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痒疹又名疣状固定性荨麻疹或结节性苔藓, 是以半球形结节和剧烈瘙痒为特征的疣状结节性损害[1], 常分布于四肢伸侧, 尤以小腿伸侧多见, 病程漫长, 迁延难愈。 临床以抗组胺类药物全身应用联合糖皮质激素局部应用治疗为主, 但疗效不尽如人意。 中医学认为, 本病与湿毒内蕴、 外感风邪有关, 属“顽湿聚结” 范畴, 治疗当以祛湿通络、 散结止痒为主。 故笔者于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采用散结止痒汤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了30 例湿热风毒型结节性痒疹患者, 观察了其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随机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60 例湿热风毒型结节性痒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 (30 例) 和对照组(30 例), 两组患者性别、 年龄及病程对比, P均>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表1)。 本研究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且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 符合湿热风毒型结节性痒疹的诊断标准[2]; (2) 年龄在18 ~65 岁之间, 具有独立行为能力; (3) 入选前4 周内未使用过与湿热风毒型结节性痒疹相关的药物; (4) 依从性良好, 能够完成本试验规定疗程; (5) 对本研究知情, 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 对本试验所用口服中药及外用药膏中某种药物成分过敏; (2) 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免疫力低下、 肝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 精神疾病、恶性肿瘤、 血液系统疾病等; (3) 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4) 同时参加其他临床试验。
对照组患者单纯口服散结止痒汤治疗: 桑白皮20 g、 黄芩10 g、 牛蒡子10 g、 荆芥20 g、 防风10 g、 生地黄20 g、 牡丹皮10 g、 白茅根10 g、 白蒺藜20 g、 白鲜皮20 g、 蝉蜕10 g、 丹参20 g、 合欢皮10 g、 甘草10 g 水煎而成(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煎药室统一煎制), 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50 mL, 连续服用4 周。
治疗组患者除口服散结止痒汤(方法同上)外, 皮损部位均匀涂抹湿润烧伤膏(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Z20000004), 厚约1 mm, 每4 ~6 h 换药1 次, 每次换药时将残留药膏用无菌干棉球拭净, 连续治疗4 周。
注意事项: (1) 与患者沟通, 让其充分了解本试验全部流程; (2) 嘱患者勿搔抓患处, 以防继发皮损, 加重病情; (3) 嘱患者治疗期间勿用酒精、 肥皂等刺激物擦洗患处; (4) 嘱患者治疗期间清淡饮食, 勿食用辛辣腥膻等刺激性食物。
治疗4 周后, 参照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结节性痒疹的疗效判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对比, 治愈: 皮疹消退≥90%,瘙痒症状消失; 显效: 皮疹消退≥50%且<90%,瘙痒症状明显减轻; 有效: 皮疹消退≥30%且<50%, 瘙痒症状有所减轻; 无效: 皮疹消退<30%, 瘙痒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总有效率= (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 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 均以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4 周后, 治疗组患者中治愈8 例, 显效13例, 有效7 例, 无效2 例, 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2 例, 显效7 例, 有效17 例, 无效4 例, 总有效率86.67%, 两组对比,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 Mann-Whitney U =258.000, Z =-3.003, P =0.003, P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中医学认为, 结节性痒疹多因体内蕴湿, 外感风毒蕴结肌肤所致[4], 湿热凝结聚于局部, 导致经络不通[5-6], 气血凝滞, 形成结节而作痒, 且风盛则瘙痒剧烈。 西医学认为, 结节性痒疹的病因尚未明确, 多认为其与昆虫叮咬、 胃肠功能失调及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 部分学者认为结节性痒疹是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变型。 目前, 临床治疗方法虽较多, 但多难以完全治愈, 且不良反应较多, 故探寻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散结止痒汤中君药桑白皮、 黄芩清热利湿, 臣药牛蒡子、 荆芥、 防风疏风透疹。 因湿热风毒侵袭肌肤可耗伤阴血, 故配佐药牡丹皮、 生地黄、 白茅根, 用以养血、 凉血、 活血, 取“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 之意; 白鲜皮清热燥湿、 祛风解毒, 可增强桑白皮、 黄芩清热利湿之效, 亦可助荆芥、 防风祛风之力; 白蒺藜祛风止痒, 可增强荆芥、 防风、 牛蒡子疏风透疹之功; 蝉蜕疏散风热, 息风透疹, 既可增强牛蒡子疏散风热之力, 亦可助荆芥、防风祛风之效; 本病瘙痒难止, 夜间尤甚, 严重者夜不能寐, 故加入丹参、 合欢皮宁心安神, 又可与牡丹皮共奏活血之效。 使药甘草清热解毒, 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 共奏清热除湿、 祛风止痒之功。 因此, 本研究中单纯应用散结止痒汤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了86.67%, 而联合应用湿润烧伤膏的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93.33%, 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可见, 散结止痒汤联合湿润烧伤膏更有助于湿热风毒型结节性痒疹患者皮疹的消退及瘙痒的减轻。 其原因可能为: 湿润烧伤膏内含有的黄连、 黄柏、 黄芩、 地龙、 罂粟壳、 麻油等成分具有清热燥湿、 解毒止痒等功效[7-8]。 且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湿润烧伤膏内含有的有效成分可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类激酶中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 (ERK1/2) 和p38 信号通路, 从而激活c-myc、Akt 及ATF2 信号因子, 与机体内的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白细胞介素-1 (IL-1)、 白细胞介素-6(IL-6)、 白细胞介素-8 (IL-8)、 白细胞介素-12(IL-12) 等炎症因子共同参与免疫应答反应, 加速创面多种细胞的迁移、 分裂, 促进搔抓创面的快速愈合[8-9]; 此外, 湿润烧伤膏可在创面表层形成一层保护膜, 隔离外界空气对创面裸露神经末梢的刺激, 进而达到止痒的目的[10]。
综上所述, 散结止痒汤联合湿润烧伤膏具有清热除湿、 祛风止痒之效, 对湿热风毒型结节性痒疹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