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艺 2 任超
(1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 400000;2 重庆大学,重庆 400000)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2018 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可见,研究教师教学激励机制具有重要意义[1]。
“知识工作者”最早由德鲁克在《Landmarks of Tomorrow》书中定义为通过正规教育获得工作、职位和社会地位,主要利用知识和信息进行工作的人[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将教师定义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知识工作者与教师是利用知识和信息进行工作的人,两者的内涵具有一致性。
笔者认为知识工作者指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事生产服务、创造发明、扩展和应用知识的活动,并以此带来经济和社会效应递增的具有有责任心的专业人员。知识工作者具有4 个特征:有责任心的工作者;掌握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运用自有的知识和技能从事专业化的工作;具有较强独立意识与自主意识,高度自治;工作模式:面对具有挑战性的复杂任务,合作意识较强,倾向于“伙伴关系”代替“命令-服从”关系。
德鲁克的目标管理主要针对“知识工作者”提出来的,其理论基础运用了“行为科学”的人性假设,认为知识工作者是“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知识工作者期望以自我控制来取代他人强制性管理,通过参与目标的设定、责任的划分、工作过程的自我监控来体现自我价值。
知识工作者的责任心与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师德师风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作为教师的前提必然是“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这是教师的责任心,也是教师做好教书育人本职工作的内在要求。
知识工作者掌握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运用自有的知识和技能从事专业化的工作。知识工作者以“知识”为谋生的手段,通过不断加强知识学习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形成持续增长的知识资本,从而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最终形成专业化的人才资本。高校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以符合时代要求的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运用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从事人才培养的专业工作。
知识工作者以“知识”为资本,对知识具有较高的需求和忠诚度了,以满足自己的发展为前提从事专业化的工作,因此知识工作者具有高度自治性。同时,由于专业化的分工,知识工作者面对具有挑战性的复杂任务,重视专业合作和参与式管理。“学习型”团队即是知识工作者“自治”形式,知识工作者参与企业目标层层分解,并在参与过程中共同学习和团队组合,并承担共同责任。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这里的每一项使命都需要教师的参与,同时高校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参与。因此高度自治与参与式管理是高校教师工作基本条件[3]。
知识工作者的内涵、特征、工作模式的分析可以总结出高校教师教学激励机制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第一,高校教师是具有责任心、高度自治的知识工作者,重视精神需要的满足和参与性的价值体现,激励机制应充分考虑采用多种精神激励形式;第二,物质激励要满足持续增长的知识资本投入,注意物质激励的质量和数量;第三,激励机制要重视营造良好的氛围,畅通沟通渠道。
教师作为“自我实现人”,以知识为信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教书育人,教书是技能的展现,育人是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最高追求。选择教师行业的知识工作者,偏好于较高的社会地位与社会名誉。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仅重视学生学习的知识成果,更重视学生对自身的人格评价,“导师”、“精神向导”、 “名师”、“卓越讲师”往往比单纯的物质奖励更能激发教师的教学动力。
物质激励要满足持续增长的知识资本投入,注意物质激励的质量和数量。公平理论认为个人不仅关心自己经过努力获得的报酬的绝对数量,也关心自己的报酬和其他人报酬的关系[4]。教师教学物质激励要建立在合理划分教师教学基本工作量和超额奖励工作量的基础上进行,通过访谈发现高校教师教学基本工作量的确定并没有建立在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随意性导致了教师对教学基本工作量满意度差距较大。同时,教师每年的教学超额奖励额度的确定也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这导致了物质激励成效不显著。
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的进行知识投资,学校的物质激励出来“钱”的直接发放,也应该考虑承担教师知识投资的支出,例如确定每位教师的培养计划和培养资金,多形式解决物质激励的长效性。
从教师教学评价的角度来看,教师教学工作其主体是教师,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教学评价具有主体多元性,教师教学激励机制发挥作用有赖于良好氛围的营造和畅通的沟通渠道;从教师工作的特点来看,参与式管理是教师工作的前提,因此要不断健全反馈机制,畅通沟通渠道;从教师教学激励机制的目标设定来看,目标的设定既不能太高使教师失去信心,也不能设置得太低缺乏了挑战性,产生惰性。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师队伍的人才、特点人才结构、人才规模会不断的更新,激励机制建立以后需要不断的沟通反馈,并及时调整以保证激励机制持续性。
高校教师教学激励机制的建立是相应“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积极举措,因此要建立科学的教师教学激励机制,采用多种精神激励形式,注意物质激励的质量和数量,同时高校要重视营造良好的氛围,畅通沟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