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侠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播出单身男女征婚信息为主的相亲节目就已经在许多电台遍地开花。之后,广播相亲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日趋丰富和多元,影响力日益提升。不过,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新媒体强势崛起、相亲文化多元发展、相亲方式多样呈现,给传统广播相亲节目带来了挑战。
由于竞争的需要和市场占有率的考核压力,近年来,一些广播相亲节目出现导向问题。比如,邀请嘉宾比较随意,大肆宣扬拜金主义的婚恋观,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
近年来,许多广播相亲节目缺乏内容和形式创新,仍然是单一的主持人播读征婚者信息,欠缺互动,延伸服务也开发不力,导致了节目影响力日渐式微。
许多广播相亲节目,囿于成本、安全等因素,创作团队举办广场相亲会、品质交友游等线下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导致节目的黏性不强,受众流失率较高。
相亲节目的出现,给渴望恋情的单身男女提供了平台,这类节目有着广阔的空间。在媒体融合时代,与其他媒体相比,广播媒体打造的相亲节目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近年来,一些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为了获取相亲市场份额,在相亲节目的创作上,热衷于制造轰动效应,庸俗、低俗、媚俗的倾向日益明显,具体表现为:选用一些格调不高的选题;选择一批崇尚拜金主义,幻想一夜成名,没有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的问题嘉宾;纵容嘉宾信口开河等。这类相亲节目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或许能热闹一时,却最终会被受众抛弃。而广播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在受众心目中有着公信力,这是许多网络媒体无法相比的。
在日常的相亲节目运营中,很多单身男女出于自身隐私保护的考虑,会心存顾虑,但广播相亲节目只需出声而不需出镜的特点,能够使他们轻松地接受邀请,较好地实现自我的真实表达。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广播相亲节目必须在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大胆突围,创新发展,不断拓展新空间,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信息传播愈加多元和复杂,爱情、婚姻、家庭等方面的负面信息甚嚣尘上,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主流媒体的广播,应坚守导向,树立公信力和权威性,担起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传播积极向上的观点,传播正能量。
广播相亲节目坚守内容为王,才能以优质内容打造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说,可分为三个方面:
节目格调高雅。广播相亲节目要站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主流爱情、婚姻、家庭生活观的高度进行定位,要对受众起启迪教育作用,对社会和谐发展有益。
节目选题平实。广播相亲节目既要格调高雅,也要内涵丰富,便于受众参与和共享。要注重选题的平实,确保每一档节目都能接地气、有底气、冒热气,能够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共振。
节目沟通真诚。节目沟通,既包括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交流,也包括主持人、嘉宾与受众之间的沟通。这其中,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在节目沟通方面起主导作用,除了不能用说教口吻外,还要引导节目嘉宾和参与受众一起拉家常、说心里话。
新媒体具有受众广、传播快、互动便利等优点,近年来,各类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纷纷抢占相亲节目市场,彰显了新媒体的强大力量。广播相亲节目与新媒体相融的形式较多,有条件的可以建立栏目的“三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没有条件的可以依托频率的“三微一端”,服务单身男女,做大相亲市场蛋糕,把广播节目音频二次加工后上传到新媒体平台,实现叠加传播效应。通过新媒体平台和受众展开互动,让受众也成为广播节目的内容生产者,从而拓展节目内容生产渠道,增强节目黏性。依托新媒体平台打造节目的延伸产品,比如制作单身男女征婚声音卡片,受众识别二维码即可收听,提升传播效果。利用新媒体平台和大数据技术手段,为受众精准画像,并以此精准开展线下活动,提升传播价值等。
媒体融合时代,单一的广播线上相亲节目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也限制了自身发展,应积极拓展线下活动,实现线上线下同时发力。打造几个精品活动,比如广场相亲会、品质交友游、情歌K歌赛等,为单身男女搭建相识、相知、相恋的鹊桥。徐州新闻综合广播曾依托广播节目打造了线下活动“八分钟约会”,在每轮八分钟的交友活动中,单身男女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认识最多的异性,如果互有好感,还可以继续交往,这种活动形式广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