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阳明《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有感

2019-12-17 08:00王显海
考试周刊 2019年86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

摘 要:王阳明此文被称为“儿童教育圣经”,对现代教育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强调应以“人生八德”为教育核心,顺导其志向,调理其性情;带领学生在吟诗唱歌、学习礼仪和深入读书中激发兴趣、活动经脉、端正仪容、开启智慧,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人生八德;立德树人;活动型课堂;爱与尊重

谈及当代中国教育界所尊崇的教育理念,无论是国家的每轮教育改革和各级重要的教育工作会议,还是我们日常的教育、教研活动,引用西方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教育理论居多。殊不知,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所蕴含的精华也非常丰富,只是我们挖掘、整理和运用得还不够全面,有些甚至被淡忘。比如诞生在我国明代的王阳明,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确实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

也许有人说,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怎能给予如此高的评价?这表明你对他的心学理论及其做过的历史贡献还知之甚少。毫不夸张地说,他的心学理论所涉及到的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智慧独树一帜,可广泛地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等领域,已经推动并将继续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单从教育方面看,当时他的弟子中有不少成为治国理政的能臣和名噪一时的大学者,他的教育智慧由此可见一斑。在这里我仅谈谈他的《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对我日常政治教学的启示。

此文开篇就写到“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即是说,古代的教育主要是教给学生“伦理道德”,不知何时起,“记诵词章”的风气形成,让古圣先贤立下的教育真谛消失。如今教育儿童,应当专门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重点。当然,从现代社会需要来看,这样的教育很不全面,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从他提倡“八德教育”(与“立德树人”基本一致),反对单纯“记诵词章”来看,再反思当下的教育现实,我认为也有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地方。比如在政治教学中,目前主要还是围绕基本知识而展开,引导学生去记忆、理解和运用《考纲》中所要求的内容,虽然教学目标中也预设有“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合作与生活”(这也是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功能),但迫于升学压力,该功能往往被弱化。这样的学习活动,不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导致很多学生被动学习,厌学的学生与日俱增,即便是辅助于现代教学手段和教法,也无济于事。在教学中,我愈加体会到文中所写的“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彼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这种境况。要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就应该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这个首要目标,必须优化课堂结构和课堂活动。

首先,正确认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人生八德”对学习各科知识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渗透“人生八德”教育能唤醒学生的良知(尤其对“后进生”的作用更明显),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各科知识的动力。在此,我要指明的是:阳明先生所提倡的“忠”是指忠于国家和天下民众,不是忠于个人或小团体;“义”是“适宜”的意思,指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不偏不倚,不是江湖义气。对于“八德”教育要结合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运用,我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时总要找机会了解其家庭状况、生活和学习情况,随机引导他(她)做一名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珍爱生活、待人诚恳的孩子,激发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再就是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发布一件国内国际新闻要事,抑或是发生在身边的大情小事,启发学生思考和评论,随时进行“人生八德”某方面的渗透,以激发学生重塑人生志向、坚定理想信念。

其次,倾心打造“活动型”课堂,既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又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正如阳明先生所说:“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曲伸而固束其筋骸也”。意思是“通过学习礼仪,不但可以端庄仪表,同时也是通过揖让叩拜的动作来活动他们的血脉,在起跪屈伸中强筋健骨”。礼仪是做人的规矩,不会做人,就没有做事的机会,也会影响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现代礼仪不像古代礼仪那么烦琐,但作用依然是无可替代的)。课堂应该是最讲礼仪的场所,如上、下课学生起立向老师问好、行鞠躬礼,举手向老师提问,站立回答问题,学生登台发布新闻、讲故事或板书重点内容时向同学们致意、礼貌地回复同学们的质疑等,都是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行动起来,我尽可能地把教学内容编导成“小品”或“相声”等,鼓励学生课前做好准备,上课登台表演。学生在课堂上的举手投足、表演节目既可培养学生待人接物的礼仪常识,又能舒展筋骨、动荡经脉、激发兴趣,继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再次,阳明先生文中写到“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引导学生读书,不仅仅是增长他们的知识、开启他们的智慧,同時也是通过深入钻研、反复体会而锻造他们的思想,在抑扬顿挫的发言中宣扬他们的志向。真所谓“种树培根,育人养心”啊!在教学中就应相信学生、放手发动学生,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发现,使得所授知识“沉潜”于学生灵魂的深处,从“根”上把学生培养成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和人类的人。我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独学”“群学”、展示、互评和总结活动,尽可能地把学生引上讲台,自己走下讲台,把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导演”“评委”学习的合作者和答疑解惑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角”。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机会“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

最后,爱与尊重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阳明先生谈到“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我们都知道,没有爱与尊重就没有教育,学生得到老师的关爱、尊重和理解必然会“趋向鼓舞,中心喜悦”,才乐意接受老师的劝导而“舒畅”成长。伴随我国社会的日益进步,人们的民主法治意识日渐增强,加上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娇惯,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同时也催生了唯我独尊的不良心理,在这种背景下,只对学生施以传统意义上的严师之爱已经行不通了,必须树立师生平等意识,给予学生真诚的尊重和恰当的赏识,做到与时俱进、与学生携行,营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工作高效地开展。我班学生范某玩手机成瘾,甚至上课玩游戏,我常常以严师和长辈的语气批评教育他,此生不仅不改过,反而对着干,我很气愤也很委屈和无助。研读了阳明先生的这段话后深受启发,于是放下“架子”,主动与他“套近乎”,开始他还将信将疑、爱理不理,让我很尴尬,但良知告诉我不能轻易放弃,必须耐心地帮他戒掉“游戏瘾”,也许是我的诚恳和耐心感动了他,终于能够心甘情愿地与我交谈了;我没有再言辞犀利地批评他,而是站在他的角度上以朋友的身份分析玩手机游戏对身心的伤害;并且上课时给他发言机会,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几周下来,起码课堂上他不再动手机了,这就是对其“责善”而使其“改过”吧!

深入学习阳明先生此篇文章后,始终觉得他在倾心呼唤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学生为本,把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作为工作重点,借以提高学生的“情商”;同时,也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和体能,以提高学生的“智商”。事实证明,人生要有所建树,必须“情商”与“智商”并举,有时前者比后者更重要。这要求我们面对学生时应该顺其性情、以身作则、潜移默化、洞察秋毫和耐心指导,在春风化雨中消除其鄙俗、改造其粗鲁愚顽,使他们最终成长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勇于担当、顽强拼搏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阳明.传习录[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6.

[2]度阴山.知行合一王阳明[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王显海,陕西省商洛市,陕西省商洛市镇安中学。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
坚持“立德树人”的有效策略分析
“互联网+”时代民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探析
高校体育与立德树人研究
钢琴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立德树人
夯实基本功,做立德树人的中职班主任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求新求实求突破 考师考生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