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天津 300380)
心理健康教育是近年来社会和教育界非常关注的一个内容。因此,怎样有效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成为高素质专业人才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力求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找出心理健康教育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结合的对策,进而探索完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的作用,探索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创新思路,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为今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和可操作的方法。
为更好地了解天津市各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现状、找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寻求心理健康教育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结合的对策,研究小组开展了广泛调研。本次调研涉及的内容包括:天津市各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现状、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存在的问题,教师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化建议、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企业对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评价以及对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等。
调研主要采用了座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比较分析法。首先,在天津市教委职教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召开了天津市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座谈会,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天津市东丽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等20所中职学校的相关教师参与了本次座谈。通过座谈,了解了各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难点、亮点、面临的困难与困惑、对未来此项工作的建议和期望,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研究小组设计了“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的作用”的调查问卷,问卷分为教师卷、学生卷、企业卷三个,采用随机的方式进行发放。本次调研参与学校达22所,调研共发放学生问卷187份,回收187份,有效问卷174份;发放教师问卷26份,回收26份,有效问卷26份;发放企业问卷74份,回收74份,有效问卷74份,问卷回收率达95.45%。
通过对回收的调研问卷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小组理出了目前天津市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开展研究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持。
数据分析显示,在对未来职业了解不多的前提下,学生对于自己胜任未来职业需求能力的预估与用人单位的评价存在明显差异。用人单位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对于当前中职毕业生职业态度满意度,有44.95%为个别不满意,6.67%为不满意,不满意的方面主要集中在工作责任心不强、大局意识欠缺、学习能力不强等(如图1所示),这显然低于学生的预期。
图1 关于用人单位对于学生工作状态不满意的具体内容统计
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认识与自我认识协调统一是未来职业教育中的重心。可见,中职学校开展心里健康教育中认识自我的教育是非常困难又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学生手机成瘾、自控力差、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等心理问题层出不穷,而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环境压力等依然在不断刺激学生的身心发展。这使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之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并未达到我们预期的状态。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心理专业培训、心理活动等手段已经不能解决学生的根本问题。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讲,专业课程是其接受职业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就目前来看,这一点还没得到中职学校的普遍重视。
调查显示,天津市中职学校心理教师数量普遍不足,专业素质提升机会匮乏,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却是多元的(如表1所示),这就造成除对心理教师的数量和专业水平的需求外,对于与教师的经常沟通,随时能够进行心理咨询的要求更高,这也反映出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严重缺乏。由此可见,专业教师团队中存在的各种困难,也是学生们希望加强的内容,因此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改变学生目前的心理状态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表1 关于学生最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交叉统计
调研发现:企业人员参与岗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空缺;教师、用人单位主张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第三年顶岗实习期间的相对较少;在工学交替或顶岗实习之前、之中以及毕业之前,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强烈。学生需求与教师、用人单位主张之间的矛盾,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极度关注。
通过座谈会和市场问卷调研,我们找出了目前天津市各中职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研究小组以学校会计专业为试点,经过反复研讨,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有机融合的实施方案》,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了多维度的实践性研究:
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修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专业不同的学段,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重点挖掘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知识技能提升与心理素质提升有机结合,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会对情绪的调节和控制,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提高学生人际交往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会计专业的心理健康课程重在教育的体验和调适,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心理素质培养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结合。课程教学中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心理测量数据和所学专业的特点,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同时,加强心理疏导和课堂内的活动和体验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和职业素养。编写出版《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和《中职生心理健康活动手册》,逐步改变原来教材“重理论说教、轻实践感悟”的情况。
开辟在会计专业其他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立足教育部对中职学校的育人要求,在专业课教学中,探索“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教学环境、课堂组织、教学评价”5个途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典型教学案例的分析和反思,以实验的方式摸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操作的方式方法,突出“整体育人、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使“知识、技能、素养”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适合新时代职教发展的会计专业有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模式。
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取得,关键在教师。为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组织教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题培训,鼓励德育教师和学生管理部门的教师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组织开展“和谐师生关系”、“我的情绪我做主”、“放松训练”等系列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以“花季需要你的呵护”为主题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讲座,通过培训,使教师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切实提升了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照调研中获取的不同年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明确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联合兄弟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研讨编写出版《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和突出实践性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活动手册》。并通过专题讲座、团体辅导、拓展训练、心理咨询、音乐理疗、观看视频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深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
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通过就业指导、岗前培训、在职培训、拓展训练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不利的就业心理倾向,正确对待职业选择和职业的发展变化,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更好地满足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经过研究实践,课题研究小组着眼天津经济发展实际,从多维度需求出发,加强顶层设计,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有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实践,以“基础 途径 保障 内容效果”为主线,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234331”的融入模式,即“双需三融四进三保障三维度一提升”:“双需”就是心理健康教育以校企合作为根基,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和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三融”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标准,构建企业、教师、家长参与的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充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实践内容;“四进”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活动、进培训。组织编写了理论和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和《心理健康活动手册》,并以此开展了专题教学和培训,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和培训各环节,渗透到学生实习实训岗位和顶岗实习过程中;“三保障”就是加强“制度、师资、阵地”保障措施“三到位”,建立健全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制度体系,建设“专兼职结合、校内外互补”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团队,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阵地作用,三项保障措施确保了教育工作稳步有效的开展;“三维度”就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时代内涵和价值的研究,将“环境适应与自我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三个维度作为会计专业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一提升”就是多项举措并进,有效提升会计专业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心理健康教育的“234331”融入模式,有效解决了当前天津市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丰富了中职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内涵。
本次研究将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多种渠道,有机融入到了中职学校不同教学阶段的专业教学中。三个阶段通过“职业意识初养成”、“培养合格专业人”、“打造完美职业人”的针对性教育,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针对性提高了学生“环境适应与自我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调研和设计,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更加明确丰富,教育形式更加多样,重点突出了在不同情境下“活动载体”的教育实效性,有效促进了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切实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全面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通过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开展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实习实训课等非德育课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借助拓展训练、社团活动、团体辅导等形式,切实提高了学生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职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综合素养有较大提升。在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根据学生心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确定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及教育形式,充分发挥了心理健康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了专业人才的健康成长。
本次研究促使各科专业课教师的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传道解惑者和职业生涯引领者”。通过专题培训,对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并逐步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不断提高,真正贯彻了职业教育的 “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提升综合职业素养”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培训、研究、比赛、撰文和实践”,探索并形成了自己的课程特色,促进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教师德育教学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本次研究突出“整体育人、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着眼于教师综合能力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积极搭建“心理课程、教学渗透、心理大赛、拓展训练、社团活动、团体辅导、个体咨询”七大教育平台,通过研究、活动、分析和反思,以实验的方式摸索出专业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操作的有效途径,实现了“知识、技能、素养”三者有机融合,创新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本次研究让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教科研工作中来,通过对“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探索、实践和总结,大大提升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综合业务能力和教科研素质。同时,研究也带动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学校深层次多角度的内涵建设。研究小组编写了《中职生心理健康活动手册》,发表了《在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等多篇研究论文,对研究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通过本次研究,研究小组着眼于学生身心成长特点和企业需求,深入调研与数据分析,明确研究方向,完善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出版了《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和《中职生心理健康活动手册》,并在9所中职兄弟学校教育教学中推广应用;培养出了多名优秀学生,在2018年天津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中,5名选手分获会计手工账项目和会计电算化项目一等奖;形成《放飞自我,成就梦想》和《神奇数字,承载希望》教育典型案例2个,撰写发表论文3篇;建设了一支“心理调适应对能力强、心理健康知识理论与实践水平高、教育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不断提升。在天津市教委职教中心的支持下,创新的心理健康教育“234331”融入模式,在多所中职学校进行了宣传与推广,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引领作用。
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一项长期而耐心的工作。为此,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为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从学校层面要给与高度重视,学校应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考评标准,使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从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序开展。
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不只是心理教师的工作。为此,学校应注意加强对全体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理论和实践的培训,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尤其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讲,要通过学习不断更新职教理念,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通过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等途径,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和职业心理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顶岗实习阶段是学生从校园步入社会的关键过渡期,在这一阶段,学校应和企业紧密合作,通过就业指导、岗前培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树立信心,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新的岗位,正确面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挑战,恰当处理好人际关系,为顺利走上职场奠定基础。
在开展研究过程中,研究小组通过实践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在非德育课程中恰当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开展,以便凝练出更好的经验成果在中职学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