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娟
(桐乡广播电视台,桐乡 314500)
当今社会,改革推动社会不断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传媒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传媒媒介以广播电视和纸媒为主,而播音员主持人是广播电视媒介的有声语言的代表和最后的把关人,如何正确引导受众,在新环境下,传统媒介的对象感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笔者通过多年实践与理论研究,浅析当下环境,提出如下几点观点。
近年来,面对新媒体的发展和全媒体的融合,传统媒介在应对时,往往出现手足无措的现象。作为广播电视中的不可缺少的一员——播音员,在新闻播报中,转变为以“说”为主。所谓的说,并不是高谈阔论,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新闻的严肃性和新闻的真实性,以更亲民的方式表现,让受众更容易接受。这一点,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不断尝试中,充分表明,增加亲和力,是一种巧妙的传播手段。
如何增加亲和力,把“播新闻”转变成“说新闻”,最重要的,莫过于是对象感。所谓对象感,即是播音员产生交流感的一种心理技巧。播音员面对话筒、面对摄像机播报新闻,此时“目中无人”却要努力做到“心中有人”。这既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具备较强的专业功底,也需要播音员主持人有更好的新闻敏锐度和表现能力。当下的受众群体,从原来的特定电视机的受众,转变为更为广阔的多平台用户。这就需要播音员主持人在说新闻中,表现足够的亲和力,与广大受众有交流感,而非严肃的播音宣读亦或是记录性新闻。这一点,在心理学上有所印证。心理学上表明,刻板偏见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们的防卫。而亲和力,是拉近受众与电视媒介的一座桥梁,运用得当,会大大增加传播效果与用户黏性。
正如《乌合之众》的作者勒庞所提出来的:影响群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他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对象感作为有声语言的二次创造,不是单独对稿件进行创造的,而是根据环境与新闻特征、稿件特征等多方因素来综合考虑。因此,笔者认为,播音员主持人在备稿环节中,首先要明确树立起正确的对象感之后,再通过其他有声语言的创造手段,例如语气、重音等等,来完成对象感的具体表现。因此,单独地认为对象感仅仅只是意象表达的一种,是脱离创作,是完全错误的。著名记者许景云在其论文《谁拉下了新闻频道的收视率》中认为,新闻频道的收视率低下,有一个原因是主持人作用单一。而所谓的作用单一,指的是,除去稿件的播音工作之外,缺乏创造性。这一点,无外乎是影响到传播效果的因素之一,作者忽略了单一的播音工作,没有语言的创造,是根本。对象感需要亲和力,在广播媒体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播音员主持人缺少对稿件的把握,依赖于提词器,而面对直播,提词器的作用仅仅只是提醒,真正让自己充满亲和力的,是需要自己在备稿的过程中产生,反复推敲出来的。如果播音员主持人在稿件中缺少亲和力,便很难产生交流感。在互联网时代,面对不同的受众,需要用不同的技巧来表达,立足广播电视媒介的特征,注重丰富的表达形式,不同的稿件,处理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传统的对象感仅仅只是从意向的传播角度来分析的,而全媒体时代,面对新闻,我们的视野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介,而是互联网下的媒介融合体制。面对这一特性,把握好媒介的传播特征,是充分理解对象感的重中之重。互联网打破了时间、中端的局限,随时随地皆可收听收看。因此,除去稿件本身而言,播音员主持人需要对对象有很强烈的认知。笔者认为,如何把握好互联网媒介下的全媒体时代,应当立足当下,将所有新闻受众纳入自己的新闻备稿中。例如,新闻《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并致祝酒辞》,播音员主持人备稿环节很难抓准这一对象感是何人,就会播成早年的记录性新闻,也就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而这一新闻,对于有经验的播音员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信息传播。试想,什么样的人在关注这样的新闻?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达到传播效果?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这一新闻不仅仅是表露国家在青岛地区召开会议的一个新闻,更是一个窗口,结合早期播过的新闻会发现通过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达到谋求合作互利共赢。因此,播音员主持人站在党和国家的全局角度,来分析对象感。故而能够在播出的新闻中,达到对象感和传播的双统一,形成较为良好的传播效果。
我们播音员主持人切忌千篇一律,注重起自己的主持风格,注重个性化,树立个人品牌意识。如果播音员主持人并不能够快速分析自我,找到适合自我的风格,则需要在播音主持过程中,在镜头、受众面前充满亲和力。在新媒体时代中,受众与媒介之间的互动性是较高的,因此,快速获取受众的体验,是快速的播音员主持人在面对受众时,则可以需要随时调整,更好提升传播效果。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播音工作离不开对对象感的把握。本文旨在于探讨播音员主持人应当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去把握更好的对象感,毕竟,我们的科技在发展,而传统的播音工作并不能够满足受众的需求,《周易》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不断思索不同环境中,播音员主持人应当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再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尝试,才会达到适应任何时代任何媒介。因此,笔者通过自身多年经验,总结过往的新闻传播特征,从对象感一创作要素来表达,把握对象感,是当下较为难的一点,也需要我们的播音员主持人去细心体会、反复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