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 青 湖南师范大学 美术学系
油画自西方传入中国已四百来年,走了一条曲折的探索之路,油画创作经历了传承与创新,经历了民族化,经历了现代化与当代的迷茫抉择。如何将这种外来文化形式衍生为我物?如何在几千年自我文化的发展基础上裁出新意?提问的人很多,思考的人很少,倾尽全力去做到的更是寥寥。陈和西在这条路上一走就是二十几年,中西不同的艺术形式应该以何种形式融合?何种状态为佳?这些答案的寻求都无比艰难。在做到一定程度之后陈和西心里会自动权衡形式与内容的正确与否,因为时代在变,每当解决了某个问题后,一些新的难题也会扑面而来。
陈和西在《总想把画画得更好》一文中谈道:画风景,面对的对象几乎是永远不变的,如大地、天空、树木、山水等。要让风景具有地貌的特征和时代特征……从针对地理地貌特征大的感受和细微的形态变化中发现景物的独特性。在人物活动的场所,如房屋、道路、田地等人文方面去寻找风景的时代性。陈和西的画以万变画不变,他认为人文时代性极其重要,艺术的真实需要创造,需要在客观再现中融入审美感受。所谓境由心生,融情于景。陈和西的功力远不止于此。他说,面对自然将客观物象转化成个人符号化表现形式下的主观物象,更加真实地表现客观实质,这是艺术表现魅力之所在。
陈和西的田园风景油画风格独特、意境优美,已经打上了浓厚的个人标签,成为新时代下油画语言的又一创新开拓,其艺术风格不仅构成了某种视觉符号,而且富含极为丰富的精神材料。南方田园生养了这位艺术家,给予了他无限创作灵感,故而他的艺术符号里全都是人文情怀,丝毫没有被现当代的潮流走向所迷惑。几十年的绘画生涯让他早已领悟到南方田园山水的生命特征,站在他的油画作品面前,感受到的是心灵的宁静,是在繁忙的当代社会下的返璞归真。对于陈和西来说,或许每幅作品都是一幅自画像。陈和西构建了一套别具特色的油画语言,运用底色的技法表现,取中国画文化底蕴之精华。
底色作为一种技法形式,属于在创作之前的无意识色彩创作,对画面基调起铺陈作用。在面对能触发创作灵感的景致时,合适的底色的碰撞会预先奠定这幅作品的基调,包括其取景、构图、色彩等。无数次偶然无规律的底色创造生成无一相同的语言中介,而这种中介物通过艺术家的再创造,就形成了符号信息传播的田园山水,底色是陈和西风格化的符号图式,但统一中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性无可复制。这便是先生所创造出来的个人符号魅力吧。杨春时说:“首先现实符号必须是感性符号;其次,现实符号必须超越现实意义,从而仅剩下感性符号的能指,从而找到向艺术符号转化、被赋予审美意义的途径。”
使用底色的魅力在于,一个点可以成为不同色块;两个点可以带来直线与曲线的流畅美;三个点组成可以给画面带来稳定的三角形,或者运动的圆形;四个点可以组成任意方形。若把瓷杯的正视图定为四点确定图形范围的方形,在底色符号的艺术召唤下,可以隐去一个点,进而成为五个点,图形为缺失一角的瓷杯,在色彩的作用下,空间便产生了。
陈和西的色彩取于大自然,从自然中概括提炼,加之自己的主观色彩感受,糅合笔触技法,对底色进行理性分析与思考加以取舍,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我们肉眼看到一个固有色为白色的瓷杯,通过艺术思考我们能进一步观察到瓷杯底部有桌面带来的棕黄环境色以及日光和环境等影响下的细微变化,然而,通过底色的影响,在恰当的构图位置出现一块绿色或其他新奇的颜色,我们当然可以充满创造性地主观改变对象的色彩,这是常规写生尤其是写实主义所无法赋予画面的新的尝试。这就是陈和西作品中的色彩在丰富大胆的同时,仍能将画面控制在非常和谐的范围之内的原因,如其作品《劳作》,大面积的红、绿、蓝的色彩语言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加上先生独特的构图形式,画面更加富有空间感和趣味性。
陈和西在油画创作过程中所持有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意识到绘画创作真的可以把所有东西都加以变化。不必拘泥于最初可能创作出的东西,无论面对图片或者环境,都可以随意改动。色彩让陈和西保持了思考以及创造的状态,有时是一种头脑风暴的方式,它能激活其创造力的一面,引领其进入一个语言毫无意义的区域,在这个区域中只有色彩、光影及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