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甲研究综述

2019-12-16 15:55
黄河之声 2019年13期
关键词:秦始皇陵杂音古筝

张 珂

(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古筝是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施弦高急,筝筝然也”它的演奏离不开义甲,所以,近些年学术界涌现出了十篇专门研究义甲的论文。纵观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1.义甲的起源说,从何而来为何而来。2.义甲的音色与材质和演奏技法的结合。3.肉甲与义甲的优劣势,谁的出音效果更好?4.根据不同的曲子风格选择不同的义甲来表达5.义甲的戴法有哪几种?等。以及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和至今未能解决的问题。这些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对义甲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下面笔者将其进行分类综述。

一、义甲起源说的探究

远在春秋末期(公元前551-479年)古筝就已在秦国的民间流行起来了,作为中国传统的拨弦乐器,手指弹拨是其演奏过程中起决定性的环节,其弹奏方式也是非常多样的,有肉甲弹奏还有不同材质、形制的义甲弹奏。关于义甲的起源与演变说,研究学者们分别从最早出现有关义甲的古文献古诗词来分析判断义甲出现的时间,目前学术界对义甲出现的下限是在南北朝梁代都持相同的观点。

二、义甲为何而来?

对于义甲出现的原因,目前学术界大多以由于人们对音色、音量的追求,肉甲厚度不够,拨弦的音质单薄,拨弦角度受限,而且长期留长指甲不卫生、不雅观,容易断裂等方面进行分析。闫爱华的《古筝义甲与音色》就是以随时代的发展和演奏乐曲的需要,来说明义甲的产生。《义甲的简论》是从古筝的演奏技法来说,义甲的出音效果要比肉甲更加清脆响亮,而且很适合弹快速密集的音型。最后得出非义甲不能弹的结论。《秦始皇陵出土银质义甲考》从演奏效果的需要、环境地理因素、琴弦质地分析关于义甲出现的原因及得出义甲是为了保护指甲为演奏者奏出更美妙乐曲的工具这一观点。从上述学者们的研究所得,关于义甲为何而来,可总结为保护真甲不被磨损和弹奏时音响效果的需要这两大点。

三、义甲的发展过程

从古至今义甲的材质随曲子情感表达、技巧演奏等的需要在不断的变化着。研究者们有从时间上根据文献分析得出义甲(南朝称为“鹿角爪”)在南朝时期就被作为弹琴的工具,盛唐以后“鹿角爪”已经逐渐演变为“骨甲”并已被银甲所代替,而一直沿用至清代。还有从形制上,地理位置、环境等因素来分析秦始皇陵的义甲为银质所做,《秦始皇陵出土银制义甲考》从秦始皇陵七号坑出土的银质义甲分析出其地区使用此义甲的原因是地域环境和筝弦因素所导致的,秦筝之弦为皮弦所至。皮弦质地硬,非金属义甲弹拨不能出彩。江南及其它地区的筝是丝弦,用骨质义甲弹拨为妙(最好用鹿质义甲)。由此及彼,义甲拨子的选料,系据地理环境及音乐风格所定。不过秦始皇陵出土的义甲也解决的困扰学术界多年的难题:古筝演奏不带义甲效果是很难达到的。

四、肉甲与义甲之探究

肉甲,义甲的优劣势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学者们各抒己见,分别从音色、技巧、质地等方面做分析。

1.《古筝义甲简论》分别从音色和技巧上来说,肉甲声音更加柔和浑厚,摇指音色透亮可强可弱、可疏可密。义甲的声音清脆透亮,拨弦所受摩擦阻力也小,所以比较适合弹快速密集的音型。2.《古筝义甲与音色》从软硬程度分析,义甲更利于情绪激烈的粗弦扫摇和爆发力强的长摇,而真甲较薄无法在粗弦进行力度大时间长的技法,容易断裂。3.金建民《古代的筝》和文彬《秦筝史话》都说到了“搊筝”(“搊筝”与“弹筝”前者指不载义甲只用手指弹奏的筝,其弦较软和、柔松;后者指要戴义甲才能弹奏的筝)两位作者都是从不同的筝分析所需要的演奏工具。关于搊筝,学者项阳提出了大胆的推测:“戴义甲弹筝和不戴义甲弹筝只是音色上有区别,在演奏手法上并无太大不同。”但笔者对此观点有疑义,戴义甲的演奏和不戴义甲的演奏是有不同的,比如大指摇,就是依靠义甲斜出的45°那部分所演奏,若无义甲,大指摇的演奏手法是无法完成的。4.对于义甲与肉甲的优势与劣势的探究有:肉甲更易于弹奏泛音,而且出音浑厚,杂音较少,而义甲更适于弹奏快速有力的音型,但是与琴弦触碰会导致与振动的琴弦产生杂音,影响演奏的效果,筝者在演奏过程中还会出现“卡指”的问题。《古筝义甲与左手演奏技法》就对戴义甲造成的卡指,杂音,解决泛音的问题进行了解决。以左手戴义甲弹奏优于不带甲为主旨进行论述。与其持相反观点的《关于古筝义甲及义甲挑选》中,作者就左手换弦、做韵、消除杂音对筝者的演绎具有妨碍性,所以建议在演绎传统筝曲时放弃义甲。《秦始皇陵出土的银质义甲》:“至如箜篌之与秦筝,若能去假还真,其声完美矣。”作者对筝戴义甲提出咨疑,认为不用义甲弹奏会更好。

五、结语

通过关于义甲方面的研究拜读,罗列出了目前学术界关于义甲的研究方向,主要以义甲的起源与发展、义甲的材质以及不同材质对音色的影响、根据曲子的情感以及演奏技巧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义甲、肉甲与义甲的优劣势这几方面。学者们也在研究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思考,肉甲与义甲谁出现的更早呢?对今后义甲的材质进行生态化的改革。义甲演奏过程中出现杂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与动力。但笔者觉得多数文章的内容大同小异,没有对义甲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例如:陕西榆林筝所用的黑老鹰翅羽方头义甲从中国传入日本的“koto”(中国唐代十三弦筝)所用的象牙所制的约四方形拨片,逐渐演变为当今圆弧状尖头状义甲的原因及过程。义甲在每个朝代的地位之比较,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所致还是其他的原因?古代义甲在演奏过程中出现的卡指问题,产生诸多噪音的问题如何解决?古代筝者所带义甲的个数又是多少呢?为今后的学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与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秦始皇陵杂音古筝
换瓣术后心脏有杂音正常
杂音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秦始皇陵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
须警惕小儿“心杂音”
浅谈秦兵马俑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协奏曲的和声技法研究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为何没有女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