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敏球
今年国庆档,三部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成为票房热门,也成为讨论热点。这已经成为近几年来电影市场上的一种现象,《战狼2》《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烈火英雄》等多部主旋律电影在不同的档期都获得票房成功。
曾几何时,“主旋律电影”被认为是没有市场“钱景”的。1996年一部《离开雷锋的日子》获年度票房冠军,成为了热议的新闻。此后主旋律电影在市场上又复沉寂。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一些创新型的主旋律电影获得了成功,例如用新的视角展现历史变迁的《云水谣》,众多明星出演的《建国大业》等。但是主旋律电影密集性地成为“爆款”,则是近年来才有的一个现象,背后的原因值得思考。
其一,是观众心理的变化。关注电影市场,必须关注观众心理。每一个不同时期的高票房电影,都必定是触动了那一个时期观众的集体心理,呼应了观众的某种心理期待。主旋律电影在近年来能够获得广大观众的支持,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中国百姓民族自信心的上升,对于国家、对于民族,发自内心的认同、肯定。中国百姓的心理是向上的状态,他们渴望看到的电影,也就是一种能够体现这种自信,能够传递这种自信向上的作品。特别是今年是国庆70周年,百姓的爱国情绪进一步高涨,民族自信心得到了进一步张扬。这种心理基础,是主旋律电影能够成功的重要土壤。例如《我和我的祖国》成为“爆款”,就与建国70周年这一独特时间节点的天时地利人和密不可分。
其二,是电影叙事的变化。相比较以往套路化、模式化、脸谱化较重的主旋律电影,近年来主旋律电影一个显著的变化在于,首先是电影,然后才是主旋律电影;进一步看,首先是类型电影,然后才是主旋律电影。这是电影叙事的显著变化。主旋律电影并不是一种自外于电影的独特类型,它之所以会在观众心中留下说教、枯燥等刻板成见,在于很多主旋律电影并未按照电影规律特别是类型电影规律来制作。而近年来的主旋律电影则对此进行了巨大的改变。例如《战狼2》《红海行动》等是典型的军事动作片,《中国机长》是典型的灾难惊险片,《湄公河行动》是典型的警匪片,电影的类型非常明晰,观众的观影期待也非常明晰,当观众的观影期待能够得到满足,电影自然也就容易成功。《我和我的祖国》虽然是少见的集锦式电影,但其中的每一个小故事,也都是借鉴了类型化叙事,并且善于从小切口进入,把情感的力量做足、做透,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电影的故事好看了,情感表达与观众的心理距离拉近了,观众自然会捧场。
其三,是呈现方式的变化。近年这些主旋律电影还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在视觉呈现上,采取的是大片化的呈现,带给了观众精彩的视听感受。例如《战狼2》《红海行动》《中国机长》《攀登者》等,都在视觉特效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很多甚至不亚于好莱坞同类电影。电影是视听艺术,吸引观众进电影院看电影,非常重要的一点就在于逼真的、沉浸式的、高品质的视听感受。近年来主旋律电影在这方面做到极致,自然让观众感觉值回票价。
其四,是宣推方式的变化。宣推在电影市场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主旋律电影在宣推上也积极进行创新,用更加具有传播性、话题性、裂变性的方式,积极去与观众沟通。比如《我和我的祖国》用王菲来演唱主题曲,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具有创意的做法,也让电影迅速获得了巨大的传播效应。而好口碑的提前释放,各个宣传节点的精准把握,宣传势能的积累,最终都是助推主旋律的重要因素。
有评论者指出,这些主旋律电影,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中国式主流电影”。它们已经不同于传统的主旋律电影,而是“主流电影”,用类型化的叙事、大片化的呈现,来传递主流价值,影响主流人群。这是中国电影市场上的一种新品种,也将是主流品种,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将产生深远而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