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血管征特性在肺部微小结节病变定性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2019-12-16 08:15高汉斌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30期
关键词:鉴别诊断

高汉斌

[摘要]目的 分析CT血管征特性在肺部微小结节病变定性以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46例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分型对样本区分为实验组(24例,恶性病理改变患者)与参照组(22例,良性病理改变患者),均开展CT血管征特性检查,对两组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的病变类型、血管征类型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管征敏感性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血管征阳性患者的血管征分型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CT血管征特性用于临床定性鉴别诊断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中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CT血管征特性;肺部微小结节病变定性;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10(c)-011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T angiography features in the qualitative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ulmonary micronodular lesions. Methods From November 2016 to November 2018, 46 patients with lung small nodular lesions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the sample,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24 cases,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pathological change) and the reference group (22 cases, patients with benign pathological change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CT angiographic features examination, and the pathological types and vascular signs of pulmonary micronodule lesion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sensitivit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P<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vascular sign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reference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T angiographic features in the qualitative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ulmonary micronodule lesion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Key words] CT angi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Qualitativ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micronodule lesion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肺結节属于尚未明确原因、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非干酪性上皮性慢性肉芽肿疾病,可自动吸收病变或者变为纤维化病变[1]。孤立性肺结节实际上是肺实质内部产生的椭圆形或者圆形致密影,直径<3 cm,大部分结节病变不合并肺不张、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肺炎等情况,直径<1 cm者即为微小结节。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评估分析CT血管征特性在肺部微小结节病变定性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46例开展CT血管征特性检查的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分型分为实验组(24例)与参照组(22例)。实验组中,男12例,女12例;年龄37~72岁,平均(51.65±3.33)岁。参照组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36~73岁,平均(51.22±4.55)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肺部微小结节病变临床判断标准[2],神志清楚,体力良好,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精神严重异常患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药物依从性差患者。

1.2方法

选取GE PRO16排螺旋CT机(美国GE公司;型号:BrightSpeed 16层)进行扫描,管电压设置为120 kV,管电流设置为200 mA,螺距设置为1.05,曝光时间设置为0.65 s,肺尖至隔顶即为扫描范围。重建参数:矩阵设置为512×512,间距设置为5 mm,层厚设置为3 mm。患者取仰卧位,屏气呼吸,扫描过程中对肺组织内微小结节病灶实施定位,在患者病灶上下大约1 cm位置选为感兴趣区,对其开展薄层扫描。部分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对比剂使用碘海醇,用量即为1.5 ml/kg,从患者肘正中静脉采取3 ml/s的速度注入,注入全部对比剂10 s后予以CT增强扫描。将空洞、血管、钙化斑的纯实质层面忽略之后对CT值进行测量,微小结节病变增强扫描时CT平均值和平扫时层面CT值之差即为强化值。扫描患者图像后予以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技术图像重组后处理肺部微小结节病灶,图像重组后能够依据最佳视角对血管和结节关系进行观察,获得最终判断标准和依据。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计算两组的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病变类型、血管征类型。血管征分类的临床判断标准:清晰显示肺部微小结节病变,并且可对结节范围内清晰血管征进行观察。在病灶边缘处肺血管被截断,一支以及几支血管末段显示为杵装增粗现象即为Ⅰ型;在病灶边缘处肺血管被截断,血管末段不显示为杵装增粗现象即为Ⅱ型:肺血管穿过或者伸入病灶区域即为Ⅲ型;肺血管顺着病灶边缘压迫或者走行发生弯曲改变即为Ⅳ型。敏感性=阳性例数/(阳性+阴性)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血管征情况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血管征敏感性高于参照组(P<0.05)(表1)。

2.2 CT血管征阳性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血管征分型状况的比较

实验组血管征阳性患者的血管征分型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肺部微小结节属于确诊难度较大的常见临床疾病,属于临床上讨论和研究的难点以及热点,因存在比较复杂的病因,缺少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进而增加了诊断难度,提高了漏诊和误诊发生率。周围型肺癌瘤体直径<2 cm时即为小肺癌,直径<1 cm即为微小肺癌[3-5]。小肺癌不一定都是早期肺癌,特别是小细胞未分化癌、腺癌。研究显示,小肺癌患者大约有20%可能存在淋巴结微小转移现象[6]。肺部小结节显示为多发性,并且能够互相融合产生块状病灶,也可单发,同时肺部存在1~2 cm的圆形结节[7],疾病后期出现空洞,也可能合并感染现象。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薄层CT技术和高分辨率技术的研发,微小结节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提高。约有一半的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都显示为良性病变,约有40%患者显示为恶性病变,因此,早期诊断肺部微小结节病变十分重要[8-10]。恶性肿瘤如果生长旺盛,提示血供系统十分丰富,可予以病灶适当血液供给,确保血管发生代偿性扩张、增粗、尾端杵状膨大等临床表现,继而提示肿瘤疾病属于明显的血管依赖疾病,肿瘤发展、预后与血管之间存在较大关系[11-12]。与其他正常机体组织相比较,癌肿发生的机体部位存在更多的血供,因此,观察癌灶周围血管有利于早期发现可疑病变,结合CT血流征对肺部微小结节进行准确寻找,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13]。

谢继承等[14]选取呼吸内科接受住院治疗且予以CT扫描检查的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病理分型状况将恶性病理变化的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纳入观察组,将良性病理变化的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纳入对照组,结果显示,恶性病理变化的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CT血管征检查结果呈现阳性50例,CT血管征檢查结果呈现阴性14例,诊断敏感度为78.1%;良性病理变化的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CT血管征检查结果呈现阳性16例,CT血管征检查结果呈现阴性40例,诊断敏感度为28.6%,恶性病理变化的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的CT血管征敏感度明显高于良性病理变化的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两组的血管征阳性者血管征分型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管征显示阳性者的增强扫描检查CT数据值为(40.07±3.72)Hu,高于对照组血管征显示阳性者的(10.54±4.83)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管征显示阳性者CT强化峰值和主动脉强化值之比为24.96%,高于对照组的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CT血管征特性在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对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林明华等[15]将50例恶性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作为恶性组,将50例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组,均行CT检查,结果显示恶性组患者的敏感性为64.00%(32/50),显著高于良性组的42.00%(21/50)。上述结果与本研究具有一致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血管征敏感性(70.83%)高于参照组(22.72%)。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血管征敏感性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血管征阳性患者的血管征分型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管征分型Ⅰ型、Ⅱ型更多,而参照组血管征分型Ⅲ型、Ⅳ型更多,提示对患者实施动态增强扫描或薄层扫描,有助于将CT血管征诊断对于肺部微小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提升。

综上所述,将CT血管征特性应用于临床定性鉴别诊断肺部微小结节病变具有显著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莹,谢继承,周亚敏.CT血管征特性在肺部微小结节病变定性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21):3201.

[2]黄义宝.CT血管征在肺微小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2):66-68.

[3]张艳,余建群,朱洪基,等.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CT和临床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J].放射学实践,2016,31(8):734-738.

[4]卫莎莎,武淮昌,尹玲,等.浅谈CT肿瘤血管征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16,(12):106-107.

[5]么娜,刘巍.肺内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CT征像特征分析与诊断[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8):1493-1495.

[6]张茜茜,杨会珍,李晓亮,等.磨玻璃密度肺结节的CT影像学特征及其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6):16-19.

[7]刘念龙,杨波,王玉璜,等.肺微小磨玻璃结节血管征及气管征对良恶性的鉴别意义[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8, 10(4):221-224.

[8]刘建全.增强CT扫描对肺孤立型结节定性诊断价值[J].系统医学,2017,2(19):83-84.

[9]朱晓龙,李永,张新慧,等.CT对肺部磨玻璃结节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4):435-437.

[10]魏东勇.常规剂量和低剂量CT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结果对比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4):134-135.

[11]寿毅,姜建隽,王海岩,等.PET/CT显像恶性单发肺结节边缘征象与所对应区域18F-FDG代谢程度的关系研究[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18,42(2):97.

[12]钱国伟.孤立性肺结节经CT检查(平扫征象)诊断效果[J].中外医疗,2017,36(36):185-186.

[13]王万勤,刘斌,周勇,等.良恶性肺结节多排CT征象分析[J].安徽医药,2018,22(8):1491-1495.

[14]谢继承,周亚敏,李莹,等.CT血管征特性在肺部微小结节病变定性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21):3201.

[15]林明华,易城辉,丁来贵.CT血管征对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与鉴别[J].医疗装备,2016,29(16):20-21.

(收稿日期:2019-01-18  本文编辑:祁海文)

猜你喜欢
鉴别诊断
试析生猪检疫中猪瘟的鉴别诊断与无害化处理
血清C反应蛋白在亚急性甲状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降钙素原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小实性病灶鉴别诊断中应用研究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评价MCV/RDW与网织红细胞在贫血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实变型肺癌和结核性肺病的CT影像特点比较
CT能谱成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