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霂寒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在音乐方面,十九世纪仍然是以浪漫主义歌剧为主流的,无论是哪个国家,都有一种典型的结局就是一对恋人永远的结合在一起。但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由于社会的动荡和变革,欧洲兴起了一种不同类型的歌剧,这种歌剧与当时社会的真实性更加一致。它被称为现实主义歌剧,现实主义歌剧是于十九世纪末在真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歌剧体裁。这种题材披露了社会的阴暗面,作曲家们最大程度的再现底层人们真实的生活状况,将很多社会底层人们生活的环境、被统治的痛苦一一呈现在舞台上供人观看,剧情多以悲剧结尾。
在文学方面,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是真实客观的再现现实生活,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了社会现实的丑陋。这一现实的形成与当时社会的大环境密不可分,当时的十九世纪,爆发了几次比较著名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后,因为封建贵族势力的残余加上统治王朝阶级的腐朽,使得当时的法国社会充满了腐朽。污秽、奢靡之气。工人阶级强烈反抗资本主义阶级的压迫,要求政治权利平等。在法国多次的社会变革中,知识分子意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和政治腐朽、经济萧条、剥削盛行的社会现状下,幻想和憧憬是空想、是虚幻,应该正视现实,用自己的力量来反映和披露社会的现状。现实主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产生。
当所有的构成因素都准备就绪,意大利歌剧悄然出现。19世纪晚期瓦格纳对传统歌剧的彻底改革影响了整个欧洲音乐,包括很多意大利的作曲家也受到广泛的关注,但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有所转变。逐渐的对虚幻、古老的神话故事和英雄式为主题的歌剧内容失去了兴趣,所以创作者们也试图寻找一个新的创作题材;不再是虚幻的童话和英雄故事,而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人和事。因此,意大利的现实主义歌剧是对瓦格纳神话式歌剧的颠覆,也是社会环境下造就的产物。现实主义歌剧在某些方面与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诞生的喜剧歌有异曲同工之处。在题材的选择上都以日常生活为主,以表现人物性格为主导。这些因素都为以后现实歌剧的产生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9世纪比才的《卡门》现实主义色彩更加浓厚,以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作为基础,将吉普赛女郎卡门、出身于农村的霍赛、善良单纯的米歇尔、人贩子、烟草商、孩童等常见人物搬上了歌剧的舞台,使各自的性格更加立体和现实生活场景更加栩栩如生。情节曲折生动,是法国现实主义歌剧道路上重要的里程碑,不仅对现实主义歌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东欧和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歌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将重点对比才的歌剧《卡门》进行重点分析。
乔治·比才的歌剧《卡门》改编自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梅里美创作的这篇文学作品,是以迪巴伯爵夫人15年前告诉他的罗格玛加杀害情妇的真实故事为基础写成的。由于作者对波西米亚人很熟悉,所以把主人公卡门刻画成了吉普赛女人。梅里美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了西班牙社会底层的人们的真实生活。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法国巴黎喜歌剧院首演。由于作品反映社会现实人物过于具体与真实,歌剧的首演并没有被观众认可。人们对于比才大胆的展示女性奔放、热辣的形象和直白赤裸的情感表达而感到震惊与排斥。《卡门》刚推出时,法国歌剧界对此歌剧的排斥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1、在当时歌剧界依然主张大团圆式、美好式歌剧主题,排斥暴力与悲剧。2、法国的观众一时不能够接受卡门这样自由、大胆、热辣的女性形象。
19世纪上半叶,在经历了一系列资产阶级大革命战争的考验之后,资产阶级的实力日益提高,欣赏水平也随之发生改变。歌剧界为了适应资产阶级的欣赏水平,将歌剧创作成规模宏大,舞台华丽的风格——大歌剧。后来喜歌剧出现,由奥芬巴赫和古诺分别代表两种风格:一是由奥芬巴赫代表的轻歌剧,其风格轻快、诙谐幽默,具有讽刺意味;二是由古诺代表的抒情歌剧,介于大歌剧与喜歌剧之间,像喜歌剧一样,既轻松又舒适,同时又注重人物心理和情感的细腻刻画。剧情沉重而不夸张,而且更加深情和温暖。从这个背景看歌剧《卡门》,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当时流行的法国歌剧中,血腥、血腥和悲剧并刺激感官的场面不受主流所接受。当时,去看歌剧的都是手握政权的资产阶级,他们和夫人、女儿一起去看演出,真正的目的是变相相亲。因此,歌剧都是些无关痛痒,要么就像法国人所说的那样,就像玫瑰花上的露珠一样玲珑圆滑,圆满结束。因此,当他们看到《卡门》时充满挑衅性的目光被认为是对他们不知羞耻的风骚女唐贺塞对卡曼百般爱惜,践踏了男性的尊严。可以想见,这种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极端现实的主题,是不能被大资产阶级的教育意识和根深蒂固的道德伦理观念所承认的。
然而,随着十九世纪的戏剧题材变得越来越具有现实主义倾向时,《卡门》的魅力也开始增长了。1959年5月,《卡门》在巴黎喜歌剧院庆祝上演三千场。迄今为止《卡门》已经被录音很多次并且被改编成近二十部电影。《卡门》是一部超越种族和阶级的作品,而这种性质说明了它持久流行的原因。
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西班牙,主角是一个名叫卡门的放荡的吉普赛女郎,是一名烟草工厂的女工,同时也是走私集团的成员之一;男主人公唐何塞是一名士兵,他深深的爱着卡门;埃斯卡米罗:是一名斗牛士,唐何塞的情敌;米卡埃拉:是一名农家女,爱着唐何塞;苏尼卡:警卫长,贪恋卡门的美色。这位性感而任性的女郎以她独有的方式吸引着人们,凭借她诱人的舞蹈和歌声引诱了一位天真的士兵唐何赛。唐何赛很快陷入了情网,从部队开了小差去找卡门,并与她的吉普赛强盗朋友们交往。但是,拒绝从属于任何男人的卡门很快便抛弃了唐何赛,而委身于英俊的斗牛士埃斯卡米罗。于是导致了唐何赛与斗牛士埃斯卡米罗之间的决斗,而卡门很明显的袒护斗牛士,这使得唐何赛醋意大发,而后斗牛士胜利了。在卡门忙着为斗牛士欢呼的时候,唐何赛找到了她,倔强的卡门断然拒绝了他,在唐何赛失去一切后,亲手刺死了卡门。
1.当代题材
卡门所属的社会是一种强迫坚守道德伦理、蔑视中下层社会地位、无视下层人民人格的社会。这是一部围绕“第三等级”,发生在工人阶级之间的描写爱情的现实主义歌剧,歌剧描述的时间是1820年,也就是作者所处的年代,所以符合当代主题的原则。梅里梅的小说《卡门》采用了文学作品中当代主题的原则,并且这篇小说的故事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使小说更进一步具有真实的特点。
2.歌剧人物
歌剧中的人物角色都选用了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烟厂女工、士兵、农村女孩、斗牛士等,这些在社会阶级上通通都被划为“第三等级”。这一等级的人们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下,社会地位及其卑微,毫无反抗能力、生活苦不堪言。比才对剧中的人物刻画遵循了从真实性出发的角度,对人物进行真实主义特征的描写。
《卡门》的作品取材于真实故事改编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小说作品,注重特定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刻画,以强烈的第三等级视角来刻画人物。使《卡门》充满了强烈的民间色彩与民族特色。通过歌剧中人物与故事的悲剧性来反映当时的社会机制与自己的内心表达。在生活片段的作曲手法上,比才运用线条流畅且迷人的音乐来刻画剧中人物和场景;卡门所属的社会是一种强迫性社会秩序、坚守道德伦理、蔑视中下层社会地位、无视下层居民人格的社会;在歌剧中运用的现实主义源自于他对现实生活的描述,批判的对象主要是资本主义统治下的社会制度。因比才对歌剧的改革,使得法国歌剧更加有冲突性、色彩更加热烈、更富有戏剧化,《卡门》的上演不仅震动了整个法国歌剧界,而且对十九世纪末的真实主义歌剧的兴起起到了促进作用。如果说传统的浪漫主义歌剧是多愁善感和理想主义的,19世纪的现实主义歌剧则是震惊社会的,而且通常是悲观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