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崇德
摘 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出学生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价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授课环节。基于此,本文先介绍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其次,提出了初中历史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最后,以调查探究的方式,提出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原则与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教育原则;师生关系
当个体对事物产生兴趣时,会自觉地进行追求和探索,在教育领域中,可以理解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兴趣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提升学习水平。
一、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学生的學习兴趣能确保其在学习中保持较高的集中度,积极地进行知识学习,并认真思考历史事件和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在组织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够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以兴趣作为引导,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增强教师和学生群体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法,丰富拓展历史教学内容,以此激活课堂的组织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历史课程的兴趣点,使他们在兴趣指引下,积极配合教师教学,掌握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促进自身发展。
二、 初中历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 面对复杂知识有畏难心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经过了几千年之久,其内容和内涵对于当代初中生而言,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同语文和数学等学科相比,历史的学习会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如果教师采用的方法不合理,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心理障碍,在面对历史文化知识时,会产生畏难心理。并且,与语文、数学教师相比,历史教师除了教学之外,与学生的沟通联系较少,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无法从教师处及时地获得帮助和指导,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二) 学生主体地位未能显现
对于初中历史知识教学工作来说,如果片面地强调教师的“教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最终的效果并不会十分理想。而且,这种指导思想也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地显现出来。如果在教学中,学生本身主体意识不强,并且教师引导不到位,则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得到发展,最终的学习效果也会受到影响。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成就感也会削弱,在今后教学管理中的积极性也不能得到发展。
(三) 教学评价标准客观性较差
教学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发展。但是,就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来看,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中,主要采用的方法仍旧为笔试测验的方式。这种方式仅能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兴趣和发展层次方面的评价缺乏相应的标准。这种情况下,不能结合《教学大纲》和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发展需求与学习兴趣偏好进行合理判断,教学方法也无法就此做出调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无法采用更为灵活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三、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
(一) 案例调查
为了更有效地探究初中历史教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笔者在研究中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地区初中学校内初一和初二共计38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此判断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状态。同时,还采用了访谈的方式,与学校内8名历史教师进行了对话,根据调查和访谈得到一手资料,用于对日后教学管理工作的改进调整提供支持。其中,问卷共计发放数量为380份,回收得到的有效问卷数为372份,有效问卷率为97.89%,符合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调查得出,该学校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中,有70%的学生喜欢历史,但是喜欢历史课的学生比重为65%。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学都喜欢历史以及历史课,有5%左右的学生喜欢历史,但是对于历史课的兴趣并不浓厚。在对教师进行访谈中也得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采用了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丰富的内容,则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 教学原则
1. 教育原则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的教学策略要注重关注教育原则。教育性原则要求通过教学途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思维修养。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感受历史文化对自己的影响,吸收历史文化的精华,借鉴发展挫折的经验,更好丰富自身不断成长,最终为国家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 目的原则
初中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会采用历史故事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兴趣,达到吸引学生配合教学的目的。历史故事在选择上有较大的空间,教师要关注到内容题材同时也要关注到呈现方式,避免舍本逐末,导致学生过度关注故事情节,忽视了对故事本质内涵的探究。同样的故事如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学生从中获取的经验和知识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中,要注重趣味性和知识性,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从中获益。
3. 趣味原则
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要注意趣味性原则。合理地选择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融入更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使他们更充分地体会历史文化带来的影响。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多样的历史文化学习活动、历史故事演讲活动、成语典故竞赛等,让学生不仅能从课本中学习知识,还能在竞赛中相互学习和比拼,形成良性的互动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三) 培养策略
1.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会产生重大影响,教师要尊重并爱护学生,并以此作为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以往教学模式中,教师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造成了师生关系紧张。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初中历史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尊心,不仅在课堂上为学生传达正确的知识,同时在课下也要及时地与学生沟通交流,指导并鼓励学生,使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本身要注重自己的综合能力提升,除了要具备渊博的历史学识以外,还要具有认真教学、耐心宽容的良好品质。在教学中,注重教学态度与方法,以自己的热情感染和鼓励学生,使他们也能提高对历史史实和历史课堂的兴趣。当教师的教学能力基本一致时,学生会更加倾向于与具有亲和力的教师沟通,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努力做出改变。
2. 培养学者主观意识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主观意识。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个体在学习中的联想思考、求索精神以及质疑能力都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当学生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则表示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提升。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赤壁之战”有关知识时,提出人物都有两面性,在学习时,要充分地摆脱以往学习阶段对某些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的刻板印象,而是要学会辩证地思考,敢于提出質疑。在教师的鼓励下,有些学生提出了自己对于“奸雄”曹操人物评价的看法。当一名学生发言完毕之后,教师还鼓励其他学生针对其提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学会辩证地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自己和历史之间的关系,不断地提出自己的质疑,面对不确定的结果也能力求真知。
3. 合理安排教学导入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事物都充满着好奇。若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时,可以将历史故事巧妙地结合到其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西方文明起源”有关问内容时,教师引入了西方文明起源有关的神话故事、民间奇谈以及民族习惯等。比如,教师为学生介绍了恺撒大帝获取政权的故事,可以引发学生对于历史上这一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生平的关心。教师将这个故事和西方文明起源相互结合,从故事引入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保持高度好奇心的情况下参与历史课堂学习,从而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除了采用故事导入的方式,教师还可以结合历史文化诗词导入历史教学。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我国唐宋时期的历史发展,可以将唐代和宋代不同发展阶段代表诗人和词人的作品,作为课堂导入的素材。这种方式能让学生从文化中感悟历史,并且还能在了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之后,体会出诗词作者们在创作时的历史环境和心路历程。
4. 充分利用教学工具
教学工具的合理利用,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例如,在人教部编版的初中历史课本中,有丰富的历史插图。这些插图本身的表现力极强,可以充分地为学生展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比如,在学习“东汉统治”有关内容时,课本中提到的光武帝整顿吏治旁边配有“强项令董宣”的插图。教师组织学生观看插图,并结合课本中的文字,为学生讲解光武帝、董宣和湖阳公主之间的关系,由此引发学生思考东汉时期国家统治。这种方式构建了较为活跃的互动型课堂,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除了利用课本材料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发挥出新时期科学技术的优势。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记录当时历史时刻的影像资料,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更投入地参与学习。
四、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在组织教学工作中,需要重点地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借助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培养责任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配合教师教学,增强学习能力,拓展文化知识,处理好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内容之间的平衡关系,在长期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邢国翠.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培养策略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233.
[2]廖紫微.初中历史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12):55-56.
[3]武士锋.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8(33):70-71.
[4]葛蓉.解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4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