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见北宋保宁院山寺党项民众建塔碑研究

2019-12-18 04:38
西夏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资治通鉴中华书局西夏

陈 玮

党项人自唐初内徙至关内道后日益崇信佛教,在宋夏、金夏对峙时期,宋夏、金夏沿边的宋属党项人、金属党项人纷纷出资开凿石窟,或礼请僧人主持寺院,或舍地以建造佛寺,留下了大量的佛教文物遗存。2012年在全面维修甘肃省华池县林镇乡东华池村东华池塔时,在塔身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发现6方刻字石碑。其中1方镶嵌于塔身第二层西南面,为长方形红砂岩质,长56厘米,宽50厘米。碑刻255字,楷书,阴刻,字径1.5厘米。①张汶钦、舒森主编:《东华池塔》,甘肃文化出版社,2016年,第36页。该碑涉及宋夏沿边宋属党项人,但学界尚未进行仔细研究。笔者不避揣陋,拟在参考《东华池塔》对该碑录文的基础上,以《东华池塔》所附该碑照片为准,重新录文标点并研究如下:

保宁院山寺施主同修砖塔姓名下项

任家庄:任永信、董千、张怀信、何进、刘吉、何永清、李晟、李自庆、任宁、李宗宝。薛玉庄:李大有、李慥、李唐裔、李逵、曹海、魏广、淡福、金显、秦乂、魏闰、俞永。花佛堂:陈永、陈千、陈坚、皂二、陈柘、陈及、张芥、陈贵、冯水、王政、张永安、张颙、张宝、张斌、张斌、张臻、牛全、田果、牛贵、牛演、刘明、刘士和、胡吉、路保、秦广、秦平、刘喆、刘宗、刘亲、刘文志、田有、田堷、田平、田闰、田千、张信、张吉、田忠、孙臻、孙拃、田士明、李斌、关成、常氏。凤川:浪规、香怡、怡埋、乙逋、祍逋、杨埋、薛奴、屈尾、啰钉、屈逋、正移、臈儿、冬至埋、移嵬、薛逋、癿娘、保、卧埋、乞逋、逋、高儿、乞逋、□□、雷萌、陛革、马奴、薛乞戚。本砦:冯氏、邵二、吴小二、李用、刘怀玉、李海、贾信、田贵、王乂、蘓显

盖仅书 吴再立

一、建塔碑所见宋属党项人

根据东华池塔(保宁院山寺塔)塔身第三层东侧棂窗镶碑刻及西侧碑刻,以及塔刹宝瓶铭刻记载,“该塔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元符二年(1099)中秋建成塔身;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四月八日安装塔刹,历时21年。”①张汶钦、舒森主编:《东华池塔》,甘肃文化出版社,2016年,第36页。从塔身第三层东侧碑刻纪年为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西侧碑刻纪年为元符二年(1099)来看,本文所讨论的塔身第二层西南面碑刻也应是元符元年(1098)或元符二年(1099)所立。考古工作者指出该碑中的修塔人,“诸如浪规、陛革、哗通、香饴、怡埋、衽迪、正移、卧埋、乞通等。单从字面看,很像少数民族人名,说明在宋代,东华池地区是多民族居住区,而且各民族之间关系和睦,宗教信仰一致。”②张汶钦、舒森主编:《东华池塔》,甘肃文化出版社,2016年,第43页。塔身第二层西南面碑刻所记载的这些人名是否为少数民族?按该碑碑文,这些人都属于北宋环庆路下辖的凤川镇。凤川镇为宋夏沿边要地,《武经总要》前集云凤川镇“西北控子午岭路至西界。大中祥符中筑。”③[宋]曾公亮等撰,郑诚整理:《武经总要》前集卷一八上,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第1077页。《武经总要》前集又云:“因蕃族内附,时筑业乐、凤川、柔远三城。”④[宋]曾公亮等撰,郑诚整理:《武经总要》前集卷一八上,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第1076页。可见凤川镇主要居住着蕃部熟户。据《武经总要》前集,邠宁环庆路“本路置州兵及朝廷遣禁兵更戍外,又领熟戸蕃兵二百四十七族,总四万四千人、马四千三百九十匹、弓箭手二十一指挥、马一百九十五匹。”⑤[宋]曾公亮等撰,郑诚整理:《武经总要》前集卷一八上,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第1073页。凤川镇的蕃部熟户往往被组成蕃兵来捍卫北宋边境,是环庆路蕃兵的重要组成部分。《宋史·兵志》记有环庆路下“凤川镇,二十三族,强人八百七十五,壮马一百四十三,为二十队。”⑥[元]脱脱等:《宋史》卷一九一《兵志五》,中华书局,1985年,第4755页。可见凤川镇的蕃部熟户有二十三族之多。

按北宋西北沿边的蕃部熟户主要分为党项、吐蕃、吐谷浑三族。保宁院山寺塔塔身第二层西南面碑刻所记载的这些人名究竟属于哪一民族?碑文中有名浪规者。西夏番文《碎金》记载浪为番姓。传世史籍及石刻多记载以浪为首字的宋属党项人人名及西夏党项人人名。如《宋史·党项传》云:大中祥符八年(1015)“北界酋长、指挥使浪梅娘等来投,谕边臣令追取熟户亡入北界者,即遣还梅娘。”①[元]脱脱等:《宋史》卷四九一《党项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14148页。又记大中祥符九年(1016)“五月,北界毛尸族军主浪埋、骨咩族酋长癿唱、巢迷族酋长冯移埋率其属千一百九十口、牛马杂畜千八百归附,降诏抚之。”②[元]脱脱等:《宋史》卷四九一《党项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14148页。《续资治通鉴长编》云:元昊贵臣野利刚浪凌“诈使浪埋、赏乞、媚娘等三人诣青涧城请降”。③[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八,仁宗庆历二年十二月乙丑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3330页。又记庆历五年(1045)“先是,环庆经略司诱西界作过蕃官朗干等七百六十二人,朝廷恐因而生事,故约束之。”④[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六,仁宗庆历五年七月壬辰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3787页。朗与浪为同音异字。《续资治通鉴长编》还记熙宁五年(1075)知庆州王广渊上言:“乞移浪斡、臧嵬等于近里汉界熟户部内买地住坐耕种”。⑤[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二,神宗熙宁五年四月辛未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5635页。《折可行神道碑》碑阴记有“上府悉利族武功大夫浪皆。”⑥戴应新:《折氏家族史略》,三秦出版社,1989年,第92页。何家坬石窟题铭记有属于宋代小胡族的浪乜。⑦石建刚、杨军:《北宋沿边党项熟户的净土殿堂(一)——陕西志丹县何家坬石窟调查与初步研究》,《西夏研究》2018年第1期,第22页。从以上来看,保宁院山寺塔碑刻中的浪规应为党项人。

碑文中有名香怡者。传世史籍及石刻记载了许多以香为首字的党项人名。《续资治通鉴长编》记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六月“壬辰,以延州厥屯族军主香埋、归娘族军主阿讹并为副都军主”。⑧[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七,仁宗庆历二年六月壬辰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3278页。又记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十月“庚戌,范仲淹言西界努玛族太尉香布以其族十八人内附”。⑨[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二,仁宗庆历四年十月庚戊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3708页。又记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十一月“西蕃部香都称夏国主遣人追礓诈寨守兵约三千人,香都焚本寨楼橹,与妻屈名来降。”⑩[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九,神宗元丰四年十一月丁亥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7706页。又记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五月“知府州折克行招纳西界伪钤辖香逋通说事宜并兵马数,已令香逋选择信实人,入西界招谕近上头首归投去讫。”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五,神宗元丰六年五月丙戌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8066页。《宋史·王文郁传》记有西夏将领香崖。何家坬石窟题铭记有属于宋代小胡族的香遇、香名、香逋、香万、香嵬。《折可行神道碑》碑阴记有麻乜族皇城使白州刺史本族巡检香布。从以上来看,保宁院山寺塔碑刻中的香怡应为党项人。

碑文中的怡埋为典型的党项人名,何家坬石窟题铭就记有属于宋代小胡族的怡埋。⑫石建刚、杨军:《北宋沿边党项熟户的净土殿堂(一)——陕西志丹县何家坬石窟调查与初步研究》,《西夏研究》2018年第1期,第23页。在石刻题铭中多有党项人名以怡字为首者。陕北志丹城台石窟题铭中,《嘉祐三年(1058)维那首领麦麻散移题记》记有属于宋代小胡族的怡散、怡讹。⑬段双印、白保荣:《宋金保安军小胡等族碑碣资料综合考察与研究》,《宁夏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第94页。何家坬石窟题铭记有属于宋代小胡族的怡逋、怡移、怡旺、怡遇、怡厢、怡名、怡唛、怡都、怡旺、怡么、怡嵬。⑭石建刚、杨军:《北宋沿边党项熟户的净土殿堂(一)——陕西志丹县何家坬石窟调查与初步研究》,《西夏研究》2018年第1期,第22—25页。

碑文中的乙逋也是典型的党项人名,何家坬石窟题铭记有属于宋代小胡族的乙逋。①石建刚、杨军:《北宋沿边党项熟户的净土殿堂(一)——陕西志丹县何家坬石窟调查与初步研究》,《西夏研究》2018年第1期,第22—25页。西夏崇宗乾顺在位前期,出于后族的国相名为梁乙逋。《续资治通鉴长编》云北宋三省、枢密院曾上言:“风闻乾顺不治国事,有梁乙逋者擅权立威”。②[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〇四, 哲宗元祐二年八月癸巳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9837页。《宋朝南渡十将传》卷三《李显忠传》记有西夏大将误移乙逋。传史史籍和石刻题铭记载了很多以乙为首字的党项人名。《续资治通鉴长编》云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二月“庚午,丰州大首领黄罗并弟乙蚌等以良马来贡。”③[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太宗太平兴国七年二月庚午,中华书局,2004年,第512页。《续资治通鉴长编》还记有北宋顺宁寨“捕得生虏乙吴麻,乃所使出入汉边,达言语通事类者”。④[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六,哲宗元祐六年三月乙亥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10922页。另外北宋鄜延路经略司曾上言:“蕃弓箭手副指挥使乙轻斩先走投西界探事人、副兵马使唛移首。”⑤[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五,神宗元丰六年五月丁酉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8071页环庆路经略使、岷州团练使高遵裕“数使蕃部乙讹及顾入西界,见蕃族梁讹侦事,且诱讹来降。”⑥[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八,神宗元丰二年五月己巳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7240页《宋会要辑稿》云宋神宗五路伐夏时,有“乙屈先降引路”。⑦刘琳、刁忠民、舒大刚、尹波等校点:《宋会要辑稿》兵一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8981页。还记有“西人乙都”。⑧刘琳、刁忠民、舒大刚、尹波等校点:《宋会要辑稿》蕃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9916页。又记有蕃官乙啜。⑨刘琳、刁忠民、舒大刚、尹波等校点:《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9701页。《辽史·兴宗纪》云重熙十九年“二月丁亥,夏将洼普、猥货、乙灵纪等来攻金肃城,南面林牙耶律高家奴等破之。”⑩[元]脱脱:《辽史》卷二〇《兴宗本纪》,中华书局,1974年,第241页。《嘉祐三年(1058)维那首领麦麻散移题记》记有属于宋代小胡族的乙讹。

碑文中有名屈尾、屈逋者。屈尾、屈逋是较为常见的党项人名。《续资治通鉴长编》记有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七月“己亥,以会州刺史癿遇为保顺郎将,苏家族屈尾、白马族埋香、韦移族都香并为安化郎将。”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真宗咸平四年七月己亥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1067页。《苏魏公集》记有蕃官“大顺城下骨咩族屈嵬”。⑫[宋]苏颂:《苏魏公文集》卷三三《外制》,中华书局,1988年,第495页。屈嵬即屈尾,嵬与尾同音异字。何家坬石窟题铭记有属于宋代小胡族的屈嵬。《嘉祐三年(1058)维那首领麦麻散移题记》记有属于宋代小胡族的屈逋。《宋会要辑稿》记有投降西夏的蕃官左班殿直屈逋浪嵬。⑬刘琳、刁忠民、舒大刚、尹波等校点:《宋会要辑稿》蕃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9924页。传史史籍记载了很多以屈为首字的党项人名。《宋会要辑稿》记有鄜延蕃部屈里乜。⑭刘琳、刁忠民、舒大刚、尹波等校点:《宋会要辑稿》蕃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9916页。《范文正公年谱补遗》记有梁家族蕃官屈都。⑮[宋]范之柔:《范文正公年谱补遗》,《范仲淹全集》中册《附录二》,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925页。《续资治通鉴长编》云宋太祖时有“内属蕃部十六府大首领屈遇”。⑯[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太祖开宝元年十二月乙丑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213页。又云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四月,以咩逋族开道使、费州刺史泥埋“族弟屈子为怀化将军充本族指挥使”。①[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真宗咸平五年四月丁卯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1122页。又云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十一月“壬戌,录故蕃官七香男屈丁鸡、屈埋并为三班借职。”②[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七,哲宗元祐三年十一月壬戌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10127页。

碑文中有名薛奴、薛逋、薛乞戚者。《续资治通鉴长编》云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有叶市、潘、保、薛等四族来投镇戎军,奏翰出兵援之。德明诉其事于朝,愿举刑章。翰言四族本皆熟户,兹还旧居,非新有所招纳也。”③[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三,真宗景德三年六月甲午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1409页。《范文正公年谱补遗》记有小遇族蕃官薛娘。《续资治通鉴长编》记元昊次子名薛埋。薛奴、薛逋、薛乞戚也应为党项人。

碑文中有名啰钉者。传世史籍和石刻题铭记载有一些以啰为首字的党项人名。《续资治通鉴长编》云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二月“丙戌,鄜延部署康进康进,未见等言蕃部叶市族罗埋等持贼迁伪署牒,帅其族百余帐来归。诏以罗埋为本族指挥使,啰胡为军使,赐赉有差。”④[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四,真宗咸平六年二月丙戌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1181页。何家坬石窟题铭记有属于宋代小胡族的啰厥。西夏史诗《夏圣根赞歌》记有西夏先祖“啰都父亲身材不大殊多圣”。⑤聂鸿音:《西夏文献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92页。啰钉应为党项人。碑文中有名正移者。传史史籍和石刻题铭记载有一些以正为首字的党项人名。《宋会要辑稿》云夏崇宗乾顺在位时,西夏“宥州界正名移等,各带领人马于曲律、六掌等处驻札,欲冦塞安等寨。”⑥刘琳、刁忠民、舒大刚、尹波等校点:《宋会要辑稿》兵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8774页。何家坬石窟题铭记有属于宋代小胡族的正娘。正移应为党项人。

考古工作者认为碑文中的冬至埋是按照季节命名的地名。⑦张汶钦、舒森主编:《东华池塔》,甘肃文化出版社,2016年,第43页。实际上冬至埋应为党项人名,其中冬至为党项姓氏,埋为党项人名中常用字。《续资治通鉴长编》云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九月“鄜延路经略司奏:据顺宁寨言:西界把口小首领冬至,讹指说环庆路兵入西界,杀两流人马。”⑧[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九,神宗元丰六年九月丙寅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8171页。佟建荣女士指出《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记载的冬至讹,“其中‘冬至’为西夏番姓,‘讹’为人名。‘讹’为西夏人名中常用字,‘冬至’与西夏文对应。”⑨佟建荣:《西夏姓名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50页。彭向前先生也认为“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长编》卷三三九记作‘栋芝额’,可证‘冬至讹’系人名。”⑩彭向前:《党项西夏名物汇考》,甘肃文化出版社,2017年,第25页。

碑文中有名移嵬者。移嵬也为党项人名,何家坬石窟题铭记有属于宋代小胡族的移嵬。移嵬颠倒后的嵬移为西夏番人姓氏。西夏番文本《杂字》记有嵬。《金史·交聘表》记有西夏武功大夫嵬执信。⑪[元]脱脱:《金史》卷六一《交聘表中》,中华书局,1975年,第1420页。西夏黑水城居住有大量的嵬移姓番人,见于出土西夏文文书,如嵬移铁明、①史金波:《西夏经济文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55页。嵬移十月有、②史金波:《西夏经济文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63页。嵬移善盛、嵬移吉祥山、嵬移般若宝、③史金波:《西夏经济文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74—75页。嵬移江、④史金波:《西夏经济文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258页。嵬移软成有、嵬移有子盛、嵬移女易养等。⑤史金波:《西夏经济文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319—319页。

碑文中有名癿娘者。传世史籍和石刻题铭记载了一些以癿为首字的党项人名。《续资治通鉴长编》记有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李继迁入寇,蕃官庆香、癿宬庆等族相与角斗。”⑥[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四,真宗咸平六年四月乙丑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1188页。又记有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北界毛尸族军主浪埋骨咩族蕃官癿唱”率众归附北宋。⑦[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七,真宗大中祥符九年乙卯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1990页。何家坬石窟题铭记有属于宋代小胡族的癿山。癿娘应为党项人。

碑文中有名卧埋者。传世史籍和石刻碑铭、题铭记载了许多以卧为首字的党项人名。《续资治通鉴长编》云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正月“乙卯,石、隰州部署言李继迁部下指挥使卧浪己等四十六人来附。”⑧[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真宗咸平五年五月乙卯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1111页。又云元昊之子“阿理,谋杀曩霄,为卧香乞所告,沈于河”。⑨[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二,仁宗庆历八年正月辛未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3901页。还记有“夏国首领卧勃哆”。⑩[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六,神宗元丰四年九月己酉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7651页。又云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鄜延路经略司言擒获西界钤辖卧瓦哆,诏送江南羁管。”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五六,神宗元丰八年五月戊申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8517页。《护国寺感通塔碑铭》记有西夏“庆寺都大勾当卧则啰正兼顶直啰外母啰正律晶赐绯僧卧屈皆”。⑫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国家图书馆、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编:《中国藏西夏文献》第十八卷《金石编、碑石、题记》,甘肃人民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3页。何家坬石窟题铭记有属于宋代小胡族的卧怡、卧乜、卧移、卧唛、卧香。

二、建塔碑所见宋属党项人佛教信仰

自唐初内徙至关内道的党项人的佛教信仰,在晚唐五代趋于兴盛。灵州本地的党项部落对高僧十分礼敬。灵州龙兴寺高僧释增忍在唐武宗会昌年间于贺兰山结庐精修时,“羌胡之族,竞臻供献酥酪。”②[宋]赞宁:《宋高僧传》卷二六《唐朔方灵武龙兴寺增忍传》,中华书局,1987年,第667页。后晋灵州永福寺高僧道周于唐末登坛讲经时,灵州本地“道俗峰屯,檀施山积。”“至于番落,无不祇畏。”③[宋]赞宁:《宋高僧传》卷二三《晋朔方灵武永福寺道舟传》,中华书局,1987年,第597页。后唐同光三年(925),灵州广福寺高僧释无迹寂灭后,党项佛教徒与汉人佛教徒一起建议将其法体制作为真身。《宋高僧传》云释无迹寂灭后,“筋骨如生,风神若在,蕃汉之人观礼称叹曰:昔至德中当府龙兴寺有高士辩才坐亡,遂漆布之。乾宁元年府帅举奏,勅谥曰能觉。今迹师可不异时而同事哉!中令韩公命公布漆焉。”④[宋]赞宁:《宋高僧传》卷三〇《后唐灵州广福寺无迹传》,中华书局,1987年,第752—753页。据敦煌出土于阗文文书,有灵州党项王子前往于阗佛教胜地牛首山朝敬。另有一灵州党项王子之母客居于阗,很可能是巡礼当地的佛教名胜。⑤陈玮:《公元10—11世纪灵夏党项及西夏与于阗关系史研究》,杜建录主编:《西夏学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00—105页。

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氏家族中有不少人崇奉佛教,如定难军节度使李仁福之子李彝谨妻祁氏“信蓬发以踪横,志灰身而杜阈,日持斋戒,旦夜持经,未及五祀将终。”⑥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国家图书馆、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编:《中国藏西夏文献》第十八卷《金石编、碑石、题记》,甘肃人民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58页。在统万城东城考古发现的唐末五代定难军所建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夯土台外地面出土数十件兽面瓦当,另有沙石雕刻莲花座、壼门内雕刻的残佛头等。”⑦邢福来:《关于统万城东城的几个问题》,《考古与文物》2014年第5期,第111页。

进入北宋,宋夏沿边的宋属党项人笃信佛教之风不减。一些党项蕃兵巡礼石窟修造佛像。安塞招安第3窟左前柱前题记云:“延安府蕃落六十七□□□□自发虔心,修佛三尊。绍圣二年(1095)四月。”⑧李静杰:《陕北宋金石窟题记内容分析》,《敦煌研究》2013年第3期,第108页注1。子长钟山第3窟右前柱左侧面下部题记云:“安定堡番落弟七十指挥弟一都长待李次,自发虔心,修菩萨二十尊”。⑨李静杰:《陕北宋金石窟题记内容分析》,《敦煌研究》2013年第3期,第109页注4。延安清凉山第一窟左屏壁内侧面题记云:“番落弟三营男弟子曹造上二尊。”⑩李静杰:《陕北宋金石窟题记内容分析》,《敦煌研究》2013年第3期,第108页注13。一些党项人组成佛教社邑开凿石窟营建佛像。城台石窟中的《嘉祐三年(1058)维那首领麦麻散移题记》记有麦麻散移等“(自发)虔心打造佛入涅槃一会”。①段双印、白保荣:《宋金保安军小胡等族碑碣资料综合考察与研究》,《宁夏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第94页。志丹何家坬石窟前廊后壁上方题记云小胡族第二十四指挥首领吃多遇等,“各发愿心,自办资财,修造到石空佛堂一所,大佛伍尊,小佛壹仟尊,并及观音、慈氏、十六罗汉”。②石建刚、杨军:《北宋沿边党项熟户的净土殿堂(一)——陕西志丹县何家坬石窟调查与初步研究》,《西夏研究》2018年第1期,第22页。叛逃西夏的北宋环庆路洪德寨党项蕃兵曾到敦煌莫高窟巡礼。出于党项苏尾九族的李显忠在出生前,“有僧过门闻之,入观之,曰所生乃男子,当以刀剑七、弓矢铠甲各一置母左右,夜未半鸡鸣犬吠必生也,果然。”③[宋]章颖:《宋朝南渡十将传》卷三《李显忠传》,碧琳琅馆丛书本。

宋廷经常赐予陕西诸路度僧牒,通过售卖以招纳、赈济蕃部。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四月,“给度僧牒五百,付秦凤路。经略使李师中言制置招纳蕃部及募敢死士,须金帛以备支费。”④[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〇,神宗熙宁三年四月乙丑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5094页。本年九月,“泾原路安抚司言:本路熟户蕃部阙食,乞降度僧牒百。上批赐五百道,付陕西宣抚司易见钱籴谷赈接之。”⑤[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五,神宗熙宁三年九月丙辰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5249页。本年十一月,“陕西路都转运使沈起言;泾原路熟户蕃部阙食,蒙给度僧牒五百赈济;乞更赐五百,以分济鄜延、环庆、泾原、秦凤四路。从之。”⑥[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七,神宗熙宁三年十一月癸巳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5273页。熙宁七年(1074)六月,“赐度僧牒二千五百,试监主簿、斋郎、州助教敕告、补牒总五十,赈贷泾原、环庆路汉蕃饥民,及为永兴路常平籴本。”⑦[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四,神宗熙宁七年六月戊申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6222页本年八月“丁丑,赐环庆安抚司度僧牒千,以备赈济汉、蕃饥民也。”⑧[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五,神宗熙宁七年八月丁丑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6235页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正月,“诏给空名度僧牒三百付泾原路经略司回易应副本路钤辖折可适照管新归顺蕃部。”⑨[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〇五,哲宗元符二年正月庚戌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12028页。

保宁院山寺塔和凤川镇所在的华池地区自北魏以来即盛行佛教信仰。今华池县乔川乡出土有北魏佛坐像,紫坊畔乡李家沟出土有北魏铜佛坐像。怀安乡怀安村佛寺砭山脚下有一北魏石窟。山庄乡尚湾村尚湾自然村北侧山根底有一唐代石窟。悦乐镇张渠村阳台古刹遗址存有唐代“咸通庚寅”碑。怀安乡怀安村佛寺砭曾有立于北宋嘉祐年间的怀安吉祥寺创修碑。南梁乡白马庙村卢家沟口有建于北宋的塔儿洼石塔。白马乡王沟门村有建于北宋的白马石造像塔。紫坊畔乡高庄村有建于北宋的脚扎川万佛塔。林镇乡黄渠村存有建于北宋的红岩寺石造像塔址。林镇乡张岔村的盘龙寺石造像塔也建于北宋。上里塬乡彭家寺村曾有一佛寺,“又名沙沟寺,宋时建砖塔3座”。⑩华池县志编纂委员会:《华池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83页。在晚唐以来党项人普遍尊奉佛教的传统影响下,加之华池地区浓厚的佛国氛围,凤川镇的党项民众前往邻近的华池寨保宁院山寺参与建塔则不难想象。

建造佛塔对于佛教徒来说是无上功德,可以获得殊胜果报。湛如法师指出“从说一切有部教理角度看,供养佛塔只能往生天界。……而建造佛塔与僧坊的功德则将生于梵福,梵福在部派佛教的经典中是较高的果报。”①湛如:《净法与佛塔:印度早期佛教史研究》,中华书局,2006年,第305页。《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云:“泛论起塔,总有六意。一为表人胜,二为令生净信,三令标心有在,四令供养生福,五为报恩行毕,六生福灭罪。若造佛塔,近招梵福,远脱生死,故无上。”②[唐]实叉难陀译,[唐]澄观述:《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二十六之一《会六》,《乾隆大藏经》本。《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云:“泛论起塔总有六意,一为表人胜,二为令生净信,三令标心有在,四令供养生福,五为报恩行毕,六生福灭罪,若造佛塔近招梵福,远脱生死故,无上依经。③[唐]澄观:《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二八,《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五卷,第712页。《大方广十轮经》云:“如是造塔功德无量,其福日夜常得增长,四方造作僧房,卧具、医药所须一切悉给,起塔功德复倍于前。”④[北凉]佚名:《大方广十轮经》卷四,《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十三卷《大集经》,第700页中栏。《佛说造塔功德经》称建塔之人,“其人功德如彼梵天,命终之后生于梵世。于彼寿尽,生五净居,与彼诸天等无有异。”⑤[唐]地婆诃罗译:《佛说造塔功德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十六卷《经集部三》,第801页中栏。《佛说造塔延命功德经》云:“修上福者无过造塔。悲愍救护一切众生。诸天善神常来守护。不相舍离如影随形。”⑥[唐]般若译:《佛说造塔延命功德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十九卷《密教部二》,第726页上栏。

塔身第二层西南面刻有党项人名的建塔碑虽然没有发愿文,但是塔身第三层正西面的石碑刻有“维大宋庆州华池西寨斛行人侠真等,今发心愿于保宁院山寺,修建砖塔第三刼功毕。右伏以,常兴宝宇,须凭大众之齐心。既剏浮图,同假群英之业力。同求内院,咸证菩提,一时闻解脱之音,三会获成佛之记。”内院指弥勒菩萨所居之兜率天宫内院。⑦张汶钦、舒森主编:《东华池塔》,甘肃文化出版社,2016年,第38页。《释净土群疑论》云:“兜率天宫有内外院。内即亲近补处,永无退转。外即耽兹五欲,不免轮回。”⑧[隋]怀感:《释净土群疑论》,《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七卷《诸宗部四》,第53页上栏。三会指弥勒菩萨在人间成佛后于龙华树下三会说法以度众生。《佛说弥勒来时经》云:“弥勒佛初一会说经时,有九十六亿人,皆得阿罗汉道。第二会说经时,有九十四亿比丘,皆得阿罗汉。第三会说经,九十二亿沙门,皆得阿罗汉。”⑨佚名:《佛说弥勒来时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十四卷《经集部一》,第435页上栏。侠真等人发愿往生弥勒内院,成就无上佛果,又欲待弥勒降生,于三会之中,闻法解脱,获得授记。从发愿文可知侠真等人均是弥勒信徒。侠真等人来自华池西寨,参与建塔的党项人来自凤川镇,两地相距不远,但与刻有侠真等人发愿文的建塔碑相比,刻有党项人名的建塔碑和其他四块建塔碑均没有发愿文,因此参与建塔的党项人是否也受到弥勒信仰的影响不得而知。凤川镇所在的华池地区在宋夏对峙时期战事频仍,加之自然灾害与饥馑,凤川镇的党项人也会参与建塔,以解脱苦海,获得福报。

党项上层参与建塔可追溯至北宋初年。定难军节度使李光睿之弟李光文于宋太祖在位时出使开封,适封天清寺组织官民施财建塔,李光文也进行散施,留下题名“夏州番洛都知兵马使李光文施。”①杜建录:《党项西夏碑石整理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276页。西夏皇室对建塔、修塔极为热衷。元昊曾建高台寺塔和舍利塔。没藏太后在凉祚即位时建承天寺塔。秉常曾遣人重修拜寺口方塔,“奉为皇帝皇太后万岁,重臣千秋,雨顺风调,万民乐业,法轮常转。”②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拜寺沟西夏方塔》,文物出版社,2005年,第300页。秉常及第一梁太后、乾顺及第二梁太后都曾派遣工匠修饰凉州护国寺感通塔,乾顺与第二梁太后对感通塔的维修长达半年。在感通塔修毕后,乾顺与第二梁太后派遣中书正梁行者乜、皇城司正卧皆屈等赶赴凉州,在护国寺举行庆赞法典。法典包括大斋会、说法忏悔道场、僧人诵经,又剃度三十人为僧,赦免死刑犯五十四人,以香花灯烛等供养感通塔。

党项民众参与建塔除保宁院山寺建塔碑记载外,还见于宁夏宏佛塔天宫所出之西夏文墨书木简。该木简“正面五字似为‘宝塔钱数’,背面为捐款者名单。这说明此木简是修塔募捐时的木简。”③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雷润泽、于存海、何继英编著:《西夏佛塔》,文物出版社,1995年,第65页。值得注意的是,在宏佛塔天宫还发现了一件黄色绢质双层发愿幡带。该幡带墨书“□戎州张义堡第壹佰柒指挥第壹社赵仲,本家人等,同启心愿,自办清财,施幡一合。谨奉献上。”④孙继民:《宁夏宏佛塔所出幡带汉文题记考释》,《西夏研究》2010年第1期,第118—119页。赵仲来自金朝镇戎州张义堡,作为金朝治下的汉人却向西夏番人所建之宏佛塔施幡,可见对佛教的虔诚礼拜已跨越了王朝和民族。早在五代时,佛教就将党项人和汉人凝聚在一起,前述后唐同光三年(925)灵州广福寺高僧释无迹寂灭后,党项佛教徒与汉人佛教徒一起促成了将释无迹法体制作为真身。进入北宋,华池寨、华池西寨的汉人,凤川镇的党项人一起参与修建保宁院山寺砖塔,表明佛教作为一种文化纽带带动了北宋西北边境汉人、党项人之间的和谐交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北宋保宁院山寺塔塔身第二层西南面石碑记载了修建该层的任家庄、薛玉庄、花佛堂、凤川镇、华池寨的民众姓名。其中任家庄、薛玉庄、花佛堂、华池寨的民众从姓名来看均为汉人,但凤川镇的民众从姓名来看不类汉人。凤川镇为安置内附蕃部而建,主要居住着熟户蕃部。建塔碑所记载的凤川镇民众应出于熟户蕃部。从传世宋史史籍、出土西夏文献、北宋石窟题铭来看,建塔碑所记载的凤川镇民众姓名,如浪规、香怡、怡埋、乙逋、屈尾、屈逋、薛奴、薛逋、薛乞戚、啰钉、冬至埋、移嵬、癿娘、卧埋、保者多、乞逋、者多逋等都是典型的党项人名。

晚唐五代以来,佛教在党项人聚居区不断趋于兴盛,灵州、夏州的党项民众、贵族都极为崇奉佛教。北宋鄜延路的党项人积极开凿石窟、修造佛像。在这样的传统影响下,加之华池地区自北魏以来浓厚的佛教氛围;以及华池地区处于宋夏对峙前沿,宋夏之间战火连绵;环庆路一带自然灾害导致的蕃部饥馑;使凤川镇的党项人开始寻求佛教的慰藉。佛经指出修建佛塔将累积佛教徒的无量功德,使其证悟菩提道,获得无上佛果。凤川镇的党项人便参与了在保宁院山寺的建塔活动,在合作建塔的汉人中不乏弥勒信徒。党项人和汉人在共同佛教信仰的感召下一起建塔,表明宗教认同促进了北宋西北边境的族际交流。

猜你喜欢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西夏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胡三省苦心作注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西夏陵雕塑与自然人文环境
西夏河渠技术述论
西夏“城主”及其渊源考
火了1000年,一套被毛泽东翻碎了的书
潜心磨砺 精益求精
陆费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论
浅谈中华书局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