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淦?王建兵
摘 要:练习,就是反复地操作和学习,达到纯熟的高度;练习,就是对理性知识进行实践的过程,是获得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数学课中的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练习设计,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将自己在实际教学中优化数学练习的做法作如下总结,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优化练习
一 明确目的,注意练习的针对性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因此,教师要针对新授内容准备练习。
如“小数乘法”的计算就是借助“整数乘法”来计算的。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可设计如下两项练习:1、小数去掉小数点变成整数大小有什么变化?2、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这样的练习为学生计算小数乘法做了准备,也为学生理解小数乘法法则打下了基础。
二 循序渐进,把握练习的阶段性
学习数学知识,必须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设计练习要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把握练习的阶段性。
例如在“求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过程中,可先设计如下单一练习:1、求圆柱的侧面积:S侧=C h=πd h=2πr h ;2、求圆柱的底面积:S底=1/2cr=πr r;3、求圓柱的表面积S表= S侧 + S底╳2
因为圆柱的表面展开后,其侧面是长方形(也可能是正方形),两个底面是相等的圆,所以求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步骤较多。加上在计算过程中有圆周率的参与,使得计算繁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从而优化数学练习。
S表= S侧+ S底×2
因为 S侧=C h S底=1/2 cr
所以 S表= S侧+ S底×2= C h + c r = c(h+r)= 2πr(h+r)
通过分析,引导学生得出: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只需用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高与底面半径的和。用这一方法计算,学生会发现比分步计算简单得多。
学习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做一圆柱形无盖铁桶需多少铁皮?就是综合性练习。
三 丰富内容,突出练习的实效性
优化数学练习要避免内容的单一化、孤立化,应丰富内容,讲究实效。
例如学习“小数的性质”后,可以联系已学的“小数的意义”让学生完成如下练习:把整数3改写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再分别说出其意义。
再如通过前后知识的对比学习,学生得出结论: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而小数的意义却变了。这样的练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性质,而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小数的意义。
在计算堤坝、河渠等土石方时,可设计如下练习:将长方体体积、圆柱体体积以及堤坝(或河渠)土石方的计算方法归类、比较。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矩形)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圆形)底面积×高
堤坝(或河渠)土石方=(梯形)横截面积×长
通过练习,小结求直柱体的体积的公式:体积=底面积×高。对于堤坝、河渠,可以看成是直柱体横放着。
四 形式多样,体现练习的多样性
优化数学练习要求教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方法得当、灵活多样的练习。
如把小数化成分数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将有限小数直接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再约成最简分数。教师在这里应适当设计听、说、读、写相结合的练习,使学生将“小数的意义”“约分”“小数化成分数”等知识融会贯通。
再如在“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练习中,教师应多设计一些看的练习,让学生判断:1、分数是否为最简分数?2、分母中是否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根据这两方面对所列分数很快作出判断。设计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为以后学习“分数、小数加减混合”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合理地优化练习。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世辉,谭桂玲.实施探究性练习优化小学数学练习体系[J].基础教育论坛,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