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明
主持人语:继教育部正式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之后,目前已完成新教材的编写修订工作。更为可喜的是国务院办公厅新近颁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优化课程实施的新举措——结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也就是在2022年之前新课程、新教材得到全面实施。为此,不少省区已经制订了全面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方案,新的教学时代即将展开。为配合即将到来的新课程、新教材的教学,“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教学实施”专栏应运而生。目前已先后讨论了“如何实施‘三新一旧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共5期)和“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教学条件的创设的基本策略”(共4期)等话题,得到了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和教研人员的支持和认可。本期继续针对“必修模块1的教学”展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之教学专题一”的研讨,内容包括“必修模块1的教学概述”“必修模块1的教学建议—单元1:数据与信息”“必修模块1的教学建议—单元2:数据处理与应用”“必修模块1的教学建议—单元3:算法与程序实现(含了解人工智能)”及“必修模块1的教学测评”等专题,以飨读者。同时,也希望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教研人员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共同促进学科课程的顺利实施、健康发展。欢迎大家不吝赐稿(358211798@qq.com)。
经过前几期的讨论,必修模块1“数据与计算”教学的各个部分已经基本明了,包括总体的设想、单元的安排及具体的案例都有涉及,现在需要讨论的是该模块教学结束后如何测评的问题,也就是需要考虑测评的定位、测评的方法及测评结果的使用等几个方面的认识与操作举措。
模块评测的定位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展开。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在教学中起到有效导向的作用。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完善教学方案的设计。评价方式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教学开展。评价内容要从单纯关注知识与技能向关注学生学业成就转变,同时还要关注现实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等多种能力的提升。通过评价的合理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升信息素养。
在《标准》中具体规定的测评方式主要有“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两类,其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面向全体高中学生,是對学生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标准参照考试,而“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主要用于学生升学,即为高校入学提供依据。
从测试内容来看,“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以必修课程两个模块为基础。“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则以必修课程模块和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的“数据与数据结构”“网络基础”“数据管理与分析”三个模块为基础;从测试的性质来看,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这两类考试均属于总结性评价范畴。具体到必修模块的“数据与计算”这一个模块来说,其测评只是学业水平考试的一部分内容,适用于学业质量水平一的要求,不能算是完整的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所以,应将其归纳于“过程性评价”范畴。明确了这一定位,我们便可以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方法开展模块学习情况的测评。
模块评测的方法
《标准》指出:“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业水平考试这类总结性评价,可采用纸笔测试、上机测试相结合的形式;一般过程性评价可通过课堂观察、学习行为分析、作品评价、档案袋资料采集等方式,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可以作为学业评价的依据。”《标准》中既指明了模块评价的性质,又给出了评价的方法。
在采用“课堂观察”的方法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实际的技术操作过程及活动过程,并通过观察,了解学生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品评价”则应注重分析学生典型的信息技术作品,以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及应用的能力;“档案袋资料采集”是广泛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既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可以发现其创新能力。
对于“数据与计算”这一模块的学习评价,还应当重视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的了解及编程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这一部分的内容,可采用纸笔测试或上机测试等方式进行。其中纸笔测试的效率较高,适于考查学生对编程语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上机测试则可以评价学生应用程序设计语言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以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与计算”中大多数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是评价的重要依据。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在模块教学的全过程,采用电子作品档案袋、学习平台记录表等技术手段记录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模块学习结束时,适当采用纸笔测试或上机测试等方式客观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态度,力求全面、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业状况。
评测结果的使用
“数据与计算”模块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的第一个模块,其评测结果不仅仅是对该模块内容学习的检测,更重要的是这一评测结果将对下一步的教学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分析使用评测结果时,更要采取积极正面的方法,以推动后续内容的学习。
评测结果的使用主要分为“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对学生而言,评测的结果就是本学期的学习情况小结,也是期末成绩的具体呈现。建议教师在向学生呈现评价结果时,多采用评价报告、学习建议等方式,适当采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对教师而言,一方面需要通过对测评结果的分析,了解学生对本模块内容的掌握情况及应用能力发展的程度,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业质量相应的水平(水平一)及核心素养是否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学业评测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模块教学经验,从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方面,肯定优势,找出不足,以利于进一步开展教学。
总之,本模块的测评要符合课标学业质量水平,关注核心素养提升,多措并举,扬长避短,以取得真实的结果。同时,教师要通过测评数据的分析,调整教学进度及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