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寿
(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中心小学校,重庆 409000)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从而塑造学生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让每位学生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公民。创新意识是新型社会人才必备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值得每位教师重视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勇于钻研,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传授知识当做唯一的教学目标,而是需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开发学生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在知识的领域自由的翱翔。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好课堂这个培养基地,找准学生的思维切入点,设置有意识的疑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彬彬有礼》一课的时候,教师没有进行按部就班的讲解,而是将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展示出来。在多媒体课件中,教师设置了相应的主题,知识与图片、视频、音乐相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还更好的掌握了所学知识。然后,为了增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多媒体课件的指引下,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进行讨论,怎样做一个彬彬有礼的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发言很积极,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将自己独到的见解与同学分享。这样的方式,既深化了本课知识的主题,又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持着一种随时支持学生的态度,耐心的倾听学生,对学生小小的创意,也要给予表扬,哪怕是学生的“异想天开”,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强化创新的意义。
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在它的影响下,学生对教师只有尊敬与服从,缺乏相对的平等与民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不敢随便质疑老师的,即使学生心中真的有疑问,他们也不敢直白说出来。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碰撞出思维的新火花,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创新元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学会学习》一课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种适合自己的學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则故事进行导入——《新龟兔赛跑》,在龟兔赛跑之后,兔子输的很不服气,向乌龟发起了挑战,想要再赛一次,结果还是乌龟赢了。为什么呢?因为乌龟发明了助跑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学生听过纷纷发言,最后总结出乌龟懂得转变方式,才赢了比赛。教师顺势将学生引入学习方式转变的问题上,有了前面故事做铺垫,学生心情放松,勇于思考,敢于发言,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学习感受,最终收获了高效的课堂效果。
可见,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宽松的教学环境,以此放松学生的心情,让学生大胆的提问,大胆的发言。
与其它学科相比,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灵活性与自由度更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主题,挖掘更多的教学资源来充实课堂,选择多样的教学案例与形式来进行教学,以此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丰富教学资源,提高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实效。
在教学道德与法治《温暖老人心》一课的时候,为了激起学生对老人的热爱与尊敬,教师在上课前为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每个小组去搜集一些老人的故事,这些老人可以是自己的爷爷奶奶,也可以是邻里的老爷爷老奶奶。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还能提升自身的自学能力。而且,学生的收获颇丰,他们都将自己搜集的小故事在课堂中与同学们分享,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他们的思维也得到了逐步的提升。
当然,对待学生搜集的教学资源,教师要采取肯定的方式,即使只有稍许的创新,教师也要给予鼓励与表扬,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信心,促进自身思维的发展,取得更大的进步。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一定要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情境,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活跃思维,启迪智慧,促进各项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