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9-12-17 08:00黄凌
考试周刊 2019年88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强调对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可见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教师应立足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潜心思考与研究的主题。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不容忽视。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适当的阅读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与水平,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阅读主动性,能够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去,并且能够说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从而让学生情感得以熏陶,思想得以启迪。

一、 創设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

要想让学生真正投入到阅读教学当中,首先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能够在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环境当中进行阅读。教师还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以及教材的内容,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情境。学生只有在这样的情境当中,才能够变成课堂的主人,愿意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真正成为课堂的探索者。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当中,学生的思维才能发散,创造力才能得以激发。

二、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就要让学生能够敢于质疑,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遇到问题,要及时地进行提问,或者利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解疑。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适当地加以指导,不要盲目地去否定学生提出的质疑。让学生先懂得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而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协助进行解决。虽贵有疑,只有激发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能够敢于提问,敢于表达,才能够让自主地融入教学当中去。

质的飞跃要靠量的积累,如果说学生只阅读了十几篇文章,他的能力就可以形成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要结合课内阅读寻找适合学生认知能力与水平的课外阅读书目,并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当中能够适时地运用课内习得的方法。教师只有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让学生能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在阅读实施的过程当中具有计划性,并且能够掌握方法与途径,这样循序渐进地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三、 行之有效的阅读途径与方法

教师要想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让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阅读方法,形成自我阅读能力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的阅读经验与水平相对来说比较有限。教师如果将抽象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讲授给学生听,他们未必能够完全进行内化。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教材的内容,巧妙地将方法融入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领悟阅读的方法。

(一) 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

教师要注重在阅读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由此可见,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也是尤为重要的。

比如,教师的范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教师在范读时,要注意结合文本的内容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朗读。语调或是高亢或是低沉,也或是激情澎湃,要控制好自己的音量,拿捏好自己的情感,真正地用自己的声音去让学生感受到文本当中的主人公所要表达的喜怒哀乐,让学生聆听教师朗读时感受人物的真情实感,并且能够模仿教师的样子进行朗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比如,有的学生语速语调控制得比较好,教师可以让此类学生作为小老师带着其他学生朗读。也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进行赛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组内之间的竞赛,还让他们在合作与竞争当中提升阅读能力。还可以通过扮演文中的角色进行朗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更有利于他们把握人物情感,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可以真正地走入文本,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

教师还要适时地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还要做到客观而公正的,要起着积极的推动性作用,要让学生能够敢于去尝试。可能有的学生一开始朗读的并不是很理想,教师要进行积极的鼓励,不要打击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学生语感的培养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和达成的,是需要平时不断地训练,不断地尝试。教师要真正利用多种朗读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去,而不是仅限于班级当中朗读比较好的那几个学生,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朗读的过程当中。

(二)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儿童的内心世界是多彩的,他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文本的文字内容创设情境,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灵活地去创设情境,从而真正的激发学生的情感。比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姿态与颜色的荷花短片,给予学生直观上的刺激与感受,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再让学生闭着眼睛,伴着悠扬的音乐,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池塘中的荷花,感受荷花至美。

教师是想真正地去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要精心设计好教学当中的每一个环节,创设符合情境的教学方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并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三) 适当地进行拓展与延伸

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当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准确掌握并理解课文当中字、词、句子意思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理解了字、词、句子的意思以及运用的方法,才能够夯实自主阅读的基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进行应用,学生在对词句理解、积累的过程当中,最终实现灵活运用。教师在教学一篇课文之后,还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并且能够让学生能够将课内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当中去。

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要明确学生阅读目标,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把不会的或者有难点的地方圈画出来。当学习完课文之后,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让学生利用多种途径与方法进行解疑读懂,真正读懂课文的内容,并且能够从文中字面的意思领会到作者真实的写作意图,提炼出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都是需要长期的培养和训练的。

总而言之,教师应不断地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能够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这是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在阅读教学方面的途径与方法,从而去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让阅读成为学生主动的习惯。学生只有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体会到书籍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与趣味,才愿意真正将被动的阅读变为主动的阅读,并能够长期坚持下去,最终实现自身阅读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兰凤.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考试周刊,2010(56).

[2]张海波.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

作者简介:

黄凌,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龙固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