融入科学的课堂中来,鼓励学生自己去研究,创作,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也会感受到学生的思维发展。

例如,在《人对环境的影响》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课伊始,教师可以从视频导入课程,为学生播放一些自然环境被破坏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去感受,说出自己的体会,而后让学生去分组讨论,人类的活动可以给环境带来哪些变化,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做一个小实验,在校园中找到一个长着植物的小块土地,用一个塑料袋子把它遮蔽起来,观察植被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更为真实准确的体验,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结 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课堂教学沉闷乏味、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大等问题束缚了该学科的合理化发展。本文立足这一现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意在唤醒教师对于学生主体的关注,让学生产生科学意识,逐渐地形成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