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阳
(河北省霸州市第三中学,河北 霸州 065700)
体育的发展影响着环境,环境制约着体育的运行和发展。环境是我们人类及自然界所有健康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意识是世界公民的基本素质,爱护地球、维护生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小学生进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全民族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基础,更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体育教学其中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学生通过体育课,学习和掌握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培养终身体育能力,同时也发展体育人口。从表面看来,体育和环保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其实,有密切联系。人、体育、自然环境就像大自然中的“生物链”,环环相扣,不可分割的对立。人们通过体育,挑战自我,重塑自我,发展自我,身心得到愉悦和健康,而体育事业的发展又必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通过高科技的手段,才真正为人类造福。
1.课前——塑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体育教育活动绝大部分时间在室外进行。室外的环境具有育人的功能。洁净美观的大楼,梦幻多姿的围墙,草坪绿意盎然,花圃争妍斗艳,这优美的环境就是一部立体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材。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让学生感受着美好的环境,学会保护环境并在美好的环境中好好学习、健康成长。2.课中——从体育教育设计、内容、运用器材、游戏、参与及反思中渗透环境教育。首先,要设计出教学主线,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有利的教学场景,然后在这条主线之下结合场地的布置,配合语言、音乐的引导,进行环境教育。例如:进行教学《跳跃》动作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春游》的教学主线,在学习场地上布置一些象征小溪、草地、水洼、小土坡等障碍,利用诸如“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练习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清新和美丽。教师在此时让学生对比我们处在充满各种污染,不利健康的生活环境,加深对美丽和大自然的喜爱,以此来促使他们形成关心我们的生活环境、关爱大自然、关爱地球的环境保护意识。其次,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环保教育,采用简明、形象的语言艺术渗透环保教育。如在教授“黄河、长江大追捕”这一游戏时,向学生讲解现在我国黄河、长江一带水土流失、水资源受污染这一现象,这样既达到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自觉优化自然环境的良好意识。再次,在体育器材的使用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爱护的节约资源的意识,鼓励学生对破旧的体育器材进行力所能及的修理和维护,并尽可能多开动大脑,对废旧器材加以废物利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对废旧器材加以改造,如破旧的小篮球,在无法进行修补的情况下,可以在球内填充沙土来代替实心球,用来进行力量练习。又如饮料瓶装满沙子用来做小保龄球瓶;让学生玩游戏,发展学生肢体协调能力。接着,设定一些好玩的游戏,让学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欢快地活动,从而教育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例如玩老鹰抓小鸡、丢手绢和抓迷藏等,让学生在体会团结、友爱和快乐。最后,让学生通过作文、日记、周记等形式记录活动过程,在记录过程中反思、学习和成长。记录的点滴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还教会学生思考生活,进而感悟生活并学会感恩。3.课后——丰富的课后实践活动,提升体育教育中运用环境教育的意义。自觉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中,提高身体素质;体育课外,坚持不随便乱仍杂物、不随地吐痰的文明礼貌好习惯;爱护花草树木,不随便践踏花草树木;参加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支持环保行动。
1.主要任务是通过体育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而次要任务是在学生的身体练习中或中间进行渗透环境教育。通过分清主次,在课次和课时的不同安排来提高学生的素质。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基础知识、认识程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和讲授,是学生学懂会用。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想象力丰富、活泼好动和精力旺盛等特点,合理安排授课。3.巧妙地结合体育教育和环保教育,使其自然贴切、合乎情理。4.从现实的教材和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杜绝形式主义。在现实的教学中,充分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环境教育,从意义、过程和需要达到的效果严格执行教学过程。
综上所述,体育与环境教育的关系甚为密切,它们不仅有着共同的目的: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而且也有着共同的教育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重大意义而重视它们、热爱它们。在课堂上渗透环境教育,使学生既增长知识,又开阔视野,激发他们的环保热情,树立环保意识,深化环保行为,使学生从认识到行为,再从行为到认识,建构了坚实的环保理念基础,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分化出丰富、深刻的环保思想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