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拉姆
(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茶洛乡中心校,四川 甘孜 626300)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我非常喜欢这句话,只有思考,我们才能让更多的事变得有意义。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想教好学生,仅仅凭借着一腔热血,一份执着,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要学会反思。过去,我们一提到教学,人们自然想到的就是课堂教学,如今我们一提到教学就会想到课前的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和课后的反思。这是我们教学的一大进步。课后的教学反思,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们教师的进步与发展。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我们怎样利用好教学反思,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呢?
幼儿虽小,但他们已经具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教学中,我们要尊重他们,不仅要把幼儿看成是会思考的、有各种心理状态的人,“还要帮助幼儿把自己看成是有各种心理状态的、会思考的人”。帮助幼儿学会认识自己的心灵世界,拥有心理理论是幼儿学会思考和反思的前提,也为幼儿多元认知技能的获得提供了概念性的基础。如果幼儿要引导或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就必须首先对自己的思维有所认识。教师要鼓励幼儿经常谈论自己和他人的想法,谈论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帮助儿幼儿学会认识自己的心灵世界。教师可以经常使用一些反问、设问句提问幼儿。如“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你是真的知道还是猜的”,“你是刚好想到的呢还是的确回忆起来了”。以此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心灵世界,学会反思。每次教学之后,教师也反思这次活动中,自己是否促进了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以此为准则,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师通过儿童化的语言描绘渲染情境,引导想象,特别是图片与老师表演的结合,创设了幼儿乐于接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能使幼儿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造,从而使幼儿自始至终积极参与,在自我满足与愉悦中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童话《追呀追》中,活动的目标是:“理解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作品中的主要对话;通过观察图片及表演,感知、理解作品幽默诙谐的风格;体验朋友间互相关爱的情感。”这篇童话故事,生动的表现了同伴之间互相帮助的好品质,符合幼儿认知水平。我在教学过程中:一是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在讲故事的时候,我运用了教具手偶和图片,帮幼儿理解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幼儿能直观地看到谁在追蝴蝶,谁和谁在追蝴蝶,谁、谁和谁一起追蝴蝶,自己看图片、看手偶讲出追的过程。二是为了吸引幼儿听故事,帮助幼儿感知、理解作品幽默诙谐的风格,我在讲述小动物们发现自己的东西不见了时,用了夸张的、气喘吁吁的语调讲述:“我的……我的眼镜……眼镜呢?”幼儿很感兴趣,有的幼儿高兴地发出了“咯咯”的笑声,并纷纷模仿老师的语气来说话,较快地掌握了作品的主要对话。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的环境”。本次活动本着以积累幼儿词汇,丰富幼儿语言内容为前提,各年级组的老师们竭尽全力创设了一个个适合幼儿倾听、想象、交流的童话情境,幼儿仿佛置身其中。他们敢于说,乐于说,并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如小班的幼儿用“美妙”来形容声音;中班的幼儿用“像坐火车”、“像坐火箭”、“像吃了棒棒糖”、“像吃了西瓜”来形容自己高兴的心情;大班幼儿用“像瀑布”、“像雪花”、“像圣诞老人的胡须”来形容“贝贝”刷牙时嘴边的泡沫,用“咕咕”这个重叠词来形容“贝贝”漱口时发出的声音,使人身临其境。在联想到“贝贝”在路途中看到的景物时,用拟人的句子“小草在跳舞”、“小鸟在歌唱”来衬托出“贝贝”上学的心情。在讲到“贝贝”吃饭的情景时,幼儿们用“津津有味”来形容“贝贝”吃饭的感受。在讲到“贝贝”踢足球没有踢进球门时,幼儿用“垂头丧气”形容“贝贝”沮丧的样子。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对幼儿思维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提问是达到此要求的方法之一。启发得当,就能打开幼儿的思维之门,达到将“讲堂”变成“学堂”的效果;启发不恰当,幼儿依然摸索不到正确的思路,如同一头雾水;启发过头,将答案呼之欲出,幼儿无需思维就能说出答案,则又回到满堂灌的老路。因此教师假想地多提出几个提问的方式,多角度地比较提问的优劣,就可以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思考是成长的阶梯,善于思考的人一定是成长最快的人。”课堂活动是感性的,教学“反刍”是走向理性的开始,是走向成熟的阶梯。只有不断地实践、反思和总结,我们的教学思维才会开阔、明晰起来,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也才会不断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