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昊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在戏剧影视表演过程中,演员需要利用个人形体动作、语言等对所表演的人物形象进行塑造。而与语言技巧相比,演员的行动在表演进程中要更为关键。戏剧影视表演是视觉性较强的艺术表演形式,演员利用行动中的视觉形象就可以让人物形象变得更为生动、立体、丰满,且相较于较为固定的语言,行动对于演员来说,创作性更强,更能激发表演的二度创作。演员可以依靠行动揭示表演的主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戏剧影视表演中行动的相关要素进行了分析。
戏剧影视表演的行动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心理行动与形体行动两种,这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戏剧影视表演的形体行动包括人物的外部动作以及相应的内心动作,外部动作是观众从演员本身表演中所看到的,演员在进行表演时未达到相应的目的,会进行一些刻意的模仿等。而当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情绪较为激动时,会出现相应的肢体动作,如蹦跳、手舞足蹈等,这些动作可以反映人物内心的变化,演员也会通过心理行动改变相应的意识。因此,只有找到行动的目的,演员才能在戏剧表演中将内外行动进行有效结合,同时演员也需要有较为充分的心理任务准备,才能确保形体动作被完整展现。戏剧影视表演的行动三要素具体如下。
第一,“做什么”既是表演者的行动任务,也是戏剧影视表演中的动作任务。动作需要将任务作为依据,且让表演者利用自己对剧情的理解去确定行动任务,具体的任务内容则会随着情节变化而改变,且任务的变化也会导致演员动作的变化。合格的表演者需要了解自己应当“做什么”,避免自己与所演人物出现分离。
第二,“为什么”是表演行动的目的,演员的行动都有特定的目的,这种目的并不是单纯的理性分析,而是与心理依据有关,这一要素对表演者的行动有促进作用,也能不断激发演员的个人情绪,可以说是一切行动的“原动力”。演员需要对所演人物形象有基本了解,确定行动任务之后,再进行人物塑造。
第三,“怎么做”这一要素就是将目的变得具体化,表演者需要按照人物关系、表演情境的转化等选择不同方式,做出不同的表演动作。表演者需要结合情境以及其他演员的动作变化,按照动作的目的等选择不同类型的行动手段。在“怎么做”这一要素方面,演员要让行动目的变得更加细腻和具体,在进行戏剧影视表演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怎么做”和“做什么”两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并且确保“怎么做”可以体现“做什么”的具体特征,这样才能塑造出更为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
首先,演员需要进行体验,这也是“做什么”这一要素的主要依据。戏剧影视表演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这需要演员在表演之前进行观察与体验,然后在个人亲自进行体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创造力等,对所演人物的形象特点进行再创造。演员可以对与戏剧人物相类似的人物形象以及特征等进行观察,包括人物的形态、动作与神态等,且需要对人物的个人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结合人物的背景与经历等进行思考。此外,演员需要对任务角色以及相应生活进行体验,这样才能更为精准地把握人物的内在情感。
其次,演员需要通过剧本以及人物分析等确定“为什么”这一要素,还需要对剧本内容进行熟读与分析,掌握剧本的内容。在表演戏剧影视时,人物形象是与规定情境和行动紧密结合的,演员的行动无法脱离情境来进行。表演者若想将更为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出来,就需要在行动中理解特定情境,并且利用人物的主观意识进行分析。
最后,演员需要在戏剧影视表演中通过舞台调度、机位镜头等确定“怎么做”。演员在表演行动中需要掌握的核心元素就是适应以及交流,这是与表演行动紧密相连的心理技术,可以帮助演员更为精准地进行行动。适应是任务在情感与目的方面的互相影响。演员一方面需要用外部语言以及动作等展现外在适应;另一方面,需要对一起表演的演员所给予的刺激产生较为真实的感受,并且在自己的内心中产生相应的反应。对戏剧影视表演的行动而言,演员需要对行动的各项要素进行整体把握,并且通过不同方法确定相应要素。
对戏剧影视表演而言,行动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以及展现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行动三要素主要包括了“为什么”“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相关的表演人员与这一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对行动三要素进行分析,并掌握其关系。在此基础上,演员应当在戏剧影视表演中有效利用行动三要素,以实现戏剧影视表演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