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數学是小学数学的延伸,是高中数学的预备。其学习拥有很多的疑难之处,重点难点很多。在进行这些重难点的教学时,教师所施展的教育手段不可过于单一,而是要多样化地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否则,就会导致学生难以提起对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而一旦兴趣未能进行有效的激发,就会导致学生在进行初中数学的实际学习中出现迷惘和挫败的感觉,那么学生会受到很大的打击,而这种打击则会导致其在其他科目上的学习自信的下降,最后导致学生所有的科目成绩受到影响。由上述推断可见,初中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构建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这与他们的初中学习总体质量息息相关。故笔者决定从自信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入手,之后解释初中数学有何特性,其为何又十分重要,最后阐述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自信心。
关键词:自信;内生动力;初中数学;中学生自信力;培养方法
一、 自信心:学习的关键动力
什么是自信心呢?所谓的自信心,指的是人在面对某件事情的时候能够对自己处于一种十分认可的状态,也就是在你遇到事情时,你内心的一种“这件事情我可以很好地处理它”的心态。这种心态看似简单,实际上其中包含了一个个体(人类)对于事物和自身的态度、认识、评价以及信念这四样东西。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事情,其中一些事情是具有挑战性的,是需要应对者花费精力和脑力去思考并处理的。而自信心的诞生,为自身赋予了“我能够很好地处理(学习)中的事情”这一心态,在这种心理暗示的作用下,个体获得了巨大的激励,获得了极为正面的心理暗示。这种正面的心理暗示,不但是一个学生能够进步的动力,更是一个人能够持续进步,最终走向成功彼岸的关键之所在。除此之外,自信心的诞生还能够为人们提供幸福感,驱散人内心负面的暗示,让人更加容易满足。最后,自信心具有扩散效果,它可以触类旁通地让学生的逆商(也就是意志和心理从逆境中快速恢复到正常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并且提升学生的决断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国外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自信心的诞生和发展,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学生的自信心越强,他的学习效率越高,学习效果也就越好;反过来,学生的自信心越低,他的学习效率就越低,学习效果也就越差。这种体现在学习方面的自信心,被外国教育研究者称为“自我效能”,这一名词被解释成“一个学生对于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心强度”。无独有偶,在针对我国一批被挑选出来的智力高于常人和成绩优异的儿童以及少年的研究中,同样发现他们拥有极强的自信心,且具有很强的竞争精神。研究人员又抽取了一批普通学生,结果发现他们的自信心随着他们成绩的下降而逐步下跌,是一种相生相伴的现象。这就充分证明了自信心对于学生学习能力所具有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伴随着人的成长,人的自信心同样也是在成长的。人年龄一年年增长使得人在生理与心理方面逐渐成熟,而自信心则在外界不可更改的客观条件和内部可以控制的主观能动性的相互作用下得到了发展。自信心的发展通常要经过“史前”“被动”“主动”三大成长过程,最后才进入“成熟”这一终极阶段。在自信心最终成熟后,人就能够更加积极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对客观世界进行改变,并能够在逆境之中完成极具挑战性的事情、解决十分棘手的问题、在灾难到来之时临危不惧。所以,自信心的力量不可小觑,对于初中生来说,有效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至关重要。
二、 初中数学的特点
第一特点,也是最为明显的特点之一——高度抽象。数学内容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通过数量与代数之间的运算和其他关系以及几何当中的空间类型还有部分能够运用统一公式来进行表达的式子进行对于客观现实世界规律的反应和客观现实世界问题的解答。而在这一表达和解答的过程中,数学只保留自身最为需要的,并将无益于构建正确数学模板的内容剔除出去,这是初中数学高度抽象的体现。
纵观整个数学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很鲜明地看到,数学自身的发展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从一般到越发抽象的过程,在数学的发展历史中,为了使数学的表达方式越发简洁和直接有效,很多数学符号被不断创造出来,其他的很多理工类学科都受到数学的影响而变得越发抽象,且出现了很多符号进行对于重要概念的表达。不过,数学在抽象化这方面依然是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学科能与之相比的。
第二特点,同样是最为鲜明的特点之二——逻辑严密。数学研究的是数量关系、空间变化以及实际生活中能够用数学模型来解决的相关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结论是必须要求有正确答案的,不能模糊。同时,数学无法像物理、化学和生物那样可以通过在客观世界中通过进行实验来给出肉眼可见的现象以及结果,而是需要通过人在脑海中依照数学公理和已有性质进行一步步推断,最终给出正确结果。而在初中数学中,有关逻辑推理(例如几何证明)的问题层出不穷,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性,体现并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密逻辑性。
第三特点,应用广泛。数学的现实应用存在于电子计算机、金融领域、国家财政预算、统计等很多方面。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如果学生能够学好数学,特别是掌握了数学严密的逻辑推理思想之后,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为自身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上的学习提供一定基础和帮助。
总之,初中数学的上述三大特性决定了教师需要尽可能去调动学生们的自信心,以保证他们能够在上述方面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三、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信力的培养
(一) 扎实基础,重拾学习信心
在升入初中后,由于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数学来说,直观的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更低,而运用公式、逻辑推理等抽象方面的能力要求更高,因而部分学生在初一时期进行基础教育时很容易掉队。对此,笔者认为,对于这些容易在基础方面出现理解薄弱的学生进行较为浅显的讲解方式来让他们能够以最直接和最快的速度打好初中数学基础。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中的《整式及其加减》一节中,会有部分学生不理解整式如何加减,这时教师应鼓励他们运用类比小学数字加减的方式,通过“数字找数字,字母找字母”的方式来对部分难以直接理解整式加减的学生进行教授。这样通过类比小学时期较为简单的知识,来让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能够及时领悟到新的初中数学知识,同时还学会了一种新的思想方式——类比。在双重收获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会得到很大提高。
(二) 用爱心换信心
自信心的培养离不开对于人的鼓励,教师培养学生自信心也是如此。教师首先应当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且告诉他们“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只是在理解上有些偏差”,适当地指出他们的错误但不否定他们,这是激励人自信心最好的方式。在纠正他们错误的同时,不要否定你要培养这个人的自信心的价值,接着他会有一种被包容和被认可的感觉,并逐渐反思自己“为什么我要气馁?我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我是能够做到的”,紧接着,再将需要他解决的问题展示出来,并对他进行教授。注意,教授的过程中,应该是以他能够最快理解的方式方法来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他,然后鼓励他自己去运用自己新学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最终,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后,他逐渐会感觉到自己能够做到,并且逐渐地不再对问题感到恐惧,一旦达到这个阶段,那么这名学生的自信心也就成功建立起来了。
(三) 用耐心换信心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且自然而然的过程,尤其是对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这导致他们的学习进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之时,教师更应该做到耐心对待。
举个例子,笔者曾经在向学生教授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中的《因式分解》单元时,涉及一道题目:整式7(5x+8)进行因式分解。
在遇到这道题目之后,教师就可以展开类似如下的思考过程:虽然是因式中的一个基本知识点且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但当学生问到时,作为老师,我必须真诚而耐心地给予讲解,让学生真正理解,真正会做。在这个过程中,我所需要的,是耐心。我要通过学生最能够理解的方式方法来进行讲解。所以,我选择这样讲:“就像你们在小学时学过的乘法分配律一样,整式的运算里面乘法分配律依旧适用。对于这道题目,可以把7乘进去,7乘5得到35,x写在35后面原封不动,然后后面跟上加号,算出7乘8得到56,在加号后面写上56,最后因式分解的结果是‘35x+56。同学们都明白了吗?”(如有问题者,再次以简洁语言进行讲解)
四、 结束语
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在很多内容上是多变、进阶而复杂的,但是,一旦教师能够培养出学生的“我能行”“我能够自己有能力去解决问题”的自信,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都会有很大的突破,即使遭遇了学习上的困难可以战胜这些困难的。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能行”这样的一个过程,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初中数学方面的学习自信力才能够真正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1]钱亚娟.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7,67(33):167-168.
[2]陈宏海.初中数学教学中培養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45(3):159-160.
[3]黄玉梅.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8,23(7):109.
[4]马雅娟.浅析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2017,56(57):148-149.
作者简介:
张继茂,江西省抚州市,江西省抚州市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