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王前新先生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教育方法、师资队伍组成、培养途径与特色、实践教学等构成要素。同一类型的人才可以有不同的培养模式,但具体到某一种模式,必然有其独特的构架。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出优秀的职业人才,必须构建适应各行业发展需要、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几年,国家多次出台海洋战略,对港航企业创新升级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也为港航专业服务产业发展指明方向。2014年我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战略,港口作为连接国内外货运商贸、物流仓储以及信息服务等的重要载体,将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节点,迎来重大发展机遇。2016年交通运输部颁发的《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以信息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推动运输的便利化和一体化,重点推进智慧港口建设。2017年12月06日,交通部下发《推进绿色交通发展 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意见》的解读中明确指出,既重视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高效低碳,又关注基础设施、技术装备领域节能环保。
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等政策,十分有利于港航物流专业群发展,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建设;有利于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机制;有利于港航企业转型升级,系统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港航企业提供人才保障。
“一带一路”重点布局的15个港口都计划将“智慧型”信息技术逐步引入港口建设中,这一技术将围绕港口生产、物流、电商、金融等多方面业务,促进多单位、多业务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在发改委与交通部联合发布的《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文件中提出的关于“智慧港口”示范工程要求,可知港口服务正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而根据目前全国港口企业开展“智慧港口”建设情况来看(见图1 2017年中国智慧港口建设情况),“智慧港航”必将成为未来5年内行业建设热点。因此,港航专业应该围绕着“智慧港航”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开展专业建设工作,以适应港航产业发展。
图1 2016年中国智慧港口建设情况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作为天津起步最早,规模最大的港航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单位,为构建适用于港航物流行业发展现状的人才培养模式,自2011年起,以央财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开展校企共建基于港航物流全产业链的“公司化”实训教学资源建设项目,以期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的港航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港航全产业链”指以海运操作为主线,将集装箱货物在外贸、货代、船代、报关、堆场及码头等公司的流转情况梳理成:合同订立→委托订舱→车队提箱→舱单制作→堆场放箱→委托报关→海关放行→堆场集港→码头装船9个典型实训项目。据此形成了国际贸易、国际货运代理、国际船舶代理、报关报检、集装箱堆场、集装箱码头6门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由“工作任务链”形成“教学任务链”。“公司化”实训教学资源指将典型港航企业真实的操作系统引进校园,通过校企联合开发,使之兼具真实生产和技能训练双重功能,通过对教学环境、管理方式进行“公司化”情景设计,使学生能够在全真的工作环境下完成全真的工作任务。在这个环境中,老师就是主管,同学即为同事,标准来自企业,效果即是成绩。经4年实践证明,本项目成果在提高学生海运操作技能、培养工匠精神、开拓创新的职业能力和港航生产全局观等方面成效显著。首先,建立基于港航全产业链的“公司化”实训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重塑了港航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设计,实现了港航专业实训资源由仿真到逼真到全真的全面转型升级,充分地运用了现代信息教学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法。其次,形成政府支持、行业指导、校企共建、多维联动的港航实训项目建设模式,也正是基于这个模式来构建港航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
港航物流专业依据政府支持、行业指导、校企共建、多维联动的港航实训项目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有2大特点。一是实训教学真实。环境真实、任务真实、师傅真实。资源缘于企业,教学任务紧贴工作任务,企业能工巧匠直接进入课堂,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跟真实的师傅学习真实的工作任务,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这种建设思路与做法符合职业教育的特征,并且可验证、可复制。二是课程体系全面,虽然我们在实训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最关注的是学生对海运操作岗位群工作技能的掌握,但通过对海运操作业务在整个公司各个部门流转过程的了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些真实工作岗位业务的“前世今生”,掌握海运操作与公司其他部门和公司外部相关经济体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建立港航生产全局观,提高学生对国家产业政策的了解与把握。
当然,校企共建基于港航全产业链“公司化”的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实训教学资源项目,也得到了北方航运中心、天津货代协会、天津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天津新里程国际航运集团等多方面指导与帮助,最终形成了政府支持、行业指导、校企共建、多维联动的港航实训项目建设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首先,本专业在未进行港航全产业链“公司化”的实训教学资源改革之前,专业实训教学只是离散地针对港航产业中的几个岗位进行,且实训任务之间未能建立联系,造成学生很难建立港航产业的经济全局观、对国家产业发展了解不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不牢,实训教学效果差,学生毕业后就业面窄,择业困难,在职位提升方面后劲不足等问题。
2011年,我院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伊始,就制定了基于港航全产业链的“公司化”实训教学资源建设方案,下决心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港航全产业链指的是对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而言,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领域为国际贸易、国际货代、报关实务、智慧堆场、智慧码头、国际船代,其对应的公司类型分别为外贸企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报关报检企业、集装箱堆场企业、港口码头公司、国际船舶代理企业等,而这些公司的海运操作业务在整个港航生产领域中是上下游的供应链关系,基于此种供应链关系而开发的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称之为基于港航全产业链“公司化”的课程体系,从而奠定了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设置。
我们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联合了天津新里程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天津港物流发展公司等众多国内外著名港航企业,开创性地建设了港航全产业链“公司化”的课程教学资源。其次,构建了“港航企业标准课程化,工作任务课堂化”全新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课程标准,使国际贸易实务、远洋运输单证、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报关实务、堆场操作、码头操作、国际船舶代理实务等课程标准贴近企业工作岗位标准,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工作任务,以此提升学生的适岗能力,最大限度地匹配企业需求。
为破解校企合作难、产教融合差、专业实训教学效率低的问题,我们以企业能工巧匠和学校教师联合研发实训项目为突破口,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和企业为主体,通过政府支持、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实施多方联动,开创校企合作新路径,提升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多维联动的港航实训项目建设新模式,使校企之间的合作更加融合(图2)。
图2 港航实训资源建设模式示意图
我们对2015级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185名顶岗实习生进行了实习与就业质量分析。从数据中不难发现,专业满意度91.8%、专业对口率78.43%,在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水平。此外,基于此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申报的《校企共建基于港航全产业链的“公司化”实训教学资源探索与实践》荣获2018年天津市职业教育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出版的智慧港航系列教程,也荣获2018年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二等奖。至此,此次基于港航物流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卓有成效的,是被政府、行业及学生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