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科
(西安交通大学 军事教研室,西安 710049)
自2017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通大学15位老教授的来信做出重要批示并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再次提及“西迁老教授”以来,关于“西迁精神”的讨论得到国内媒体的持续关注。“西迁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安城市精神的重要内容。在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全力开启西安建设新格局的今天,增强文化自信、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引领,为推动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导向性作用。
1955年4月,国务院基于西北工业基地建设的要求和远离国防前线的考量,做出了交通大学内迁西安的决定。交通大学西迁是国家调整高等教育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在迁校以及新校建设的发展历程中,老一辈交大人坚决响应国家号召,秉承国家利益至上,坚持服务国家、建设国家的责任担当,开拓实干,奉献报国,千辛万苦在所不辞,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筑成西迁精神丰碑,给后人以生动教育和深刻启迪[1]。2005年12月,经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会批准,“西迁精神”被凝练概括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精神。
“西迁精神”的核心内涵体现在四个方面:胸怀大局的担当精神、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的报国精神、弘扬传统的创新精神。“西迁精神”的实质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知识分子所特有的爱国奋斗精神,主要体现在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20世纪50年代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百废待兴、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教育事业发展极不平衡的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正是因为交大人坚持胸怀大局、心有大我的情怀和担当,秉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才使得西安交通大学这所著名学府在当初一片“经常看见野兔跑来跑去”[2]的麦田上屹立而起、绽放光芒。当下,经过岁月的冲刷和洗涤,“西迁精神”历久弥新,在新时代将焕发出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成为广大知识分子建功立业的重要精神引领。
“西迁精神”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共同构成了伟大的中国精神,构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谱系。“西迁精神”属于中国社会主义大学精神,而中国社会主义大学精神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谱系在内容上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在涵盖的领域和涉及的类型上还将不断充实完善。随着“西迁精神”这一大学精神内涵的明确和地位的确立,关于中国教育领域的精神自然也将得到进一步填补和丰富[3]。
“西迁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精神内涵、道德准则做出了生动诠释,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首先,“西迁精神”蕴含的爱党爱国、服从大局的坚定信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六十多年前,西迁的交大师生员工以“听党指挥跟党走”的政治觉悟,以“国家培养了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大局意识,毅然从繁华的黄浦江畔奔赴千里之外的黄土地,背后闪耀着的正是深厚的爱国之情、强烈的报国之志[4]。青年教授陈学俊带头响应党的号召,把位于上海繁华地段的房产交公,注销上海户口,携妻带子离沪西迁,在西北地区坚守教学、科研六十载[5]。秉持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主题,也是“西迁精神”的方向所指。“西迁精神”蕴含的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有助于我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做出了生动诠释。
其次,“西迁精神”蕴含的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动力的内在要求。交通大学西迁初期,在教学、科研、生活等方面均面临多方面困难,虽然条件异常艰苦,但是大家都精神饱满,干劲十足,老一代交大人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使学校各项工作迅速步入正轨,没有中断任何教学,没有迟滞一届招生,这成为中国高教史上的一个奇迹[6]。踊跃投身西迁的力学专家朱城,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工程力学专业的创办与发展上,在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编写《材料力学》教材的同时,还不辞辛苦地去北京大学等院校授课,积劳成疾的他不幸在38岁时英年早逝[7]229。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迎难而上的精神演绎和展现了中国社会变革发展时期的时代魅力,在老一代交通大学西迁人的精神境界里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这也是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核。老一辈交大西迁人和由他们所铸就的“西迁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
再次,“西迁精神”蕴含的勇于担当、服务党的事业的奉献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道德准则的内在要求。面对祖国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召唤,老一代交大人高喊着“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有家”的口号,主动放弃上海优越的生活,克服困难,背上行囊,登上西行列车,满腔热血地扎进了建设大西北的洪流中,而且一扎就是一辈子,用毕生的奉献精神和不懈奋斗,换来了西部科教事业的发展勃兴。当时年过花甲的钟兆琳教授,婉拒上级领导让他留在上海照顾家庭的关照,满怀壮志地登上了交大首批迁陕的专列。来西安后,每日吃集体食堂,总是第一个到教室给学生上课,并攻坚克难,创建了全国高等院校第一个电机制造实验室[7]204。在道德行为选择上,“西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西迁精神”蕴含的勇于担当、服务党的事业的奉献精神是对爱国、敬业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生动诠释,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写照。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守并弘扬自身的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正是因为“西迁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弘扬“西迁精神”必然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西迁精神”体现的是交大“西迁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和奉献报国、造福西部的家国情怀,传承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精髓,成为中国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今天,“西迁精神”依然激励着新时代所有有梦想、有担当的知识分子,成为新时代“西迁新传人”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西迁精神”不仅是西安交通大学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更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传家宝”和“金名片”,理应成为新时期全国广大知识分子的一面精神旗帜,学习和践行“西迁精神”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第一,坚定文化自信,使“西迁精神”成为社会主体努力奋斗的助推器。应将“西迁精神”融入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战略、陕西省“追赶超越”中心工作和西安城市建设的实际当中,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体的使命意识,增强“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有家”的爱国情怀和“党指向哪里,我就奔向哪里”的报国使命,使“西迁精神”在全省各行各业产生强大的感召力,从而更好地解决时代发展中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为陕西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做出贡献。同时,也应努力对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以“西迁精神”打造西安“硬科技之都”,推动城市的现代转型。2018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促进资本、信息、人才、技术等要素聚集”。当前,三星、IBM、亚马逊、华为、阿里巴巴等一批硬科技企业纷纷落户古都西安,西安大力发展“硬科技+”,以航空航天、光电芯片、基因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为代表的硬科技产业助力西安经济升级。政府要进一步结合“西迁精神”打造西安“硬科技之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擎起“硬科技之都”大旗,用新经济支撑未来。同时,弘扬“西迁精神”中蕴含的“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的报国精神、“弘扬传统”的创新精神,构建军民兼容技术支撑平台、培育军民融合创新型企业,促进陕西军民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向新型智能科技中心转型的步伐。
第三,加大对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是“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及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8],为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速创新型省份建设,应加大对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支持力度,加快将其建成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同时,结合西安“三步走”战略安排,与西安、川渝若干所重点高校联手,打造国际一流的高校集群和科研中心集群,力争与国家其他三大城市群齐头并进,跻身国内四大高校与科研基地,让“西迁精神”在“教育强国”背景下结出绚丽的文明硕果。
第四,努力提供资源支持,将“西迁精神”的缔造地——西安交通大学建成中国顶尖、世界一流大学。自20世纪50年代党中央做出交通大学西迁的决定以来,一代代交大“西迁人”克服千难万阻,用青春和汗水在祖国大西北建成了一所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等学府,为国家特别是西部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当下,进一步建设好西安交通大学并以其改革发展经验引领全省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是传承和发扬“西迁精神”的重要体现,进一步彰显西安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科研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城市形象。
第五,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建立“西迁精神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加深对“西迁精神”的学理研究,发挥智库作用。2018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印发的《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精神,成立了“西迁精神研究中心”,明确了机构性质为“交叉学科研究”,归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宣传部,这为加强对“西迁精神”系统化的学理性阐释、促进西迁精神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精神动力奠定了基础。地方政府应通过资源保障、人员整合、课题立项、需求牵引等途径支持“西迁精神研究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西迁故事已成往事,但“西迁精神”永放光芒。在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之下,“西迁精神”必将鼓舞更多有开拓和奉献精神的知识分子听从祖国召唤、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谱写光辉人生篇章,也一定会助力陕西省“追赶超越”中心工作和西安经济社会发展,为西安在发展中跑出“加速度”提供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