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构建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基础上,锻炼综合学科能力。在具体实施中,教师要运用有效教学策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针对学生特点设计开放性的教学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知识吸收和理解水平。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1-0016-02
引 言
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和很多因素有关,教师不仅要从课程特点出发,设计科学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法,也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给予学生更多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快地吸收和掌握大量知识原理,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形成与提升。
一、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这是很重要的教学构成部分,也能为后续更为复杂的知识内容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基础知识时可以灵活变换教学方法,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更有效地获知这些内容。这样学生的学习印象会更为深刻,对涉及的知识要点理解掌握程度也会更加理想。此外,教师还可以多构建一些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和体现的范例,可以透过一些典型实例的引入,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作用原理有更充分的认识。这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能够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理论基础知识[1]。
以“硫和氮的氧化物”一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对SO2的化学性质进行讲解时,除了SO2自身的漂白性、还原性和酸性氧化物性质以外,还要结合SO2对大气的污染进行分析。SO2在排放过程中会产生两种污染:一是通过氧化生成SO3,然后和大气中的CO2一起形成酸雨,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的腐蚀;二是部分SO2会形成微粒污染大气环境。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一些大气污染的图片,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同时,这也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污染物质的作用原理,提升其整体的学习效果。理论基础的夯实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掌握更加复杂的知识内容,是培养与锻炼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开端。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同样重要,这也是学生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高中化学中的实验内容有很多,很多知识点的学习和物质性质的探究,往往是基于实验过程展开的。不仅如此,实验的形态也很多,且操作的难易程度还会有所差别。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验活动的机会,给学生创设更多实验探究的空间。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加深学习印象,让学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原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思维,让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相关知识[2]。
例如,在学习有关于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从教学主题出发设计探究活动,利用实验促进学生验证个人想法。在课堂开始,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吸引学生的探究注意力,提出像“已知有机物A的水溶液,怎么确定有机物A的结构呢”的问题,促进学生互相讨论。这个问题比较抽象,一开始学生会有较大的思维障碍,也找不到问题解答的突破口。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学生思维上的引导启发,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物质结构分析判定的一些有效方法。经过教师的指导后,学生慢慢得出分离提纯、结构鉴定、确定元素组成、确定相对分子质量等想法,课堂学习的氛围变得轻松融洽。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靈活性,不仅能让学生很好地应用学过的知识,也可以帮助其形成探究思维。因此,化学课堂上教师要多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让知识学习的整体趣味性更强,这也是锻炼学生学科能力与素养的一种有效的实施方式。
三、设计开放性的教学问题
随着学生知识学习的慢慢深入,教师要逐渐培养与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答各种实际问题。教师可以从问题教学出发来达到相应的培养效果。在学完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后,教师可以从知识要点出发,设计一些相应的思考问题。最好是在问题设计中融入更多的开放性元素,这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探究空间,也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锻炼学生的思维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后,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设计问题:首先给学生呈现一组图画,请学生猜测第一组图片中的黄绿色气体和第二组图片中泄漏的某液体是什么;揭晓答案后,请学生依据上述两个事件分组讨论,然后分小组汇报发言,逐一分析从中得到的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学生总结并展示后,再提出新的问题:对于消防官兵最后的处理方法,我们能看出氯气可以与碱和水发生反应,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反应呢?这个教学推进过程将氯气的性质做了很好的呈现。学生从对这个开放性问题的探究中很好地认识到了氯气的基本性质,并且最终推测出氯气和碱发生反应可能会产生的物质。这些都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在大胆猜测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物质的作用方式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而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
四、采取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
在对学生展开学习评价时,教师要掌握方法和技巧,并且在评价标准的设置上要科学合理。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出发,综合有效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3]。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教学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最终解决问题的成效,也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题路径。学生如果能够产生一些新颖有趣的思维模式,形成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即使最终问题没有得到充分解答,其积极思考与探究的行为也应受到表扬。此外,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时,教师要更多地从学生自身的情况出发,多和学生过往的学习成绩相比。只要学生的学习态度值得肯定,且在已有基础上取得了进步,教师都应当给予认可。良好的教学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的设置,会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收获,尤其是受到教师的鼓励和认可后,学生会更愿意融入课堂,能够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和引导进入问题的探究中。这些都是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可以产生的积极效果,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很好的实践方式。
结 语
总之,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运用有效方法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通过设计开放性的教学问题和采取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张琛.探析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学[J].学周刊,2017(22):62-63.
黄彩菊.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8(08):63-64.
杨斌元.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2017(10):55.
作者简介:单玲玲(1989.2—),女,江苏响水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