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军
(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开屯完全小学,贵州 黔东南 557105)
引言:少年儿童时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可塑性比较强,在此时期加强对个体的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将法制教育渗透于小学中段语文教学当中,能够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而且能够有效的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发生的概率,对于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是大有裨益的。而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扩展法制教育的渠道,采用更为丰富多元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小学时期个体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尚未完全形成,而且在此时期个体的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强,所以在此时期加强对个体的法制教育,将会使个体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其能够依照法律来进行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和指导。因此,在农村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能够使学生法律素养和综合素养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1]。
青少年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青少年对法律认识的缺乏,所以并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甚至在做出违法犯罪行为后,都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违反了法律。小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是在长时间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很容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可能会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另外,网络媒体的日益普及,使学生接触到网络媒体中不良信息的概率大大增加,加之小学阶段学生的自制力会比较薄弱,所以很容易使其受到网络媒体中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产生违法乱纪,甚至犯罪的行为。在将法制教育渗透于小学中段语文教学当中,能够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从而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中的法制教育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深入的挖掘,必要时可以对其进行适量的扩展,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接受到相应的法律教育。比如在《钓鱼的启示》一文时,“这时是晚上十点……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在学习到此处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该不该把鱼放回到湖里去,并说明放与不放的原因。在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可以为学生简要的介绍《中国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相关内容,使学生能够清楚的明白休渔期捕鱼是违法行为。此外,教师还可以对此适当扩撑,为学生讲解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2]。
口语交际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但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而且能够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充分激发,使学生能够通过事件的表象发现事件的实质,并逐步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列举电视上或是生活中违法乱纪行为,使学生依此为基点进行口语交际,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学生进行完口语交际之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对违法乱纪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产生深入的思考,通过这种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于法律意识的认知。例如,在每年十二月四号,法制宣传日那天,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适量的法制教育,为学生介绍一些最近发生的一些案例,让学生以此为基点进行口语交际。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认识。
小学语文课堂的组织形式是相对灵活丰富的,它不仅包含常规的课堂教学,还包括一些用来辅助课堂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这是由于小学语文的综合型比较强,通过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才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所以应当注重与其他学科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这有如此才会使培育出的学生更加适合当下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实行综合性学习时,可以适量的开展一些法律活动,以此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法制规范[3]。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的方式,把班上的同学划分成四个竞赛小组,然后通过提问法律知识,学生举手抢答的方式进行比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而且能够使学生对于法律知识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
结语:总而言之,在教育教学理念日益科学完善的当下社会,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当下社会,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是课本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良好品格的培育者。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律教育,使学生能够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新时代青年,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